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作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历来就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讴歌爱情赞美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讴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文学作品总能若隐若现地展示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也会或多或少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来观察中国人爱情观与婚恋观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作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历来就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讴歌爱情赞美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讴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文学作品总能若隐若现地展示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也会或多或少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来观察中国人爱情观与婚恋观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4.
《诗经》婚恋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在婚恋生活中所秉持的爱情观念。具体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观念;以礼制情的观念。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诗经》,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周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琼瑶小说的叙事文本具有“爱情至上”和“爱情原罪”的典型悖论特征,这一特征主要通过显性叙事进程和隐性叙事进程的伦理观念冲突表现出来:显性进程突出“爱情至上”,追求纯粹的爱情;隐性进程受困于“爱情原罪”的伦理观念影响,追求世俗大众的理解。这种双重叙事进程形成了故事情节的不稳定性和张力,凸显了小说文本强烈的伦理悖论特征,提高了文本的可读性、修辞效果和形式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在古今文人笔下,爱情一直以来就是亘古长青的永恒话题。作为一种微妙而又难以捉摸的情感,爱情也是一个高雅神圣的名词。人们在其中倾注丰富的想象力,文学艺术又以它为主题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不过,由于文化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念。本文对比分析东西方爱情诗歌,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东西方诗歌异同,理解东西方的爱情观念。  相似文献   

7.
《诗经》与《圣经》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源头,有许多可比之处。其中的爱情诗,更是远古时代人类最淳朴、率真、美好情感的流露,对后世文化思想、爱情观念、文学艺术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比较,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在抒发爱情这份至纯至美情感上,东西方文化的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8.
周婷 《文教资料》2010,(20):225-226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高师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憧憬,这也是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正常状态。然而许多学生对于爱情的观念和行为存在偏差,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本文分析爱情的内涵和大学生的特点,探索加强爱情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致橡树》写于1977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舒婷以书信的形式,通过塑造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告白,进而表现一种平等、自由、独立的爱情观念。诗中木棉的爱情口号无疑代表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在舒婷看来,这也是最完美的爱情法则。同时,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独立与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自古以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话题。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结局的幸福或不幸,都会引起我们读者的喟叹。我们在高中阶段读到了含蓄甜美的爱情(如《诗经》中《静女》),愚昧无知的爱情(如《阿Q正传》),压抑虚无的爱情(如《封锁》)等等。当我们看到冯梦龙笔下的风尘女子的爱情时,总免不了用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其文学作品透露出的爱情观念的变化。古代的爱情观念的变  相似文献   

11.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雷雨》,认为是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一次激活,曹禺说《雷雨》是自己的“蛮性遗留”,以及他所描述创作中不由自主的状态,都符合原型理论关于原型及其激活的特征。《雷雨》所蕴涵的杀父娶母的原型既指它的命运主题,又指它独特的形象构架。作为一部经典剧作,《雷雨》不是杀父娶母原型的简单翻版,而是一个变体,经由置换之后,时代意义和审美意义都有所增殖。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提出来并揭示了跨越式发展的跨越性、破坏性、嫁接性三个特征 ,论述了跨越式发展中规律的具体性、客观性及质量互变的特殊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跨越式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越边境跨国通婚数量逐年上升,越南女性通过婚姻迁入中国现象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边境跨国婚姻主要是由经济差距的推力和拉力、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婚姻观念转变、传统习惯等原因导致;越南女性的进入对云南边境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两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移民文化,对户籍、婚姻、生育管理制度形成挑战,并引发某些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代纳妾主要出干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干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看、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焦延寿咏昭君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延寿和昭君是同时代的人,他写过两首咏昭君的诗。这两首诗在咏昭君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一、焦诗是现存最早咏昭君的作品;二、焦诗最早将昭君个人与国家命运结合到一起;三、焦诗是赞颂昭君出塞这一倾向作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方志、法院档案与口碑资料的综合研究,可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自成体系,且有丰富内涵。婚姻缔结有正聘、入赘、转房、抢婚等形式,同时有同姓不婚、近亲通婚、早婚、强制包办、神灵定亲、婚姻尚财、多妻、禁止离婚、容忍性乱等原则,以维护婚姻稳定,刺激人口增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婚姻法强力介入,羌族的婚姻习惯法才逐渐消隐。  相似文献   

17.
中外的古老神话中都蕴含着某一情结,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蕴涵的是杀父娶母的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它又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剧作品《雷雨》之中.  相似文献   

18.
媵嫁婚是春秋时期贵族婚姻的一种重要形式。春秋经传所载的媵嫁制度与史实不尽相合,反映了媵嫁婚在诸侯政治联盟中所起的作用。而从起源上看,其“以姪娣从”的内容虽与姊妹共夫制有一定联系,但更多地体现出贵族婚姻的政治性。在这一婚姻形式中,贵族妇女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结成政治联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王立教授新著《武侠文学母题与意象研究》具有独特性,作者划分母题、范式的七种角度,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多是故事叙述所不可或缺的“多发性主题基因”的母题,一类是与环境、背景有关或能构成“定型性”象征的意象。“比武招亲母题”从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角度,追溯出成婚考验习俗祭起母题的印度佛经来源。“跨国别忠奸之争”的解读,也为考察中国武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复仇主题置于跨东西文化的语境俯瞰,其意义不仅在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消极因素寻本清源,更在于深入阐明了问题具有的人文内涵。没有作者的理论阐释,我们就可能忽略许多现代武侠文本潜藏的丰富文化意义,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20.
《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与吉尔伯特.奥斯蒙德走向婚姻是一种必然。本文通过应用西尔维奥.方迪博士在《微精神分析学》中提出的“虚空”、“尝试本能”等概念,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证明小说中伊莎贝尔对婚姻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