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疫情下,针对学校不能正常开学的情况,教育部出台“停课不停学”的倡议,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摇身一变成为“主播”,有的利用名师优课视频,安排学生观看,布置学习任务;有的发送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没有围墙,没有教室,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在线教学变得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2.
时下,只要一提起尊重学生的话题,好像从学校到社会的一致认识,就是要把学生捧为“上帝”。有的学校,专门制订了许许多多的“不准”来束缚与限制教师的手脚,削弱教师的管理力度;有的学校还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来判定教师的优劣,说什么“教师的工资报酬”由学生的“评教”来决定,“下不下岗”也由学生说了算等等,其实这样做,不仅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有很多学校引进了“学生评价教师”制度,这也是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的诸多变化中的一个方面。对于学校试行“学生评价教师”改革,有的人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改善师生关系;也有的人认为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觉得“学生评价教师”对教师不公平。您是否身临其境,也有过相同的体验,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如今,教师上课拖堂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的普遍现象。有的教师拖堂两三分钟,有的五六分钟,有的甚至拖到了下一堂课上课时间,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这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最近,在我校组织的学生评教问卷调查中,在“你最讨厌的教师课堂行为”一项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了“最讨厌老师拖堂”。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已在某些局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就整体而言 ,一些学校课程开发缺少规划论证 ,有的盲目照搬外校做法 ,脱离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 ;有的存在明显的学科化倾向 ,研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变成了学科拓展课、竞赛辅导课等等 ,给学生造成新的压力。关于学科型的研究性学习 ,许多是教师愿意承担的就开设 ,没有高考任务或任务较轻的学科就开设 ,出现“因师而设”,“因科而设”的问题 ,甚至学校里教师课时不够就拿研究性学习来凑。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将开展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顶素质教育的帽子”拿在手上 ,一开始集中力量整理出一…  相似文献   

6.
冯璐 《语文天地》2010,(11):54-56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7.
好的学校,必有一位好的校长。有好的校长,就会有好的教师;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学生。而要成为一名好校长,又要有众多好教师的支撑。校长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我想当是密不可分的。教师队伍中有没有不称职的老师?我不敢否认,但坏教师肯定在少数。一所学校有没有优秀的教师?我想肯定是有的,若说没有,只能说没有发掘、培养出来而已。那些能成为这明星,那专家的,本来也是一些普通的教师,只是有了自己的努力,加上周围成才的环境,才有后来的成名成家。那么,为什么有些学校的“藏龙卧虎”不能变成“龙腾虎跃”呢?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好好…  相似文献   

8.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中曾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因此,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方法,在不张榜的前提下,学校采取的做法是:有的教师把成绩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都知道;有的教师让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的成绩,模糊了成绩的名次。对此,教师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师觉得成绩还是应该公布,公布了成绩,就少了一一解答家长疑问的麻烦;也有的教师认为,是否公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学生和家长都要知道成绩及名次,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现在,教师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怎样看、怎样做的呢?为此,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召开了一次骨干教师座谈会,在教师们畅所欲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不能只是我们老师的声音,还需认真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这样,就又有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与学生的一场讨论。  相似文献   

9.
眼睛近视的儿童能成为“三好”的学生吗?在一个小学里,为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据说有一个儿童,品行优良,学业成绩很好,体格强壮,够得上“三好”的标准。当学校里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有的教师把他提出来。但遭到有的教师反对,理由是:他是近视眼。虽然是先天的遗传,但生理上既然有缺陷,就不能说是“身体好”。  相似文献   

10.
偶见一家长对教师说:“咱的娃就是你的娃,要打要骂你随便!”听后颇觉不是滋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她的话未必出于假意;而教师的“打骂”,不能说从此有了“上方宝剑”就可以乐此不疲了。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至今还时有发生。有的既打且骂,甚  相似文献   

11.
陶奕 《考试周刊》2012,(54):174-175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唯我独尊,有的沉默孤僻,有的懒散傲慢。有的倔强任性。有的做什么都缺乏耐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一般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使其“正常化”。何为“正常化”.即指学习出色、听话乖巧的学生。然而,作为学校心理教师.我首先想的是:是什么让学生有了这些行为表现?在与这些学生的多次接触中,我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困境:教师怀有“过度(模糊)教育的越界风险恐慌” 在小学里,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殊儿童。有的家长事先照会教师“我孩子比较脆弱,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公开批评的”;更多的是孩子的行动介绍,他们有的公开叫喊“我有病”“我有多动症,星期天到上海去看医生”,有的威胁教师“别逼我做作业,要我做作业我就自杀”,有的以沉默、咆哮、破坏公物相对抗,我行我素,拒绝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都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推行教师校本自培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破除“等靠要”思想,善于从本校教师身上发现培训资源,进而唤醒学校内在活力。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感觉到,有的教师做班主任特别成功,不管什么样的班级,到了他们手上,学生就有了精气神,班级就有了凝聚力;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特别出彩,他们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教学业绩特别突出,他们的课堂教学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  相似文献   

14.
“做数学”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然而我们在基层学校听课、评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偏差:有的教师设计的“做数学”中的“问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不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的教师设  相似文献   

15.
组词小议     
掌握词和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组词(或组词语)不失为一种练习形式。但有几点应加以注意:词与词组不能混淆。有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堂里要学生用“摇”组词,学生先说了“摇摆”、“摇动”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动脑筋,于是学生又说了“摇树”、“摇扇子”、“乱摇”、“不摇”……教师分别点头示意,连声说“对”“好!”这里混淆了词与词组的概念。学生的答语中有的是动宾词组,有的  相似文献   

16.
一、对“培优补差”问题的再认识 “培优补差”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质,提高高考上线人数及会考及格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历年来为各级领导教师所重视,特别是一些县级中学,学生基础相差很多,尤其是弱科现象严重,它就越发显得重要。所谓“培优补差”既培养尖子生,补最差的学生的弱科,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镇重视“学材具”的征订、发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育人功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刚接触“学材具”时,不少教师认为,“学材具”好是好,就是用不了———因缺少技术,不会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材具”好是好,但使用怕吃力不讨好———因没有时间,不想用。结果怎么样呢?有的学校不按学生数征订“学材具”,象征性订一些了事;有的学校两个学生用一份;有的学校订了也不发给学生,学期结束了,“学材具”还锁在学校保管室里或科任教师办公桌里;还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采取放手式,开学一…  相似文献   

18.
吴汝萍 《师道》2011,(7):89-90
学校成立了“快乐教学”课题组,教研活动时间,大家聚在一起,畅谈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有的教师说,课堂上需要多搞一些噱头,让学生开心开心:更有教师调侃,不要学生写作业,学生感觉最快乐。但是,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是浅层次的,我们给学生的快乐不能停留在这样的形式上。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些学校的“特色教育”已经走到了极端。某地有一所曾受过县主管部门表彰的“美术特色”小学,把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据一些初中教师反映,该校升入初中的95%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也比一般学校的学生差,有的学生汉语拼音都读不好,加减运...  相似文献   

20.
校规制定中的若干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规,指“由学校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则的总体。一般包括品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行为准则,有的还规定奖惩办法”。1校规是管理、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对维护学校教育秩序、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都有重要作用。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校规的制定环节,遵循科学的原则制定校规,不能仅凭经验来制定,也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校规。许多学校的校规细究起来,存在不少问题。许多研究者指出,有的校规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有的校规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有的学校则把应有的行为当作必须有的行为纳入校规,造成校规的“圣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