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摒除了以往各种版本《宋史》中的大量讹误,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宋史》版本。但金无足赤,现行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中仍有失校或校勘失当的情况。笔者因长期与《宋史》打交道,发现现行点校本《宋史》中有一些人名失校或校勘失当,以下试一析之,以求就正于专家。刘旰与刘旴《宋史》卷6《真宗纪》载:"[至道三年八月]庚申,西川广武卒刘旴巡检使韩景祐,招安使上官正、钤辖马知节讨平之。"  相似文献   

2.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部头最大的一部断代史,然因元人修《宋史》比较仓促,存在问题也较多,明人谓其"漫无统纪",清人讥其"繁芜",至有的史家提出重修。不过自明清以来,改撰《宋史》之努力虽不乏人,却未见奏功。显然.创始之功诚难,《宋史》不可替代之地位已不可动摇。后人所能做的,唯于  相似文献   

3.
栗旭 《档案》2008,(2):26-28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实践著作《艺文略》《图谱略》及《金石略》中。南宋绍兴末,据《宋史》载“帝曰:闻卿名久矣。敷陈古学,自成一家,何相见之晚耶?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  相似文献   

4.
名、字、谥、号是史书记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史记》中的谥时有错误,历代研治《史记》者多未予注意,有必要加以辨正。《田敬仲完世家》:"完卒,谥为敬仲。"陈完谥敬,并不谥敬仲,《史记》所载有误。"敬仲"之称来自《左传》,《庄二十二年》载,陈国内乱,公子陈完逃难到齐国,"齐侯使敬仲为卿,辞。"其人名完,字仲,谥敬,称敬仲。由于《左传》没有明言"敬仲"是谥与字连称,导致司马迁误读,于《齐世家》记为"陈厉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日:(太平兴国)九年,扬子县民妻生男,毛被体半寸馀,面长、顶高、乌肩、眉毛粗密,近发际有毛两道,软长眉,紫唇,红耳,厚鼻,大类西域僧。至三岁,画图以献。~①点校者于此条未出校勘记,然实有两疑误之处:其一,"乌肩"当作"鸢肩"点校本《宋史》之底本系据百衲本影印元刊《宋史》,且参武英殿本及浙江书局本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9月2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的新作《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上、下册)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从8月24日开始,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亦开始播出由王立群先生主讲的"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该书秉承作者一贯的个人讲史风格,在吸收宋史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大量文献中提要钩玄,以通俗易读、条分缕析的方式呈现给听众和读者。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通俗的语言形式,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帝王,一个  相似文献   

7.
《南宋书》是明人钱士升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宋史著作。编写体例上,无志、表,奸臣、叛臣未单独列传;遵循“以类合传”特点,相关的人物合为一卷,并且几乎每一卷人物都相当多。内容上,全书基本沿用《宋史》南宋部分相关记载,并有所改动。与《宋史》相比,《宋史》传记篇幅较短、内容也较简单。但也增加了《宋史》所无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增补了新的史料等。本书的缺点主要是:记载比较简略,所补充的史料未注明出处,沿袭《宋史》原有的一些记载错误等。  相似文献   

8.
笔者因从事《宋史辞典》的编撰工作,《宋史人名索引》成了案头必检之书。该索引是俞如云先生花费十余年时间而编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索引一些疏漏,今胪列第二册的疏漏如下,以期《索引》修订时采纳。一、册数、页数之误 1.赵彦意 22/238/8284(P834)。人名后所列的数码,是本条在《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中所见的册数、卷数、页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宋史人名索引》  相似文献   

9.
正一、龚茂良生年考龚茂良卒年,《宋史》有明确记载。《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纪》三:"(淳熙五年)闰月……壬寅(十日)……龚茂良卒于英州。"(《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页668)《全宋诗》、《全宋文》、曾枣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据此定其卒年为1178,而茂良生年,皆付诸阙如。今按:明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七《英旧志》:"龚茂良,字实之。年十八举进士,为绍兴戊午。是年莆中大魁则黄公度,亚魁则陈俊卿,林邓年  相似文献   

10.
《宋史·李格非传》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有误。应为元丰年间宰相、文恭公王硅长女。而王眭四子仲岏之女嫁秦桧,故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表姊妹。但李清照与秦桧夫妻关系冷漠,并曾遭到秦桧兄秦梓的攻(?)。即使在身陷诉讼、请托无门时,李清照宁肯求助干远亲綦崇礼,也不愿求助于秦桧。  相似文献   

11.
龙坡涛 《兰台世界》2017,(18):120-123
《宋史》是研究宋代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以内容丰富而著称。但是元人修撰《宋史》时是相当仓促的,书中内容讹误之处难免。本文就五处疑误之处略加分析,以期能对研读和运用《宋史》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续编》所收录《焦守吉墓志铭》,尚未有学者加以关注。此方墓志所记,为墓主焦守吉自北宋太祖至真宗时期的履历。焦守吉长期作为天子使节,视军政、察边事,为宋代走马承受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补充相关史料记载之缺失。此外,墓志铭中所反映的焦氏家族世系,与《宋史》等传世文献记载均相左,对焦氏家族世系缺环的弥补,可以深化我们对宋代武将与皇室联姻升行问题的认知。墓志铭中的纪年问题,政治上颇为敏感,背后亦隐含了焦氏家族对宋太祖、太宗之间皇位更迭的一种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3.
杨逸 《文化遗产》2016,(6):111-122
浦江郑氏家族于宋元之际开始以《家礼》为中心自觉建设自家礼法,经历了一个从"一遵朱子《家礼》"到损益《家礼》以"求可行于今"的转变。至明初,郑氏家族已有三世实践《家礼》的传统,塑造了"最有礼法"的家族形象,成为当时践行儒家伦理的乌托邦。祭田制度的兴衰导致了家族祭祀礼制的嬗变。依据《家礼》,郑氏家族建立了自家祭田并不断增扩。在明代中期的分居异财后,家族祭田不断流失。随着捐助祠产的增加,祭田的重要性不断下降,终于在道光四年废止。祭产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族内部权力结构的嬗变,捐助者得以更多地干预家族祭祀活动。于是,祭祀种类不断增加,淫祀现象开始出现,祭祀逐渐失去"事亡如事存"的古礼内涵,蜕变为家族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4.
《宋史·兵志》是研究宋代兵制乃至军政制度比较集中而又完整的文献,史料价值巨大。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前人及今人对《宋史·兵志》的校正。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宋史·兵志》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体例不一,详略不当,难以反映有宋一代兵制全貌;第二,不合史法;第三,考订未审,史实讹误严重。最后,以实证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宋史·兵志》的史源问题,认为其史源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但同时存在主体,即宋朝官修国史。  相似文献   

15.
《淮海集》作者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终年五十二岁。《宋史》作"五十三岁",不确。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宋史》卷四四五)神宗熙宁七年(1074),他在扬州结识苏轼,为文字交,从此成为"苏门四  相似文献   

16.
<正>仲伟生,黑龙江日报社仲跻敬之子,旅美艺术家。1959年生于哈尔滨,成长于电车街十二号省报家属大院。1977年就读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历任二炮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北京青年报社美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野菜充饥》入选"建军五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网》入选"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岁月深处的队列》获"建军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金奖,《佛像系列》入选"新人新作展",《清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相似文献   

17.
绍兴十四年(1144)春,时任国子司业的高闶(字抑崇)率太学诸生向宋高宗上表,请临幸太学.寓居南岳衡山的胡寅、胡宏兄弟听说后,异常愤慨,便写信斥责高闶,并劝其悬崖勒马.这封书信,在现存史籍中有或详或略的载录,但它的作者究竟是胡寅还是胡宏,至今仍是一个悬案.《胡宏集》、《宋史·儒林五·胡宏传》、《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宋史纪事本末》、《宋元学案》、《闽中理学渊源考》等均认为是胡宏所作;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儒林三·高闶传》等则认为乃胡寅所作.  相似文献   

18.
"邸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封建官报.过去一直认为《宋史·曹辅传》和《全唐诗话》中关于诗人韩翩的故事是见于史部和集部有关邸报的最早资料.这一说法是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提出的.事实上,《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所撰,《全唐诗话》为宋人尤袤所著,而后晋刘眴撰写的《旧唐史·李师古传》中,已有关于邸报的叙迷了.晚唐时军阀割据,中央鞭长莫及,各地节度使握有军政大权,俨然是小国之君.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军阀,他想乘德宗驾崩,兼并附近卅县.下面便是《旧唐书·李师古传》的一段记叙:"及德宗遗诏下,告哀使未至,义成军节度使李元素以  相似文献   

19.
李衡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宋史》有传,但记载较为简略。通过《永乐大典》(残卷)、方志、笔记等文献的梳理,可以对其生平事迹及著述作较为详细的论述,以补《宋史》之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史料发掘不充分,周叙作为明代较早提出重修《宋史》的人,一直被学术界忽略和误解。周叙自“束发读书”时在祖父师友的影响下,就已经认识到宋辽金三史正统未定。进入翰林院后,曾多次提出要求政府出面组织重修《宋史》,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所提出的重修《宋史》,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元代已经存在的宋辽金三史正统之争的延续,只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入了严防华夷之辨的内容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