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隋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文帝时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依属关系并未中断。炀帝即位后,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经营西域,使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西域诸国的“方物”大量传入中原,西域乐舞、绘画艺术在中原广为传播;同时,中原的华夏文化亦对西域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唐代前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和籴,是唐王朝征购粮食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很早以前就实行过,至唐得到普遍推广,其后宋、元、明、清相继沿用,实为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财经制度。然今人对唐代和籴制度渊源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和籴之法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前不可详考,其后才由西北(主要指河西)一隅之地方制度转变为中央政府之制度;有的认为始于北魏,唐贞观以后自京师推广于西北;有的认为开元、天宝以前,唐政府无论在中原内地还是各边州地区,均推行了和籴制度;有的认为和籴不始于北魏,汉武帝时于西南边郡的和籴,比起北魏的和籴供军约早六百年;有的则认为魏相李悝就实行过平籴法,汉代以后,也屡行和籴。  相似文献   

3.
张骞凿空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域并进入中亚、南亚、西亚最终进入欧洲的道路。从此以后,贯穿东西方的陆路交通开通,成为两千多年来东西方贸易、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官方的记载中,中国和印度之间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也逐步有了交流和交往,并对彼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从中印丝绸之路开通的视角,对张骞凿空西域事件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北魏金陵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的皇陵。在史书记载中,北魏金陵有云中金陵、盛乐金陵和金陵三处。虽然这三处金陵至今尚未发现,但笔者认为,云中金陵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是北魏早期的皇陵;盛乐金陵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是北魏定都盛乐时所建的皇陵;第三处没有冠以地名的金陵则应在今山西省左玉县的大南山一带。  相似文献   

5.
根据图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按照时代顺序、地域分布和艺术风格,将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作品,分为8大类:1.佛教初传时期,形成“河西三样式”;2.剽悍的西北民族塑造出雄浑强健的“后秦风格”;3.北魏早、中、晚期,在复杂的周边环境的熏染下形成三种形态各异的风格;4.东西两魏,既不同于北魏,又两相迥异;5.北周佛像充满着新生政治集团的朝气;6.新一度的大一统,使隋代出现巨佛崇拜;7.大唐由盛转衰,经历四个不同阶段,佛教造像各有千秋;8.宋代俗世化的佛教,使造像艺术充满了人间情趣.  相似文献   

6.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一个王朝。北魏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对当时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北魏地处中国北方,旱灾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低温冻害和水灾。加之北魏处于寒冷期,灾害影响比较严重。北魏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尽力救灾。北魏救灾措施比之于西晋、十六国诸王朝来说有相当大的进步。北魏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多数情况下尽力尽责地救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北魏平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首都平城,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太行山脉迄西,桑干河上游大同盆地的西北隅。大同城东有发源于内蒙古岱海的御河(旧称如浑水),北面隔万里长城与漠北草原地带相接。这一带在历史上是以漠北为据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反复兴亡之地。  相似文献   

8.
成纪辑闻     
一、地理述略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本地方言读音为“来”,即“里”字),为古代成纪县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因其地正处于大陇山(也名关山)西北坡下的陇水(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生产;且又正处在从关中越过大陇山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所谓的“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佛教文化重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西北地区,迄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上不同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所在不同。佛教最早传入西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久在西域。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西北地区东部有了较大发展。隋唐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关中。宋代以来,汉传佛教渐趋衰微,而藏传佛教在西北地区河湟流域异军突起,蒙元时期日益兴盛。明清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转移到了河湟地区,奠定了近现代以来佛教在西北地区分布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0.
西汉陇西地区的移民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汉高帝时,徙关东豪强大姓于陇西郡,力图巩固西北边防,着意经营渭水上游地区;文、景及武帝初年,汉政府数迁关东之刑徒、灾民、应募等移民入陇,主要以增加陇地人口、守边备胡为目的;武帝元鼎以后,陇西地区分置陇西、天水两郡,逐步开始徙人口以填补湟水、河西等新纳入汉政府版图的“空地”。综合来看,陇西地区是汉政府所倚重的畿辅屏障,也是关东内郡人口向边疆迁徙的枢纽和走廊。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经济政策是影响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中央先后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和区域倾斜发展战略政策,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要真正推动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在投资、金融、财税、价格、人才等政策方面向西北地区大幅度倾斜  相似文献   

12.
倒马关考略     
倒马关即汉代常山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公里处的倒马关村,至迟在北魏时期就因"高冈之病良马"而更名。有些学者认为倒马关的历史可溯至位于今河北唐县西北四十公里处北洪城村北的战国鸱之塞(鸿上关)。从传世文献看,两关始终分置记载,其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异。从历史地理学看,两关与唐朝定州唐县的方位、距离不同。从考古学看,将两关等同视之,与战国中山长城走向和功能有所抵牾。倒马关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作用,战争时期可以阻挡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相对和平时亦见证使团、商旅的往来,促进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丝绸古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路线,古代中印之间的交通路线是丝绸古道的组成部分,其开通与张骞渊源甚深.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积极探索和域外大国交流合作的道路,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带回了域外国家的信息,开拓了视野,完成了对途经西域到达印度的西北丝绸之路探索.由于在西域细心的考察,他发现民间蜀地和印度的贸易往来,推断出存在一条在蜀地经西南夷通往印度的道路,为此他提出了寻找西南夷通往印度道路的建议并被采纳,遣使探索为未来官方正式开通西南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在开拓中印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张骞作为开拓者,历尽艰险允文允武完成了任务,最终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4.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actory,CWT)等探讨乌海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结果表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冬季PM2.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路径是乌海市四季PM2.5主要的输送路径,乌海市气流在春、秋、冬三季均来自于西北长距离输送,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约97.96~151.33μg·m-3,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主要的输送路径,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约87.11~96.88μg·m-3。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2.5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源自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区;春、秋两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库姆塔格沙漠及河西走廊地区;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来自河西走廊局部地区。PM2.5重污染期间,其主要路径来源于西北方向,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与甘肃交界处、新疆东部零星地区以及乌海南部地区。这些结果说明乌海市PM2.5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因此,防风固沙和减缓土地荒漠化技术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乌海市和西北干旱区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云冈石窟女性供养人早、中、晚期造像的发式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汉文化对北魏时期审美特征的影响与冲击。这种变化不仅是当时北魏统治者主动汉化的结果,同时也包括着对魏晋遗风的崇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魏平城宫廷经济是伴随着北魏王朝的兴起和封建化而兴起、繁荣、衰退以及崩溃的,与北魏迁都平城共始终。其所以兴起和繁荣,一是北魏王朝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的迅速前进,二是平城所具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是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四是荟萃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面临的来自多方面的威胁,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和制约着周边地区人民的发展环境和生活质量,必须把保护和改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而当务之急是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何捷 《阅读》2023,(82):12-17
<正>敦煌,地处中国大西北,是茫茫戈壁滩上的绿洲,有着连绵起伏的鸣沙山、清澈见底的月牙泉、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这个边陲小镇成为来往商人的必经之地。驼铃声声,马儿嘶鸣,西域的商旅和使团带着骏马、玉石、香料,经由敦煌进入河西走廊;返回时,他们又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自敦煌进入大漠。  相似文献   

19.
何捷 《阅读》2023,(82):12-17
<正>敦煌,地处中国大西北,是茫茫戈壁滩上的绿洲,有着连绵起伏的鸣沙山、清澈见底的月牙泉、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这个边陲小镇成为来往商人的必经之地。驼铃声声,马儿嘶鸣,西域的商旅和使团带着骏马、玉石、香料,经由敦煌进入河西走廊;返回时,他们又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自敦煌进入大漠。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永久的严峻挑战,正因为如此,区域经济史研究是当下学术界方兴未艾的主题之一。在中国区域史研究中,西北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经济史是西北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上,西北地区多民族聚居,地理条件和环境复杂,经济发展呈现出其独有特点,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经济都占有一定比重。由于丝绸之路贯穿西北全境,汉代以来中外贸易在这里活动频繁,沿丝路形成了诸多商业重镇。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尤其是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重视,迎来了西北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高峰,河西地区遂成为隋唐中央政府展示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