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数学课堂注重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所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对增强数学意识,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其中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是维持学生对学习进行的原动力.如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情感、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愿望、信念、理想等。外部条件对激发学习动机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父母的表扬、教师的鼓励、奖赏、适当的竞赛等。  相似文献   

3.
双因素激励理论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新思路,学生管理者要以学生内在需要为切入点,转变管理思路,改变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活动,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钱益林 《成才之路》2013,(30):42-42
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内在原因。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由学生的体育动机决定的。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之前,就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动机,他们总是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带着不同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动机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立敏 《考试周刊》2009,(29):222-2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农村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呢?我们抓住本地实际。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生活”引入综合实践课,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教学应是一种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有效参与是指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发自学生内在需要的操作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宜的操作时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激发创新动机动机是创新活动重要的内在动力。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进行,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相似文献   

9.
李铁人 《宁夏教育》2004,(12):41-41,43
1.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即“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潘英 《教育》2008,(11):56-56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力求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童真的学校生活,着力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学生文化。从这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班级学生文化建设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活动教学中“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活动教学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写作者有浓厚的、持久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说,兴趣是写作的重要因素。但兴趣的保持需要源源不断的内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对地理教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操作,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有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开展的以初中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多样性活动。它是一种既能联系前面知识,又把学生主观需要和兴趣统一起来的整体化课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感受和过程体验,并以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的维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勇于实践为主要特征,从而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长青 《西北职教》2007,(10):34-34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作文兴趣是学生对作文活动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先导,是推动学生主动写出好文章的内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陈鸿芬 《教育》2013,(2):54-55
“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有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这种需要便形成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新课程下,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诱发学生内在的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产生积极的行动,参与体育活动,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也就是在有益的诱因刺激下,将学生的好奇、崇拜、进取、好胜等心理需要转化为体育学习动机,产生自觉的行动,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如此,让学生先"心动",然后能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产生体育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动力和出发点。现代行为科学认为动机产生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条件,即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外来刺激。内在需要是一个人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需要使一个人产生欲望和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活动教学中最突出的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