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一个默默无名的剧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山东莱州市有艺术“活化石”之称的“蓝关戏”。人们不仅要问:“蓝关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剧种呢?  相似文献   

2.
刘怀堂 《文化遗产》2016,(5):113-125
学界对端公戏的认知存在着很大分歧,主要表现在端公戏是传统戏剧扮演还是仪式演剧的争论上。端公戏源自南宋时期湖北随州地方的端公信仰。端公替代巫师而实施巫仪,最早在明天启年间的湖北出现,后随该信仰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传播,至清代、民国吸收了其他扮演或表演艺术因素而蔚为大观。它既不是传统戏剧扮演,亦不能用仪式戏剧来衡量。科仪(纯粹的法事)、戏剧化的科仪、科仪与戏剧扮演结合,以及传统戏剧扮演都属于端公仪式的一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端公巫术仪式。而端公戏就是由端公实施的、具备巫傩之祭性质与形式、为了特定目的与服务对象、区别于生活与生产行为、独立于传统表演艺术体系的、特殊的戏剧扮演或表演艺术形态。它属于傩戏剧种之一,在"明河"与"潜流"这一"大戏剧观"下,与傩戏体系下的其他剧种一起,构成了不同于传统表演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由于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目前或历史上采用了"丝弦戏"这一形象的称谓作为剧种名称.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丝弦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弦索"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还得名"弦索腔".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献中的"外江班"有三种不同的意义。《扬州画舫录》里的"外江班"指的是盐商江春蓄养的花部戏班春台班,与昆班称"内江班"相对而言。广府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外省来广东演出的戏班,与"本地班"相对而称。粤东潮梅地区的"外江班"指的是专演"外江戏"(即后来被称作广东汉剧)的戏班,与"潮音班"相对而称。"外江戏"的源头是湖北汉剧,但汉剧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或带上了湖南祁剧、湘剧的某些因子。所谓"闽西汉剧"、"广东汉剧"其实是一个剧种。从地缘关系看,"外江戏"的传播路线应该是顺汀江从闽西顺流而下到粤东。  相似文献   

5.
正周建斌,男,1963年生,湖南省溆浦县人。工小生,师从辰河戏名角杨宗道。2008年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溆浦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他导演过辰河戏所有代表性剧目,熟练掌握了目连戏的表演技巧与表演流程,长期致力于辰河戏传承保护与宣传推广工作,是本地区中年演员的优秀代表。辰河戏流行于湘、鄂、川、黔四省毗连的沅水中、上游地区,该地域包括沅水的五条支流雄溪、■溪、酉溪、潕溪和辰溪,古称"五溪蛮地",亦俗称"辰河"。辰河戏属于大戏剧种,以  相似文献   

6.
彭芙蓉 《新闻世界》2013,(11):175-176
一个剧种区别于其它剧种的重要标志在于其独特的地域方言及由方言衍生的音乐唱腔。黄梅戏从孕育生成到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一百五十余年,由早期的黄梅采茶歌,发展为今天的黄梅戏,并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本文从黄梅戏故乡—安庆的地域文化对其音乐唱腔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加深对黄梅戏这一剧种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陈君 《湖北档案》2022,(10):19-20
<正>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的“黄梅戏”一栏中,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均榜上有名。一个剧种为什么会涉及两个地方呢?这两个地方与黄梅戏的渊源是怎么回事呢?大型电视连续剧《邢绣娘传奇》2012年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的故事也逐渐在戏曲爱好者心中流传。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梅戏是如何传承与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福建大田县朱坂村和永安市槐南村作场戏被发现以来,以福建学者群为主的研究团队,已就各个面向陆续发表相当完整的研究成果,并获得普遍的肯定。论文着眼于作场戏整体"信仰场域"中透现的强烈"乡人傩"气息,以及演出中出现的戏神群像,首先就两地传说和相关文献,论述作场戏信仰核心的宗族保护神"张大阔公"所兼具的戏神神格,及其可能的背景;接着论证两地作场戏所见的"戏神群",体现的正是在大腔戏和大腔傀儡戏流传脉络下的"子弟扮仙戏"本质。最后从两地作场戏在不同步骤中表现的鲜明仪式性,进一步论述整体历史文化中,由傩神到戏神的信仰发展脉络,以及宗教科仪和地方流行剧种对于民间信仰观念的渗透,甚至活动方式的植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北京市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在郊区的一些乡村,陆续发现了一百多年前北京诞生的一个地方剧种——北京蹦蹦戏。早已在京城舞台上绝响多年的北京蹦蹦戏,在这些乡村却有序的传承着,原汁原味地演出着,成为一个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各郊区县都非常重视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使北京蹦蹦戏又重现当年的风采。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蹦蹦戏班"义和班",已经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淤白村的蹦蹦戏  相似文献   

10.
戏神信仰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浸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文章从历史文献入手,推考出中国古代戏神信仰产生于宋代。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戏神信仰的历史分为萌生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并探讨了清代中叶戏神繁盛的原因是源于戏曲声腔的多元化和地方剧种的大崛起,而明代存在的"二郎神"信仰在清初被"老郎神"取代,则是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双重压力下改弦易辙所致。  相似文献   

11.
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戏曲中"起霸"的程式来自吴郡演员陈明智扮演《千金记》中的楚霸王,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各剧种中广泛流行的"帽翅功"是怎么来的呢?清焦循《剧说》卷五记云:冯南谷,吴门博徒,善诙谐。尝负博钱十万,丐贷豪门。时王弇州在座,戏以优人风流帽袭其首,云:"能诗,当如所请。"冯即朗吟:"天下风流少,区区帽上多。鬓边齐拍手,恰似按笙歌。"  相似文献   

13.
电视在中国一出现就是个惹人瞩目的焦点.1958年5月1日,大戏没看过几场的中国老百姓,突然看到"戏匣子"里出了人影,惊愕之情、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此后,随着"戏匣子"里的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电视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成员",过去的几十年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离不开电视"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端公戏"此一称谓的"误读"、"误用"可谓由来已久,其个中缘由,主要在于我们惯用戏剧而非仪式的概念来诠解端公戏。事实上,"端公戏"此一称谓本身应做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祭祀仪式;一是戏剧形态,但究其根底,端公戏还是一种仪式存在。端公所谓演剧的部分其实是一种作为仪式的戏剧,它为端公"驱鬼敬神、禳灾祈福"的祭祀活动服务,是端公祭仪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鬼神观念——巫术祭仪——个体祭祀效应"三者的双向互动所型塑的端公戏形态结构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特别是西南诸省纷繁复杂、不同称谓的诸多傩戏类型都与此形态结构具有同一性,因而均可纳入端公戏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5.
巴陵戏     
在北倚长江、西临洞庭的湘北一带,几百年来,流行着一种地方特色浓郁、艺术风格古朴,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戏曲剧种,这便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巴陵戏.  相似文献   

16.
论及粤剧戏船,或误以"红船"为粤剧戏船专有之名,或混淆粤剧戏船与歌伎船。其实,"红船"在明清两代可指诸多船种,在诗词中一般泛指船舶。粤剧戏船最早见诸乾隆初年记载;是广府本地班即粤剧班借用珠江上常见的内河客、货船,并不断进行"戏班化"改造而成的船种;至清末民国才始称"红船",或仅是在颜色上与前一阶段所用"黑船"对比的结果。粤剧戏船的基本形制由创制于明永乐朝的漕运河船演变而来,为头低尾翘的平底浅船,长约22.1米,宽约4.5米,其结构、部件的形制、颜色皆大致可考。  相似文献   

17.
柳邦坤  朱彦 《今传媒》2016,(5):12-13
淮海戏是扎根于淮海地区的地方剧种,作为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深受淮海地区人民喜爱,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也频临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因此进行保护与传承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淮海戏要实现传承发展,罴要探讨淮海戏的传播规律与路径,进行有效传播,这样才能使淮海戏永葆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打戏",指教戏人通过殴打学戏者以督促其学艺的行为。打戏与艺人的学戏生活相始终,普遍存在于戏曲传承活动的各个方面。打戏的盛行,是戏曲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应当予以辩证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在中国大陆,清末民初的"外江戏"(广东汉剧)剧本已经十分稀见,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等处,还存留着为数可观的早期"外江戏"剧本(抄本)。搜集和研究这批剧本,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加坡藏‘外江戏’剧本的搜集与研究"立项的初衷。然而彻底研究这批剧本必然涉及以下问题:清代几种"外江戏"之间的关系,广东汉剧与闽西汉剧的关系,"外江戏"的源头和流传路线,"外江戏"对广东地方戏如粤剧的影响等等。本期刊出的几篇论文,企  相似文献   

20.
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往往把一部长戏分为早轴、中轴、压轴。就好像一幅长卷国画,刚展开的为早轴,中间的为中轴,在中轴后面、排在倒数第二的,通常称为压轴。压轴戏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幕。如果将新闻舞台比作一场大戏的话,纸媒新闻的"早轴"应该是"时政新闻","中轴"应该是"经济新闻"或"经济信息","压轴"的应该是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影响决策层的高端评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引领时代潮流的风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