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2.
任诗芹 《青年记者》2006,(24):11-12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3.
王战  邱元彦 《青年记者》2006,(24):13-14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4.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公益报道,是媒体对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助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媒体参与公益报道,是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我国媒体历来非常重视公益报道,也有不少优良的传统,如媒体主持募捐、刊登公益广告、关注弱势群体等.媒体参与公益报道,倡导积极向上的公益理念,有助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完善与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媒体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经济,偏重经济效益,及公民的公益意识尚未成熟等因素,当下我国媒体的公益报道在报道理念、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困惑,使其在担当媒体公益责任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乃至造成对公益事业的某种伤害或“妖魔化”.对此,本文作些初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王斌 《新闻世界》2011,(11):33-34
媒体代表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益则代表着社会的仁爱和善心。媒体与公益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公平、正义、仁爱、善心的融合和升华,就是一种良好社会资源的完美整合。为加速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媒体应进一步强化公益意识,突出公益宣传,策划公益活动,做足做好公益行动,并以此来打造责任媒体的形象,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益事业已经体现了一种社会“大公益”的理念,这个理念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媒体在公益事业中,也从单纯的报道角色逐渐转变成公益活动组织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公益新闻是指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有关的新闻.20世纪初,我国报纸就有过公益新闻的报道,如1903年<申报>刊登了<劝募山东四川两声急赈>,报道山东四川洪灾,呼吁民众捐助.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媒体对公益新闻主要还是局限在新闻发布上,或者通过新闻来动员社会救济.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媒体对公益新闻的参与和报道,不再局限于一报了之,而是更主动地介入,既宣传报道,又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媒体在公益新闻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报道者向组织者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2008年,媒体对公益的关注度达到了高潮,公益报道以及公益活动也逐渐从被忽视到重视,从边缘走向主流.在大灾面前,媒体的报道激发了公众前所未有的捐赠热情.媒体作为另一支塑造和构建公益事业的力量,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媒体不仅通过自身平台,多角度、多侧面地报道公益事件,还与公益机构展开大规模筹款活动,刊登、播放公益广告,开辟公益专栏,密切关注民间组织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地参与公益事业.业内人士评价说,这种无缝对接的新模式将会形成一种以媒体为纽带,以捐助者、公益组织和受助者为一体的新的公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益新闻是指以慈善和公益为报道内容,与公共利益密切有关的新闻,包括呼吁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等报道。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报道下的公益新闻普遍表现为:传递实情,呼吁救助。直到近些年,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媒体报道形式被注入了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元素。从单纯的报道者到组织者,媒体在公益新闻中实现了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万玲 《新闻窗》2011,(3):27-28
公益新闻是指包括慈善新闻在内,关于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本文以《遵义晚报》有关报道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做好公益新闻的意义,以及如何从角度切入、选题策划、效果追求等方面做好公益新闻,促进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荔 《新闻爱好者》2012,(23):31-32
当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活跃期,2011年"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的公益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也为媒体参与并推动公益创造了条件。公益新闻接过民生新闻的接力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开辟了公益版面或是发行公益周刊,媒体圈的记者也开始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吗?它自身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呢?本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为例,通过分析媒体参与引导公益的学理之争,分析媒体公益的主要表现形态,总结目前媒体尝试公益的主要优势等。  相似文献   

13.
广播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舆论引导作用越发凸现,尤其在宣传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已担负起了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笔者从近几年来我国涌现和迅速发展起来的慈善公益类广播节目及自己所在电台近年来做的慈善公益类节目中总结出:宣传慈善公益事业已成为广播媒体彰显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吴俊斐 《中国记者》2018,(3):105-107
地市党报通过记录公益、宣传公益、报道公益,不仅可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展示责任与担当,丰满形象,还可以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锦上添花。面对新形势,不少地方党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甚至主动与民间公益组织联手或直接发起公益活动。笔者结合多年公益报道经历,对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如何做好公益报道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益事业是一种社会性事业,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它在开展和运作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换,特别需要公益事业的主体向社会成员传播信息的媒体和渠道,因为新闻媒体的影响面实际上更为广泛而有力,而公益式宣传事实上也更有利于公司或产品进入读者的注意力范围。这就导致了公益广告的产生和发展,并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议。社会公益事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公益广告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国家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明确规定,从2003年起,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量不得低于商业广告量的3%。…  相似文献   

16.
阚枫 《新闻战线》2024,(5):20-22
公益事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公益传播天然具有国际传播属性。作为以国际传播见长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近年来不断探索国际视野下的公益传播方式,以“公益+议题设置”“公益+中国故事”“公益+跨界叙事”,创新主流媒体参与社会公益的形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为公益事业传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能够深刻展现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新闻素材缺乏震撼力、传播人才缺乏等问题的限制,公益传播尚未形成明显的影响力。如何提升大众的公益意识,推动公益事业传播的升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公益从业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社会公益事业的传播现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提高大众知晓度,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益类电视节目能够激发人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心愿树》节目通过加强媒体联动,唤醒公众参与和互动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电视公益节目以其“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①的宗旨,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提升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收视宠儿”,并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电视公益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公益节目的受众选择性心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微博作为后起之秀的传播媒介其发展速度很是惊人,以自媒体时代为背景,微博与公益事业紧密结合,成为现代公益事业的代表。随着传播效果的扩大,微博现在积极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和管理社会问题上来,这种通过网络管理社会问题的方式极具创新性。微博公益议题的传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交互性、草根性、即时性等特征,将公益平民化、常态化,并作为一种生活方法而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