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首位国际邮展评审员梁鸿贵曾在明信片上为我题词“邮谊至上”,表达了老一辈集邮家对邮谊的珍视。每当我看到这张明信片,总联想到那些曾支持与帮助过我的国内外同好,荷兰集邮家德拉马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美国专题集邮协会1999年版的会员名录中,德拉马先生与我同被列在“专题信息服务”的“贝多芬”一项内。我得知后立马给他去信,希望了解他贝多芬邮集的情况。二个星期后,我就收到了他的热情回信,  相似文献   

2.
台湾寻邮记     
宋晓文 《上海集邮》2011,(12):31-33
作为一位专职集邮工作者,我曾经因举办集邮活动接待过多批台湾集邮家,并与陈继勋、俞兆年、蔡英清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台湾集邮家们多次邀请我能有机会到台湾一游。这几年间,福州的不少邮友先后踏上宝岛之旅,纷纷从台湾给我寄来邮资明信片,让我感受到在台湾寻邮的乐趣。女儿的对象是台湾同胞,将在台湾举办婚礼。我们一家组成了一个“福州亲友团”,踏上了台湾之旅。作为集邮者的我更是感受到旅游、集邮、省亲的多重快乐!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正是草肥马壮的好时节,英国皇家邮学会和蒙古年会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举行,中国与蒙古的集邮家一同探讨邮学,增进邮谊。本文谨简述蒙古和俄蒙商道鼎盛时期的历史,并介绍俄国通过俄蒙商道传递的早期邮品,以及恰克图熏蒸邮件等过去少为人涉及的邮政史史料。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8日,适逢"灵璧石—庆云峰"退思园双联普通邮资明信片在同里古镇首发,我特意将珍藏的多枚1995年吴江邮电局发行的退思园明信片贴上邮票,盖上了两枚活动当天的纪念邮戳。细细欣赏之下,忽然感觉只在明信片上贴上邮票、盖上纪念邮戳,对于展现世界文化遗产风光的明信片而言,似乎还缺少了些什么东西。想着想着,我猛然想到,来过同里退思园的集邮家不计其数,何不请其中的一位集邮家给我签名呢!于是,我第一个想到了与我有交往的老集邮家唐无忌先生。那是1983年10月,当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应该是  相似文献   

5.
肖高键 《集邮博览》2010,(10):80-8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国际形势一派大好,集邮交友也不仅限于国内各省市,还发展到与外国邮友的友好交往,互通信息交换邮品,增进邮谊。在那个时期,我也曾收到过英国一位"邮友"的来信,要与我交朋友并要我给他寄一些中国的邮票邮品。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方面大力支持下,由高邮市政府筹建的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于2017年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举办之际正式开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不仅在中国是首创,而且开了世界集邮史和博物馆建设史的先河,成为中国集邮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高邮市大力发展邮文化的拥趸者,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7.
林丰年 《集邮博览》2010,(10):32-33
水原明窗先生1924年生于日本奈川县,是日本著名集邮家。1993年病逝。他生前曾担任日本邮趣协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收集研究中国邮票,积极推进中日友好交往,与我国多位集邮家之间具有深厚情谊,是我国集邮界所熟悉和尊敬的一位老朋友。  相似文献   

8.
张巍巍 《上海集邮》2002,(10):15-15
提到中国最早的极限片,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到印有天坛图案的《宣统登基》纪念邮票上。我没有做过统计,但至少也见过两三张,第一次是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集邮家首届集邮展览”上,从台湾集邮家蔡诗滨先生的《宣统》邮集中见到,当时非常惊讶,竞有这种极限片存世。  相似文献   

9.
钟笑炉先生是被我国邮坛誉为“中国近代票权威”的大集邮家。我与钟先生的神交是从1947年订阅《近代邮刊》开始的。为了补齐1946年第1至12期“近代邮刊》,先曾去函询问,出乎所料,款未汇而刊已来。此后每有求助于先生,大多如愿以偿。1947年9月,当我拜读《近代邮刊》第20期钱希清君介绍发现百城凸版2元、5元2种12度齿票的报道后,时正值我刻意研究百城版并收集所缺不同纸质和齿孔票之时,随即与钟先生联系以求其帮助补缺;又一次出乎意料,蒙先生惠寄2种旧票各1枚。通过两次的通信联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11.
3年前,当得知我省陆树笙先生拟组编一部清代明信片展品时,我是既高兴,又担心。因为单纯用清代明信片,要组编好一部符合邮展规则要求的邮政用品类展品集,既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很难的。在中国大陆上,只有名集邮家李世琦先生组编过以清代明信片为主体的邮政用品类邮集,他的《中国普通片封简(1897-1949)》在1993年中华全国邮展上曾获大金奖;  相似文献   

12.
集邮九问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在中学时期即立志毕业后投考当时誉为"铁饭碗"的邮政局。与邮结下不解之缘。开始了收集当年的常用邮票。我最钦佩的集邮家是钟笑炉、吴凤岗。  相似文献   

13.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受家父李振华影响,我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集邮。父亲长期爱好集邮,生前担任陕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顾问,他的解放区票邮集曾获世界邮展银奖。父亲不仅帮我收集邮品、传授邮识,还鼓励我在集邮研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陈健 《上海集邮》2008,(7):40-42
Shreves Galleries第98次·08.1.29刚刚并入斯宾客的Shreves Galleries公司也是一家知名的美国高端邮品拍卖商,以美国邮品为主,也曾拍出一些珍罕华邮。这次拍卖的是集邮家Edward M.Gilbert的意大利专集,其中包含不少意大利在华客邮精品。  相似文献   

15.
罗华生是一位资深老集邮家,曾担任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重庆市邮协副会长等。 1950年初,他在湖北省军区工作。一天,他与一位参谋在办公室谈集邮,提到没有集得军用邮票。恰巧司令员王树声路过听见,问他:“你集邮呀,很好,军用邮票我还有。”随即对警卫员说:“把我的那些军用邮票拿来送给他。”一下子,他就有了22枚黄军邮。  相似文献   

16.
周煦良(1896-1984)中国集邮家、翻译家、教授。1955年向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转到北京)捐献外文邮刊2500册。其中包括英国皇家集邮学会早期会刊《伦敦集邮家》300余册,著名的《大英集邮》杂志200余册,这批邮刊中许多是其父、号称“中国邮王”周今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集邮》2000,(11):4-5
9月27日,国庆前夕,京城著名集邮家、邮学家和部分邮商应邀来到&;lt;中国集邮&;gt;编辑部参加本刊例行举办的集邮茶座。与此同时,本茶座还收到了成都市集邮家郭七和大连市邮协理事张世成发来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8.
集邮九问     
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名集邮家。但如影随形的邮缘,却伴随我一生。好像月老还有一根邮缘红绳,拴住了我的双脚。剪不断,理还乱。要梳理我的邮缘历程,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集邮博览》所设的"集邮九问"栏目的九问,总是与我对不上号。这也是我迟迟写不出这个答题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28日是日本著名集邮家、日本邮趣协会理事长水原明窗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日子。1993年12月14日,我收到日本邮趣协会寄来的讣告。依据水原先生的遗嘱,讣告是他去世后十天寄出的。  相似文献   

20.
误区之四:不注重收集贴纪特邮票的实寄片:用邮制或非邮制无邮资明信片寄递时,需在明信片上贴足邮资。因此,邮政部门在发行纪、特、普票时,常有符合明信片邮资面值的邮票。这种贴有邮票的实寄片,尤其是纪特邮票发行首日寄发的实寄片,其数量少,使用价值也大,应注意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