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草根刚刚崛起,精英就受不了了。这是因为,草根英雄或多或少地危及到了精英们传统的利益。这个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名声、社会影响力等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2012年1月,吴英因集资诈骗罪被浙江省高院维持死刑判决以来,这起已经延续了5年之久的普通刑事案件,它集合了众多引人注目的因素,为数众多的精英们对该事件发表了意见和看法,使这个事件成为研究网络传播时代精英话语行为的典型样本.精英群体的构成和他们的观点多元化和复杂化,具有建构和解构社会共识的功效.同时,精英的话语行为又呈现出公共性、盲目性和利益性.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时代精英文化大众化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百家讲坛》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糅合——既是学术传播的需要,也是电视媒体经营的需要。其制作理念的通俗化,筛选机制的重学问、轻思想以及制作模式的重形式、轻内容等特征解构了精英文化的独立、自由和艰深。探究该现象的社会根源,既与精英们的主动蜕变有关,也是电视媒体"平面化"的传播特性使然。  相似文献   

4.
吴俊捷 《新闻传播》2014,(2):171-172
<正>微博凭借较低的文化、技术准入门槛,在数字化时代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等级分明的精英、草根群体在微博话语空间中不仅展开了对话,在微博反腐、微公益及社会热点事件中更展开通力合作,而且类似于"作业本"、"琢磨先生"等一批草根明星们收获了大批精英群体的关注。开放、平等的微博话语空间使精英、草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释放快感,营造了一派精英、草根平等对话的图景,两大群体的界限日渐消弭。但是,微博的机制设置,以及精英、草根展开对话的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①舆论热点事件借助社交媒体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在短时间内击穿一个个社群,形成传播的海啸效应.但是,在社交舆论场中,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和大众网民产生思维撕裂:精英们频频发出独立于大众的另类观点,与朴素的自然正义社会价值相悖;大众网民在舆论事件中容易自我代入,离开事实基点宣泄情绪,产生大量非理性的、暴戾的泡沫言论.精英与大众产生撕裂,阶层间的理性交往大大减少,“二元对立”的社会价值现状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6.
话语     
《新闻世界》2009,(9):3-3
“一个社会好不好,或有没有希望,有多大希望,不仅看官员们是些怎样的官员,富人们是些怎样的富人,各类精英是些怎样的精英;也还要看民间是怎样的民间。依我的眼睛看来,‘五四’至今,不那么令人心冷的中国的民间,正是当下之民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11):16-16
受社会主流话语的影响,长期以来,政治被视为精英们的事情,因为它从来都是与权力、统治和管理这些公共领域的上层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无疑,西方特定制度框架内的模式,与中国的政治现实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对精英文化的普及1.电视与精英文化结合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与精英文化结合,传播精英文化,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和必要性的。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普遍,作用强大,其对于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创造主体,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精英文化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尤为重要。电视正是通过对精英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文化、文明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其自身媒介社  相似文献   

9.
据社科院2006人才蓝皮书显示,近七成知识分子存在“过劳”带来的健康问题,另一份数据表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高达70%以上。“精英们”在创造财富、贡献价值的同时,各种健康问题也纷至沓来。对精英群体的关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10月13日,一项旨在提高精英健康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的“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中国营养学会、伊利金典奶联合推出。当天,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剑秋、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贾健斌与盛大网络总裁唐骏、百度公司创意品牌副总裁梁冬、凤凰卫视资讯台执…  相似文献   

10.
刘洋 《东南传播》2011,(7):48-49
随着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客”走红于网络,网民们热衷于采用这一新形式来自由表达意见观点.在微博上对于社会民主问题的讨论中,由于草根力量的绝对主导,对于精英和权力阶层的密切监督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不自觉维护,导致了民主问题讨论上的民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精英文化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消逝“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散布于各行各业。精英文化的主体就是这些关注社会发展和活跃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人,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知识群体”的“精英追求”的精神表现。电视中的精英文化,指以知识分子话语和艺术家经典作品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是知识分子在独立人格、专业背景和理性精神支撑下通过电视传播对现实社会进行的权威解读和批判认识,是由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的荟萃与展示。广义…  相似文献   

12.
本书作者以常人心态、轻松的笔调记录以康德、歌德、席勒、海涅、尼采……为代表的一批德国精英们在光辉照耀前的挣扎、修炼,并使耳熟不能详的遥远精英,在当下语境里,有了鲜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西方社会掀起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华浪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文化精英的培养和精英文化传播上的不足。本文试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海外受阻为例来解析全球化语境下的精英文化和文化精英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32):12-13
从《大观周刊》第一篇人物专访开始,我们就将视角对准了昆明这个城市甚至整个云南省的城市精英们。《财智人生》作为这批精英中的男士,各有成功之处各有精彩人生,他们的创业故事和精神需索,不仅给予读者莫大的享受.也给予社会更大多数人梦想的可能。而他们共同的烙印就是——一个从造梦开始到实现梦想的光荣旅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美国社会呈现精英与公众的两大分裂阵营是不争的事实,一度被誉为“烧钱营销”的总统竞选,本质上是精英意识通过资本输出模式对公众的分化和拉拢,按照这一逻辑推演,民主党和共和党轮番成为白宫之主的关键在于谁能成功笼络美国社会的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高产阶级通过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下一代社会精英。由于他们为自己的子女从小奠定了教育上的绝对优势,在日后的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别的阶层很难对之挑战。他们经济、社会和文化优势被固定下来、继承下去。结果,美国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各阶层之间的流动越来越小。这里介绍了美国社会精英的形成特点。(摘自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相似文献   

17.
说到底,精英仍是引导一个社会前行的创造性力量,而平民是一个民族社会最为粗朴本真的力量,因此,现代社会的正常发展不是在精英与平民之间制造分裂,而是要进行和解,不断地制造、加大他们之间的中间层  相似文献   

18.
一位退休老人写了一部自传,刚剐在天涯社区上连载了一小部分,就引来近10万点击量,这让历史学博士邹振东着实吃惊不小。这位老人正是邹振东的父亲邹洪安。《广州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念群的观点说,在表现个体生活状态上,底层与精英同等重要。人们多研究精英历史,很大程度源于精英们可以书写,可以被记录,因此才可被后人追溯,“归根结底,精英有发声的渠道,但平民没有”。“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认为宏观历史就是炮灰。”这位长期研究精英史的学者指出,读者对底层历史的追捧,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工作者从来是俏也不争春的智者、实干家。他们忘我钻研,执著攻关,最后把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推动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中国的科技精英们不少是生不逢时地几经磨难,在政治包袱重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奋斗着。终于到70年代后期迎来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鲍佳倩 《视听》2022,(3):43-45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