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前沿阵地",有的课堂点燃了创造的火花,有的课堂桎梏了生命的活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课堂≠教室",课堂不是一个无生命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充满  相似文献   

2.
课堂结构论     
<正> 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发表后,创建了“教室”和“课堂”两个概念,现在看来,前者是一种无生命的物质空间,后者却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系统整体;一个有目的性的行为体;一个有人际交往的社会体;一个有多种结构的功能体。它有矛盾和冲突,有无情的训斥和焦虑,也有欢笑的情谊和赞誉。有的课堂点燃了创造的火苗,也有的课堂窒息了青春的活力。一课堂结构的系统性。课堂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它是由师、生和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一个饱含激情、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创造上达到最佳状态,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益。然而反观现时的语文课堂,有的课堂过于随意、教学游离目标;有的课堂师生语言拖沓冗长、废话连篇。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下中小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有的课堂死气沉沉,缺师生生命活力:或者课堂无法让学生“诗意栖息”而缺生命意义;或者课堂无法使学生深切感受学习的崇高感、使命感、幸福感而缺生命品质,并由此衍生出教育教学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校的课堂文化为:生本、对话、求真、累加。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因此,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文化中的"求真",就是要呈现真实、探究的课堂。"求真",方能凸显课堂本色。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课堂?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难说清,但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课堂是以学习活动为主的存在;课堂是由人来组织、生成、建构和推进的.正因为如此,从理论上说,课堂应该是鲜活的,充盈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但,现实中的课堂往往枯燥乏味,缺乏生机,令人窒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归因于教材的死板无味,有的归因于教师的能力欠缺,有的归因于学生的头脑不够灵活,等等,但很少有人从我们的课堂思维方式上去找原因.在我看来,传统的、僵化的课堂思维模式是制约我们设计、实施、评估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还课堂以鲜活的生命力,应从改变我们的课堂思维模式入手.在此,谈四个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有意识的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无疑是理想课堂的源头活水,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乐园.一、创设情境促进资源生成案例1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节时,教师从学生的切身爱好出发,问:"你们在课余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啊?"有的说看书,有的说打球,有的说听音乐,有的说下棋,有的说绘画,……"现在老师要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理念的感召下,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而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却无动于衷。我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动动、小嘴常开……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命活力,这样课堂上的学生才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关注兴趣,用"情趣"激发"欲望"  相似文献   

9.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力的,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因此,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力的,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控与引导,促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各地正在大胆进行变革课堂教学的尝试,有的提出高效课堂,有的提出有效课堂,但是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伟大工程,而不是产品的加工,学生是有生命的,生命是要敬畏的。对此,笔者提出生态课堂这一教育理念,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一、生态课堂理念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而主体参与生命课堂就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最佳载体,笔者将从问题背景、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流程、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阐释初中数学主体参与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3.
王杰英 《师道》2013,(12):51-52
传统教学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头顶,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是上课,有的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有的简直成了受罪。如何激发这些生命的活力?让课堂不仅成为我们播种希望和理想的地方.更要让种子破土萌芽,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课堂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课堂,是不断生成问题的课堂,而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动起来,打造一个和谐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这就要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采用师生互补式提问的课堂模式无疑是打造活力化学课堂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走向生命课堂的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 生命课堂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指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完整的人的生成与生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面对课堂生成,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准确地把握,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感我们的教学手法单一.学生视学习为一种沉重、单调乏味的事.觉得语文课实在有必要设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课堂生态".教师若把课堂视为一个生命,其教学目标,管理方法必得跃上一个新台阶.生命型的课堂教学为"生命意义"而发展,绝不单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其课堂效率必将伴随生命意识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形态结构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以下简称心育课堂)存在生命主体和环境两大结构.从运转机制分析,作为生命主体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生命主体和环境之间,通过体验、感悟、分享等活动,不断进行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循环、传递,从而使心育课堂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微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与不断创新的品质.激活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应是数学课永恒的价值追求.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每一个个体精神上的蓬勃朝气,思维、表达、学习中的主动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有机整合体,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这个微型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在师生、生生之间流动、处理和深化。和谐课堂,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课堂;是质疑探究、互动生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心灵相通的课堂;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课堂;是成就学生精彩、收获教师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和谐相伴、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故此,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