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会议、上海会议和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电大事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到来,标志着庄浪县电大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庄浪县委、政府要站在一个战略高度,要以新的姿态迎接这一机遇,总结经验,制订规划,加快发展,让电大教育为庄浪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七八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在这之后,采用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国迅速发展。国务院和教育部已把广播电视大学列为高教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不久前,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广播电视大学要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基础上,发展文科的比重,使文科学生占多数。现在,全国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3.
20年前,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总揽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从“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指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建了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在我国教育史上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给予劳动力以一种特殊的资格,帮助人营造社会生活的手段。从教育的这一本质关注我国封建社会、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关注当今教育的发展现状,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广播电视大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贯彻《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落实《甘肃省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提高全省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九五”期间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计划和规划。  相似文献   

6.
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缅怀邓小平同志缔造广播电视大学的伟大功绩□彭忱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广播电视大学这所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就是邓小平复出工作后最早(1977年10月~1978年2月6日)设计的成功之作。小平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近二十年改革,创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盛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远见卓识和他批准成立广播电视大学这一“穷国大教育”的伟大创举,论证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伟大正确,提出了远距离现代化开放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建并倡导成立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就是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英国上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亲自作出的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决策。早在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要制订加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电大图书馆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组成部分,是为远距离教育服务的部门。十五年来各级电大图书馆随着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和发展,由无到有,由少到多,不断发展起来的。电大图书馆司电大事业一样,创业艰难,发展更不易。  相似文献   

10.
25年前,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明确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他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倡导并批准创办广播电视大学。这是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和“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的方针所做出的英明决择。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经讲过,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创造。发展电大教育,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指导下,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创性实践。电大教育的蓬勃发展,充分显示了远程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它为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大学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作为电大的领导干部只有懂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领导电大事业发展,打造电大品牌。  相似文献   

12.
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全国建立广播电视大学,在同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意见,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办,1979年全国28个省市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广播电视教育的壮举,开通了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1986——1995年间,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和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期间。在这一历史时期,全国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正由初创时期(1979——1985)逐步走向成熟。作为电大教育事业重要构成部分和发展水平重要标志的远距离教育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已在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理论咨询和指导的作用。可以预测,经过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中国电大教育事业将步入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具有中国特色的远距离教育理论体系也将初见端倪。本文拟分五部分讨论1986-——1995年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远距离教育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以探讨电大办学规律,开展电大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电大教育》创刊了,这是值得祝贺的。《电大教育》的创刊,是广播电视大学迅速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必将促进和推动电大教育的迅速发展。它一定会成为从事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电大专兼职教师以及广大电大学员所喜爱的刊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次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生产劳动、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在学校教育中怎样组织得更有计划,使之更符合于经济计划和教育计划的需要,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为了加速造应人…  相似文献   

16.
一 广播电视大学是在邓小平同志“要制定加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创办起来的。十五年来,电大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急需人才,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声誉,展现了它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广播电视教育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初步建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月一日,国家要开通卫星电视教育频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是贯彻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四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实际步骤。我们热烈祝贺卫星教育频道的开通。广播电视大学是以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远距离教学的开放性的新型高等学校,具有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明显优势。但是,由于现有电视频道和播出时间有限,它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卫星教育频道开通后,强化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了播出时间,扩大了覆盖面积,对我国的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闻名全国的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整个地区没有一所工业方面的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1979年顺应四化建设需要,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在沂蒙大地崛起了。短短十年,电大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贫困山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振兴沂蒙,必须兴办和发展 广播电视教育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临沂地委、行署领导  相似文献   

19.
坚持改革 大胆实践 推动燎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从1989年秋季开始,把办学触角伸向农村。几年来,通过建立燎原广播电视学校似下简称燎原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举办燎原广播电视中专班(以下简称燎原中专班)...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直接产物。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并在同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16年来,在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上海电视大学作为国内最早创建和最早复办的开放性大学之一,在上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战略指导思想,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力争在本世纪末办成上海市现代远距离教育的教学中心、研究中心和视听教材制作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