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训练。因为它有诸多的功能: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人情地读,还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语文教学要真正摆脱“高耗低效”的困境,必须呼唤“读的回归”,加强读的训练。当然,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并非只是单一地进行读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还必须将“读”与背诵、说话、写作等项训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学习中,自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好语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学生以及教师都必须加以重视。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自读能力,教师则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构建合理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自读能力,更好地学习语文。本文主要探究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结合当下初中语文教学情况,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内容,其次介绍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强调兴趣致学,强化师生交流,发扬阅读特色,最后对于如何构建合理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呼唤高效,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合理地安排我们的课堂才是语文提效的根本。一、读“本”为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学生课文还没读正确、读透,教师就让他说理解、说感受,学生往往是牵强附会,一知半解;然后就是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再引导;最后,又挤占了感情朗读的时间。所以,语文教师应懂...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要练好四项基本功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主要是:读、写。讲、评。只有练好这四项基本功,才能驾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读,语文教师基本功的基础读,包括朗读与默读,主要是指朗读。教师的范读,要能使学生为之动容,要成为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着重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实验: 一、立足课堂   立足课堂,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基本训练,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读、写是语文的两翼,仅就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而言,读和写最重要,少读对语文教学无疑是釜底抽薪,对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遵循这一原则,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大阅…  相似文献   

6.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校前任校长郑祖读积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以读为主”的教学风格,被小学语文界称为“读式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读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赋予“读式教学”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读式课堂教学”和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评价体系,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读式教学”,促进了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形成了自读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让学生运用“三步发问阅读法”,以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出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八字常规”,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养成习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王继红 《教育探索》2006,(12):75-76
语文新课程不应忽视传统语文教学的诵读教学,应理智地把握一个度——淡化视听,还原诵读,扎扎实实落实新课标中“让学生充分地读”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语文不是花架子,也不能"耍花枪",应该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字词入手,从字里行间感悟,借助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才可以回归语文的本色,才有望最大可能地稳妥扎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促读,在语言里摸爬滚打无论什么时候,学习语文都不能忘记了读,读是语文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读,让其自觉地、主动地去读,才能在读中提升。这样,才能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正途。《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这  相似文献   

10.
黄红梅 《广西教育》2013,(45):76-7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也是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为学生搭建多种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让朗读带领学生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和课文亲密接触,才能读有所思,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2.
略论语文教学应当以“读”为本○郭青(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面对以讲代读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找时间、下决心来引导、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情趣,使他们逐渐能自觉地读、爱读、会读。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阅...  相似文献   

13.
学好语文其实不难,重要的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积累、感悟、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读、多写是必然途径。多读胸中富,多写笔生花。学好语文首先要多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成熟思想;读书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励炼思维,利于表达。多读的含义有三:一是文学名著、精美时文,尽可能地多读几部、几篇;二是精彩的篇章、精彩的片段,尽可能地多读几遍;三是朗读、默读各有侧重,既要多朗读也要多默读。阅读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首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语文教师,应该要辩证地对待读,应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把握了度的问题,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几种“读”的误区:一是读的次数少、人数少、形式少;二是读与悟没能有机结合;三是贴标签式的指导朗读及对朗读评价的不到位。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灵活恰当地选择读的方法;2.抓住学生心理特征,适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4.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6.
朱志宏 《考试周刊》2009,(28):68-68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作用不容忽视。阅读可分为三部分:初读——大声地读,读准字音,合理停顿;品读——认真地读,理解文意,把握感情;美读——投入地读,表现情感,再现情境。语文教师应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17.
朗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经典课文,指导学生流利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因文而异地读、因人而异地读,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梁彦 《现代语文》2007,(3):83-8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9.
单志斌 《成才之路》2010,(36):I0025-I002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并认为语文应重在"读"。最近我又读到了一篇有关语文"素读"的文章。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教师的先验先知或者未知或者是稚验嫩知,师生一起朴素地读课文,走进作者或才是文本的价值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毛冲琴张木平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健康情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综合训练”。即通过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