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事件为必然事件,其概率必为1。一个事件为不可能事件,其概率必为0。反之,概率为1的事件是否为必然事件,概率为0的事件是否为不可能事  相似文献   

2.
对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交通事件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车辆延误、交通拥挤及安全的影响。针对交通事件产生的影响,提出建立事件管理系统来降低交通事件的影响程度,通过对事件管理阶段和事件管理系统结构框架的阐述,为我国建立成熟的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率为0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分析说明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与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的含义,容易导致在判断两个事件是否具有包含关系时形成一个误区:事件A与B乘积的概率等于A的概率与A包含于B等价,并举例说明了此结论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学习概率计算的意义以及对概率中基本事件、随机事件、等可能事件、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情况的计算 ,并拓宽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1.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可以看做随机事件的两种特殊情形吗?答:不可以.事件是概率的一个基本概念,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简称事件,记作A,B,C等).随机事件A的概率满足0≤P(A)≤1.当A是必然事件时,P(A)=1.当A是不可能事件  相似文献   

6.
许鑫 《天中学刊》2011,26(1):109-112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事件的内涵及外延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对新媒体事件与传统媒介事件的比较,我们发现新媒体事件是"新"媒体事件,不是"新媒体"事件,它与传统媒介事件的本质差异在于:一是草根阶层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二是事件的社会效果并非维护现存统治秩序,而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的挑战。与此相应,新媒体事件的类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春季发生了三个网络事件——“张殊凡事件”、“艳照门事件”、“西媒辱华事件”。在此三个事件当中,网民以强有力的群体行为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将如何规范网民群体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年代乱、事件杂、人物多。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事件的真相,弄清楚前后事件的联系,理顺前后事件的  相似文献   

9.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有些同学对概率的概念、性质、事件间的关系等理解不清,不能准确理解其概念的实质和内涵,从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分析如下,帮助大家走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包围圈",以期达到亡羊补牢或未雨绸缪之目的。一、对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理解不透例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相似文献   

11.
从字形演变角度看《说文解字》对"临"本义存在误解,后世"临时"的语义由"面对某事的时候"之意所衍生。"临时性"组合与"临时性"结构所代表事件或动作在"正式性"、"偶发性"、"持续性"三个方面存在区别,临时性组合具有四种组合义。"临时性语族"流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公众维权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2.
“给我X”构式中的“给”不同于引出与事成分的“给”,其中,“我”一般不能换成其他人称,也不能换成复数,“我”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而是要求、命令的传达者。“给我”所表达“要求、命令”义是虚灵的,不是本身所固有的概念义而是一种“意义潜力”被激活,是其所在的构式与语境赋予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相似文献   

14.
“情感真人秀”是近年来出现并日益成熟的全新电视节目形态,它以矛盾为出发点,凭借戏剧化的包装在事件双方的冲突中展现真实人物的情感,引起了受众和电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论争。这一节目形态的兴起得益于第二媒介时代“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需求的产生与席卷全球的泛真人秀浪潮的共同推动。在历经萌芽、成熟、突破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后,它最终依靠《人间》等品牌栏目的巨大社会影响力跻身主流电视节目类型之列。  相似文献   

15.
"被XX"是时下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被XX"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被"字的属性、构式的理据、事件凸显性等问题,发现"被XX"结构是一种标记性构式,其本质是"被+事件"表达违实概念,这深化了对"被XX"结构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对"被"字后面"XX"附加部分的词性争议和重复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孟子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蒙作用,对于孟子“孝”之思想更具有普世价值.深入挖掘孟子“孝”之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孟子“何谓大事”,“何谓大孝”,“如何行孝”及孟子“孝”思想之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一“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相似文献   

18.
"澶渊之盟"是宋辽史上一重大事件.对它的评价,学界历来存在很大分歧.然而,从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历史的眼界看问题,尽管存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符合民心、顺应潮流的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是对英国历史有极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它废除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用“法治”代替了“人治”,彻底摆脱欧洲大陆天主教对英国的统治,并开创了一种在对抗中融合的历史运动模式,使英国此后一直处在和平渐进的环境中,为英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20.
"7.5"事件中极少数学生上街参与示威游行暴露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是这些问题当中的关键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是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强化大学生"三个意识"教育,做到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