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应用型院校的一种专业洛理结构,成为专业治理的主导性发展模式。本文基于专业集群的逻辑机理,通过与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比较,分析专业集群的表征,提出与专业集群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集群、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是今后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发展的可能趋向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将专业集群作为石油与天然气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的载体,对相关行业企业、区域或地方及高校进行深入调研,确立专业集群的具体架构组成;基于依托学科与组成专业的地位作用及逻辑关系,整合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平台及竞赛等各种资源,形成专业集群的共享教学条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依照需求导向、优势引领、探索推进及动态调整原则,提出学科专业集群的运行管理及内外部保障机制,从而形成传统优势油气专业系统升级改造的新范式,大力提升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魏明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13-19
产业集群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基础依据.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创新型专业组织,以职业联系为纽带密切了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具有依存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应根据集群组织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合理的专业地域、类型和层级结构,建立共享型、异质化的专业集群体系,并通过产业内的职业分析方法探索具体化的专业设置方向,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孙庆  黄家庆  葛磊 《高教论坛》2023,(7):21-25+124
构建适应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校涉海学科专业集群,是广西高校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海洋强国(区)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在探析高校涉海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主要价值的基础上,认为高校涉海学科专业集群的建设是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理实融合”课程体系、校内校外教学科研平台、管理体制机制等要素整合建设的结果,是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和海洋办学特色打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群理论的高校专业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集群理论探讨高校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专业集群式设置有利于正确处理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促进专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专业资源融通共享,促进专业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创新发展。实现专业集群式设置,要在高校专业发展规划中确定战略重点,在高校组织结构中构建有利于专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在高校环境氛围中孕育竞争与协作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高校专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匹配程度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提升高校专业设置合理性、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要求。提高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匹配程度是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扩散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需要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发展路径,也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支持和监督等职能。  相似文献   

7.
专业集群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形势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它作为专业间本质上的“异质同存”关系,与共生理论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共生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受到内部共生专业,以及专业间的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等因素制约。基于共生理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建设非对称互惠条件下点共生、偏利条件下间歇共生、对称互惠条件下一体化共生三种模式的专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共生机制要注重专业的差异发展、三重定标、分类建设、协同育人、打造特色,而因校制宜优化专业共生环境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广州八所市属高校专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市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属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几点思考:合理定位,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根据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与驻穗省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开放大学专业建设与产业集群存在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两者的属性与特点所产生一定的内在机理。面对社会产业集群化的外部环境及大学内部生存发展的需求,我国开放大学有着专业集群化建设的双重动因,并逐步成为新时期开放大学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专业集群化建设过程中,将适应性、协调性、发展性的原则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加强专业集群化建设需要注重特色专业建设,带动集群化发展;依托科技平台,构建专业集群化服务体系;创新专业文化,提升专业集群建设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广州八所市属高校专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市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属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几点思考:合理定住,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根据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与驻穗省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先进模式,同时也是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外部因素.相对于以往非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状态,产业集群的“群”特征、“链”结构和“网络”形态,对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引发了高等教育资源以各种方式向产业集群所在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催生出新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形态和科研组织模式.因此,产业集群背景下,高等学校必须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着眼点,确立以组建大跨度学科集群、专业集群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广州市属高校专业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已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面对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广州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理顺政府与高校在学科专业划分和授权上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三是高度重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内涵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创建品牌特色专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必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的总体结构和内涵结构;准确定位,紧扣市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创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对于如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文章提出要避免重速度轻质量、重结果轻机制、重行政评价轻专业评价的倾向,以质量、特色为导向,发挥专业评价的作用,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完善学科专业设置 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有一定的随意性,专业设置规划不合理,专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对综合性跨学科专业设置不够重视,并且,政府对专业设置的高度集权限制了各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专业设置是高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1],是高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学科专业设置必须在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自主地有合理规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区域产业集群化趋势显著.强化优势产业地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是区域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特征.在区域产业集群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追踪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架构,根据产业特色创造专业特色,以及依托产业群生成专业集群,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浙江省绍兴纺织和黄酒业两大产业为例,探索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阐述如何进行专业优化与集群,加强专业协同和跨界整合,构建"以智能制造为主体,信息技术为特色,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三大专业集群,实现行业企业的深度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适应区域产业集群要求的高职专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虽然河南省职教园区开工建设时间、规划面积、发展目标和院校层次有所不同,但是大都建在产业集聚区,依据区域产业设置专业。从产业集群化视角,河南省职教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规划缺乏产业集群视角,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园区内品牌院校少,层次布局有待优化;专业群与产业链耦合度不高,专业布局有待优化。据此,优化布局的对策在于:依据产业集群分布优化地域布局;依据产业集群化水平优化层次布局;依据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