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炫耀性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倍受各界关注.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炫耀性消费行为具有独特性.本文从营销学角度对炫耀性消费内涵进行理解,并通过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探寻相应的营销策略,以期使企业能更好的开展营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参照群体理论,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及原因,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走向理性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炫耀性消费理论视角,将《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中炫耀性消费行为置于维多利亚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阐释炫耀性消费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将视角从炫耀性消费拓展到其与社会资本建构以及上流社会身份焦虑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戏剧进行炫耀性消费解读发现,人们通过炫耀性消费所追求的精神意义只不过是一场虚幻,效仿者当以此为鉴,以免误入迷途。  相似文献   

4.
在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及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炫耀性消费具有超前性、非必需性、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性、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推动性等特征。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人生价值取向;加重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扭曲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成本和难度;影响社会的良好消费观念的形成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态,既表现出对商品物化功能的占有,也表现对商品符号意义的追逐,目的是获取外界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这种行为悖反于在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一方面因其收入与消费的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因其行为与思想的不相一致,表现为个体行为对外界的强烈拒斥。为防范和引导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必须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正确的消费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品位,做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综合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和审美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能力,引导他们摒弃炫耀性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正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人们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便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有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蕴含着群体团结和社会控制力量,本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区隔的反映.可以说炫耀性消费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在现代社会日渐突出,甚至会超出物的占用和使用本身.  相似文献   

9.
网络消费的便利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标榜自由的特征,使他们迅速成为网络消费的主体。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困惑、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缺乏重视和引导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导致超前消费、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非伦理性消费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加以引导和监管,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网络消费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关系发生转变,农村社会逐步转型,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消费现象。农民工群体是城乡分割和社会转型的产物,游离于城乡之间进行了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炫耀性消费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不仅表现为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而且成为社会成员彰显身份地位,实现认同与社会融合的方式。国内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丰富而细致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解释的局限性。炫耀性消费在乡土社会的生发机制以及与乡土秩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负担,对学校教育和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优化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社会环境、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特别是发挥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摈弃炫耀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2.
郑玉香  郭琳 《辽宁教育》2013,(12):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炫耀性消费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并正逐渐低龄化,向青少年群体蔓延,值得深入关注。青少年具有尚不成熟和容易冲动的消费心理特点,要面子、同龄人群体攀比的影响等,都是其炫耀性消费形成的动因。应该从政府、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3.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从获取物品、使用物品及消费物品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消费异化,进而提出要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和树立"人道、健康的消费"以扬弃消费异化。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消费而产生的,但他关注的异化消费现象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存在着人情消费过多、炫耀性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五个方面形成合力,以指导大学生消费向理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兰州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不同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源、性别等角度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做了多重比较,并对调查对象的消费炫耀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大部分为合理消费,其消费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有一定的相关,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的消费明显低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的消费,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是饮食方面的消费,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消费领域出现了炫耀性消费现象。炫耀性消费是一种攀比、夸富、追求时尚并带有一定虚化色彩的生活方式.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大而化之会造成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平衡心态和相对剥夺感。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炫耀性消费现象对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炫耀性消费行为已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和危害。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任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也主要在校园发生。因而,高校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遵循主体性、科学性、层次性、引导性等原则,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引导的主要内容,丰富大学生科学消费教育、引导的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对符号和欲望的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具有了这种消费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南京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趋向于消费主义,炫耀性的消费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时尚是现代社会最鲜艳的表征,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消费的内容。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敏锐而特殊的消费群体,社会消费时尚的吸引力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不断丰富与完善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的内容与结构,刺激大学生消费的攀比热情,进而诱发大学生消费观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嬗变。必须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帮助他们保持清醒的消费意识和心态,从而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凡勃伦时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在理论上深刻的解释了社会的某些现象,并时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扩展研究.随着炫耀性消费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人们开始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分析中国的炫耀性消费的发展道路,从而更进一步挖掘中国的炫耀性消费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在大学生消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大学生的不当消费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不当消费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受错误思想的影响、感恩之心的缺乏、生态文明理念的不足和不良消费方式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两点对策:一是社会要加强大学生新消费观的培养;二是大学生自身要注重新消费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