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2.
从这一期起,我们选登一些文言文资料,并加上简单的注释和说明,供语文教师教学时参考。或配合课文用来指导学生作练习。练习可以包括词语、句式、标点、翻译和背诵等几方面。词语练习如:区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用,形容词、动词和数词的名物化用法,名词用作状语或补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虚词用法。旬式练习如:补充出省略部分,区分倒装句式,表被动的句式,介词结构放在动词后的旬式,宾语前置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否定旬中代词宾语大都放在动词之前)。每次练习项目不宜过多,最好多读。请教师注意从实际出发,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3.
汉语动词区分为内动外动(通常说“及物不及物”)两类,最早见于《马氏文通》。以后讲古汉语语法的著作大都沿袭了马氏的这一观点,也把动词分为内动外动(及物不及物)两类。古汉语动词区分为内动外动两类是根困难的。马氏把是否常有宾语做为内动外动的主要标志,这就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一,在某些情况下宾语和补语很难区分;第二,古汉语的使动意动用法,可以使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第三,外  相似文献   

4.
高中第二册语文课本中古汉语语法知识短文《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用作状语”作了如下概述: “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共三句话,首句解说状语的一般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次句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尾句则转而说明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  相似文献   

5.
语序的稳定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句子成份之间的语法联系是根据它们在句中相对位置表现的,句中成份的位置一般不能任意变动,否则会引起意义上的改变。古代汉语语序规则,总的来说和现代汉语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谓语或动词的后面,定语在中心词前面,状语也在中心词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面。但由于古今汉语的语言习惯有别,所以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其主要表现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三种。  相似文献   

6.
〈五〉介词词组介词在句子中起介绍作用,它可以把代词、名词、名词性词组或其它类名词化了的词,介绍给动词.介词和它介绍的对象组成介宾词组,(它介绍的对象叫介词宾语)在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介词词组一般只能作状语或补语.古汉语最常见的介词是"以"和"于(于)".介词"以"和它的宾语一起修饰谓语,说明动作的条件、凭借.例如:  相似文献   

7.
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用来介绍动作行为的凭借、方式、标准、条件、时间、处所、原因、对象等等。而连词是连接词、词  相似文献   

8.
在简单评述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古汉语心理动词的判定标准。从所带宾语、状语、补语及其过程表达几方面讨论《世说新语》心理动词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等词及词组介绍给谓语的词。汉语中的介词大多由动词虚化而来,但又不同于动词。介词不是谓语的中心,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介词与其被介绍的词语组成介宾结构。介宾结构一般单独在谓语前作状语或谓语后作补语,也可以和别的词语结合,以充当句子的成分。部分介词的宾语可以省略,可以前置。  相似文献   

10.
形容词几乎能够进入各种句法位置,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但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形容词使用情况不同。形容词在作状语时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四世同堂》为语料探讨了兼形容词和副词两种词性的词作状语的区分、各类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古文中以有连词和介词的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该如何准确地判断呢?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这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而连词是连接两个或  相似文献   

12.
动词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的短语。它跟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一样,是现代汉语短语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现代汉语的动词短语中,作为主体的动词,前边往往可受状语的修饰或限制,后边往往可受补语的补充或说明,在多数情况下,还要带上所支配的宾语。总的说来,动词短语的功能跟动词相同,它是现代汉语中运用频率较高,结构形式较繁的一种短语。因此,弄清动词短语的规律,比起弄清其他短语来就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受到人们的注意,讲古汉语语法____、~一---一_一一一的书上对此谈得较多;而名词用作补语的现象,实际上也有大量用例,但不少讲古汉语语法的书上都不谈这个问题。从正确地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需要来看,这个间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古汉语中,充当补语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可以对动词(或某些形容词)表示的行为、动作、性状作补充说明,表示有关的处所、时间、原因、手段、方法以及对象等。有人认为这种处在补语位置上的名词和名词短语前边应该有介词,只是省略掉了。这种"省略"说带有痕大的主观性,实际上是以现代汉  相似文献   

14.
漫谈古汉语宾语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语序变化会使词组的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发生变化。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说来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这种一致说明了语法的稳固性和古今语法的继承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今汉语的语序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中宾语前置就是一种特殊的语序。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宾语和补语都出现在谓语的后面,容易发生混淆。现将几种鉴别的方法概述如下:一、定义鉴别法宾语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或事物的成分。补语是附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的成分。宾语只能用在动词后,而补语既可用在动词后面,又可用在形容词后面。  相似文献   

16.
“何”是指物的疑问代词,在古汉语中运用很广。既能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和数词结合,也能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和助词结合。充当句子中的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充当宾语一、“何”一般用在动词前,作动词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哪里”等。如: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7.
状语作为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置于谓语的前面,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也比较多见,例如: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句子镶嵌着“得”字,看上去一样,但“得”的语法功能不同。有的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明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则与前面的词素构成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发挥作用。区分这两类“得”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得”后边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如果“得”被认作词素,它后边就是宾语,如果“得”是结构助词,它后边的词或词组就肯定为补语。  相似文献   

19.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动词不定式是由不定式符号to+动词原形构成的一种非谓语动词结构。有些动词不定式也可不带to。动词不定式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补语或状语。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某些特性,可以有自己的宾语或状语。动词不定式和它后面的宾语或状语一起构成的短语,叫作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