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又叫晨昏圈。晨昏线的存在在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可分为晨线和昏线。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表现为自东向西移动。使地球上某一点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使地球上某一点由昼半球转向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昏线。也就是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即“东昼为晨,西昼为昏”。  相似文献   

2.
一、晨昏线的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一个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都是半圆。2.运动方向: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晨昏线以直射点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3.判读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线叫晨线,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线叫昏线。4.拓展引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小夹角为0°,最大夹角  相似文献   

3.
"空降式"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眼前所接触到的知识,等碰到有不懂的地方时,就在书本上直接找到对应的章节,从而不断补充自己知识漏洞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临近高考,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着手复习的高三学生。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教学中的例子来讲解一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应用"空降式"学习法复习地理。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82):136-138
教师要清楚知道学生在复习中,需要掌握的解题思路和运用知识的核心素养基本能力。文章围绕教材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完成高考地理习题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设计问题中积累教材知识,讲解学习地理的总结和分析思路,并运用图标学习方式和思考题,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顾薇 《考试周刊》2012,(70):4-5
作者就近几年小高考复习总结出的经验,试图通过复习动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同时采用三轮复习的方式,自编提纲,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对重难点给予精讲巧讲;通过分层设计等提升不同基础学生的解题能力:考前进行必要的考点速记、答题指导。  相似文献   

6.
教育在发展,高考在改革,命题在创新,高考地理复习也必须更新理念,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去迎接挑战。笔者多年尝试的"案例复习法"模式,就是针对此要求所作的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习是全面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复习,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一、制定复习“计划”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学习中感到困难及掌握较差的方面,根据学生情况确定精讲或略讲的内容及集体讲解和个别指导的问题。其次,通过对各种类型问题的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运用所掌  相似文献   

8.
一、判图中的技巧———左右规律1 .“左夜为晨 ,右夜为昏”。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在左右的位置可判断晨线或昏线。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 ,晨线左边一定为夜半球 ,右边一定为昼半球 ,如图 1 ;昏线正好相反 ,如图 2。所以口诀是 :“左夜为晨 ,右夜为昏”。2 .“左倾左冬 ,右倾右冬”。地球公转图中 ,上下两个位置的节气为二分 ,但难以直接判断 ;左右两个位置为二至 ,只要判断出其中一个“至” ,根据公转顺序就可得出其它三个节气。图 3为地轴左倾的情况下 ,左边为冬至 ;图 4为地轴右倾的情况下右边为冬至 ,口诀为 :“左倾…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高考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所以过去以知识立意为主导,记教材,以考核知识记忆与理解为主,而今日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用教材,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故新课标高考地理复习必须处理好"四度",即难度、深度、广度和角度四个方面。因此,复习时对知识点的挖掘也不宜太过,通常往下一至两个层次即可,如果把教材知识点所有隐性知识都挖掘出来,结果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最终得不偿失。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掌握地理复习的技巧和策略是同学和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同学提高地理学科复习的效率,本文介绍新高考中地理复习的一些技巧和策略,那就是在复习中认真抓好"点、线、而、热、思、心"六个字。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师生共同实践的活动。它是由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生消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心理活动以及师生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材、教具的活动所组成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对高中毕业班地理复习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智能因素、知识应用、考查等特点,进一步明确教学与复习的目标要求,传授掌握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增强学生应考地理知识的针对性,改进和优化地理复习教学的方法,是提高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几年来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政治复习,应在扎扎实实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在近几年高考复习中的基本作法。一、精讲典型例题,归纳解题要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察学生能力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判断是非、分析批判、论述、说明和驳论五种。可按这五种试题形式编写一些紧扣教材而又紧密联  相似文献   

12.
高考数学复习是数学教学的必然延续,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考数学复习涉及对知识的梳理、典型例题的讲解.知识如何梳理?例题如何讲解?才能在数学高考复习中获得高效,据笔者的体会,高考数学复习若能做到"五看",定能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效果.1看教材夯实双基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每年高考试卷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试  相似文献   

13.
地理专题复习六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专题复习中,有些问题常常需要我们思考:专题复习深入时怎么应对基础知识的遗忘?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安排?专题复习的讲与练应怎么处理?在专题复习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地理专题复习的六个环节,以达到高质量的复习目的。第一环节——课前完成学案学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填充式专题复习知识体系。专题的具体内容往往散落于教材各章节,教师必须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梳理整合。该环节如放在课堂上完成则需要大量时间,而设计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课程的复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地理成绩,因此选择合理适当的复习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微专题"复习策略以强化知识应用和提升学科能力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调用知识和归纳知识的综合能力。"微专题"打破传统的章节复习法,以专题的形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明确了复习的目标、思路和学法指导。本文以二轮专题复习为例,浅谈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已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更加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体现了新教材的改革方向。因此运用正确的备考复习策略,把复习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中新课改不断深入,我国高考也将步入改革的新阶段。地理作为现行高考的重要科目,切实做好有效复习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及考试成绩的重要基础。高考地理有效复习,不仅要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学生复习方法及技巧的科学合理利用。在笔者看来,关键在于立足"点、线、面",全面击破地理复习的难点和重点,并以"热、思、心"为载体,全面深化地理复习,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知识背景迎接高考。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切实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走出复习误区政治高考命题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近年来政治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是出活题、考能力、重在运用、突出选拔。这一命题思路对政治学科的传统教学和高三复习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这个冲击突出暴露出考生能力水平与高考选拔要求上的不适应。在不适应的很多原因中,较为突出的是没有走出两个误区。1.不注意按高考说明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复习,而是按教材章节内容重复进行复习高考说明每年都做必要的调整。就考试内容来说,近几年主要考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学科知识和本年度的时事政治,但每大学科必考知识内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从立意、内容到形式均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广大高三师生改变传统复习观念,积极探索地理高考复习新思路和新方法,以适应高考地理命题立意及思路的变化。本文从理论指导、教材应用、知识与能力、习题选择及热点关注等方面阐述了高考地理命题立意及思路的变化,以及在复习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二轮复习的后期,高考渐至,认识高考,调整教学思路,成为每位老师的必修科目。分析地理高考试题,明显表现出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线教学中有更多感触,教师日常努力的方向可能与高考的要求是有偏差的,这在复习的后期将产生更大的问题。我们的复习教学一点点抠教材,强调记住知识,但高考命题的人却在脱离教材,甚至产生中学老师看来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残酷的高考竞争,每位高三教师都希望通过高效的复习课教学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成绩。针对高中思想政治高考复习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灵活性大等特点,要提高高三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应演绎好"三部曲"。一、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是高考的根本。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读透教材,打牢知识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构建"点—线—面"知识体系。首先,找准点。基本概念、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点",是考试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