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石抓斗的斗口板磨损严重,通过增加唇口套对其进行保护的基础上,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唇口板表面制备耐磨涂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唇口套表面制备了的Ni Cr BSi耐磨涂层,并对涂层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大大提高了唇口板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面对许多极端工况的油气装备管道腐蚀磨损防护的重大需求,本文围绕当前深地油井管涂层存在的耐温力学强度低和耐磨性能差的关键问题,以及原油生产过程中的蜡沉积造成的严重结蜡问题,以涂层表界面强化和组成—微观结构设计为突破点,通过将商业聚偏氟乙烯树脂(PVDF)和高度氟化的坡缕石@二氧化硅(Pal@SiO2-F)复合填料有机结合,制备了具有高耐磨性能的双疏功能填料,并开发了面向苛刻环境下石油化工装备用防腐耐磨双疏纳米粉末涂料。在涂层表面构建了独特的微/纳米分层结构,并与Pal@SiO2-F的低表面能及PVDF的化学惰性相协同,在涂层表面形成了稳定的气膜结构。所制备的涂层不仅具有优异的防腐耐磨性能,还对原油具有超强的抗粘附性能,将其应用于管道时可大幅提升原油运输效率。进而开发出防腐耐磨双疏涂层,该涂层在极端环境油气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喷涂生物活性硅灰石涂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将硅灰石陶瓷沉积于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硅灰石涂层,对涂层的工艺、结构和性能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制备了硅灰石/TiO2复合涂层、硅灰石/ZrO2复合涂层和硅酸二钙涂层,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证实等离子喷涂硅灰石涂层、硅酸二钙涂层以及W7T3、W3Z7、W7Z3三种复合涂层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又与钛合金基体有较高的结合强度,是较有应用前途的骨替换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无涂层风口与铝涂层风口的实践数据的计算和比较,得出结论:铝涂层风口可增强风口外套耐磨性,提高风口使用寿命;且降低焦比,减少风口表面热损失.  相似文献   

5.
材料的使用性能与材料的固有性能、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材料的制备/合成工艺等息息相关。控制材料的成份对薄膜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应溅射过程中,采用等离子体辉光发射强度能谱控制参与反应的金属粒子或反应气体的浓度或状态,并通过实时反馈系统进行比例调配,可以获得需要的化学计量比薄膜。陶瓷硬质涂层,如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金属掺杂DLC等,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模具制造、地质探钻、纺织工业及航天航空领域。但薄膜中各组份的化学计量比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本文先总结了反应磁控溅射制备陶瓷硬质工具涂层过程中,使用等离子体辉光反馈控制系统提高工具涂层成膜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各元素计量比,实现性能提升的现状。然后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阐述等离子体辉光发射反馈控制系统在硬质装饰膜中的应用前景,希望通过等离子体辉光发射反馈系统控制装饰膜层中的成份与沉积速率,真正做到反应状态与时间的积分得到所需要的颜色,从而解决现如今依靠仿制跟踪、经验积累以及反复试错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钢为基体,依据SiC添加量的不同,利用高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出Fe-25Al/7SiC、Fe-25Al/1 1SiC、Fe-25Al/15SiC三种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比较研究了涂层的抗冲蚀磨损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涂层冲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Fe-Al/SiC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对基体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护.其中,Fe-25Al/11SiC复合涂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最优;在90°攻角冲蚀的情况下,涂层的冲蚀失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增强相SiC和CeO2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涂层的抗冲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析Cr12MoV模具钢激光涂层的耐磨性能。本文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测出经过激光熔覆处理后的Cr12MoV模具钢耐磨性和没有经过处理的Cr12MoV模具钢耐磨性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计算、观察、分析作出相应的对比曲线图,以此来研究Cr12MoV模具钢图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甘油三元醇对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油酸甘油酯为原料,通过臭氧氧化、硼氢化钠还原,一步合成出结构新颖的甘油三元醇,其结构中同时含有三个酯键和三个功能性末端羟基。将该甘油三元醇添加到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Ti O2的膜液中,流延法成膜,考察甘油三元醇与膜的基材分子的相互作用,并与添加丙三醇的复合膜做比较。结果表明甘油三元醇对复合膜的表观构象、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均有影响,可通过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膜的配方,来提高其增塑性。  相似文献   

9.
以金属/陶瓷梯度涂层为例,用解析法获得了梯度涂层在制备过程中的热应力分布,借助小种群遗传算法,以梯度涂层各中间梯度层的组分和厚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在满足隔热性能的条件下对梯度涂层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相应的优化结果,为梯度材料热应力缓和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左亮  李少东  曹平 《科技风》2012,(16):19-20
利用等离子弧喷焊技术,在Q235钢表面熔覆了铁基合金涂层以及加入陶瓷相反应物的铁基(Fe50)合金涂层。运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各喷焊层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     
聚合物保护涂层溶液美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聚合物保护涂层溶液,适用于玻璃、陶瓷、塑胶及金属等物体的表层保护。用这种聚合物保护涂层溶液涂刷物体表面,可形成防刮涂层,不仅能保护物体表面,而且还具有防污、防菌、防水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这种涂层溶液时,可先...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浸涂法在45号钢表面制备高温玻璃陶瓷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对其高温防脱碳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玻璃陶瓷涂层在700~900℃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对45号钢产生保护,大大降低试样热处理后的脱碳层厚度及氧化失重;采用聚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的涂料在室温下涂覆效果较好,涂层表面均匀,无裂纹。  相似文献   

13.
将添加了氧化钇和Nb2O3的材料,在15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制成钛酸铝陶瓷。这些煅烧品(试样)的相对体积密度均在93%以上,并且由热膨胀的各向异性生成的晶界龟裂体积比在3%至6%之间。将所制作的煅烧品置于800℃和1000℃条件下,亦表现出很强的耐熔融铝腐蚀性能,这完全是添加了氧化钇的效果。在耐蚀试验后的熔融铝和钛酸铝陶瓷界面生成的尖晶石(AL2MgO4)及方美石(MgO)层,起到了保护层的作用。而添加Nb2O3的材料,在800℃条件下则耐蚀性能即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热障涂层的设计思路、失效机理以及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设计并成功制备出使用温度≥1250℃的双陶瓷层热障涂层材料,“热障涂层的设计和失效机理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镀硬铬主要用来提高一些重要零件的耐磨性,延长零件工作寿命,但镀硬铬工艺本身存在环境污染大、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镀层厚度不均等问题。本文对比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17涂层与镀硬铬镀层微观组织、耐磨和耐蚀性等性能,分析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17代替镀铬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镀铬涂层表面较为平整,与基体结合紧密,厚薄均匀,但表面存在网状微裂纹。超音速火焰喷涂WC-Co17涂层表面相对不平整,厚薄相对不均匀,但无明显分层、裂纹和较大孔洞等缺陷存在,与基体结合良好,界面没有明显缺陷。WC-Co17涂层硬度为1040HV_(300)~1250 HV_(300),远高于电镀硬铬层硬度610HV_(300)~834HV_(300),WC-Co17涂层比电镀硬铬层具有更好的耐盐雾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合成了TiC-CNTs增强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并在1mol/L的HCl溶液中利用静态浸泡的方法浸泡半个月。最后,经过测试发现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明显比基材正移,腐蚀电流密度约为基材的1/5,说明CNTs-TiC陶瓷涂层显著的提高了基材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国对环保的日益重视,21世纪汽车车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追赶新潮流,努力提高汽车涂层的外观装饰性、耐磨性、抗石击性和抗环境污染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20)
通过将制备的三元含氟共聚物应用于双酚A型环氧清漆和色漆中,得到了具有良好疏水疏油性能的新型环氧涂料。最后采用接触角对改性后的环氧涂层进行了疏水疏油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9.
以粉煤灰和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玻璃粉为粘结剂,添加淀粉作造孔剂,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过滤用多孔陶瓷。确定了淀粉的反应温度;探讨了烧成温度和造孔剂添加量对多孔陶瓷气孔率、抗折强度、液体渗透率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在400℃内快速反应;合理的烧成温度为1060℃,此温度下气孔率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17.76%和25.81MPa;合理的造孔剂添加量为15%,其气孔率为29.68%,强度为18.65MPa,液体渗透率为0.834cm3·cm·P/cm2·h。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矿刮板运输机在使用过程中,中部槽和转载机磨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使用等离子熔覆合金涂层技术,从而改善中部槽的耐磨性,增加使用寿命,进而增加刮板运输机的整机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运输设备次数,同时降低因安装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