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桥》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单元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桥》是一篇"红色课文"。通常情况下,教学不外乎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品质,但这很容易走进一个唱高调、说套话的误区。《桥》的体裁是小小说,应该引领学生学习体裁特点,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小小说的表达方法,同时感悟人物品质。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2.
《魅力》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艺术魅力"主题中的一篇小说类课文,描写了卡佳第一次随父亲上剧院看由文学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戏剧,在看戏的整个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课文刻画了卡佳这一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天真无邪的女孩形象。窦桂梅老师主张"什么样的文本上出什么样的味道",在执教《魅力》时,窦老师通过"预学—共学—延学"的过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人物,在落实课程标准、发展学生能力、展现教学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效而富有个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邱勤江 《广西教育》2013,(33):54-54
文本细读强调抓住细节对文本进行深入、透彻地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没有目标和重点的探究,而应该是一种正确、深入、富有创意的细读,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对文本细读呢?一、抓住细节描写,领悟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细节描写是指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具体描绘和生动地刻画,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最后的姿势》时,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选取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篇目,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学意义应该不止于完成单元任务群的教学,还应该能够作为指导学生解读中国农村体裁作品的钥匙。笔者在《边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对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生存环境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解开了阅读鉴赏时遇到的难题。通过文本之间的有机结合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研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还原"作为一种文本解读的方法,有它内在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还原"也不失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船长》,还原场景,感悟文字;还原情境,关注表达;还原形象,感悟心灵;还原故事,应对召唤。通过还原,打通了文字的隔阂,意义的阻断,去除了陌生感,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了作品的情境,在文本呈现的特殊语境中咀嚼文字、体会情感,带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7.
<正>文本解读境界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走进文学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达到的程度,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同的人阅读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阅读同一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呢?《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唐朝禅师青原惟信曾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  相似文献   

8.
<正>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册里都安排了《古诗两首》。对于《古诗两首》,老师们惯常的做法是将两首诗机械地割裂开来,分两课时分别教学,通过条分缕析,逐步把每一首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其实笔者认为,以课文的视角看《古诗两首》,打破逐首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两首诗整合教学,才是《古诗两首》这类课文最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一、与编者对话,整合思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以往不同,2011年版课标首次在"对话"中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课堂理念的预设应该简单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关键处做文章。如在解读《长征》这首诗时,我以"读"字当头,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规避对文本的一元解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角,从不同的维度理解文本,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一、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历史视角解读文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历史视角揣摩文本内涵,应当避免理解的单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解读是一门学问,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静心学习、埋头实践。一、从文体把握教师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精巧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深入解读,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文本解读的要义。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孔乙己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阅读了《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年第12期专题《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后,我对"文本解读"这个话题也做了一些思考。读后随感:文本解读是灵动与互动的心智行为。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交流载体,教师要重视元认知阅读方略的渗透,关注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目我评价与自我调适等解读;隹备行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整体阅读,超越识记、理解与应用层面,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8,(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新文本的一个积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从而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课文文本的终极价值。文本解读要想真正走进读者、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避免一些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本,教学过程中通过文本解读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也能在净化心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谓解读文本则是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心灵与文本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并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的目的。由此,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鼎湖山听泉》为例,浅析解读文本的技巧,感受作者内在的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15.
<正>对话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师生对话的"出"和"入"要有分寸,还要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将对话教学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呢?下面,我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放飞蜻蜓》为例文,浅谈对话教学在这篇课文中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领着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探究文本,与文本对话,创造了强有力的"智慧场""情感场"。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是老师们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文本解读好了,课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让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推动学生与文本有效融合,成为文本的“知音”呢?下面我以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课文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第六单元的的主题是“名人风采”,课文有《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因为这个单元相对来说,离学生有点远。如何让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推动学生与文本有效融合,成为文本的“知音”呢?我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17.
教海掬英     
<正>葛福安高级教师,深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从教27年来,以"站得住讲台"为人生追求,以"注重言语,注重思维"为教学理念,着意打造"活的语文课堂",曾获得"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称号。在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方面多有建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透过文本向纵深探寻,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并把这种思维成果总结成文章,先后在《语文学习》发表《怎样评价节选作品中的人物》《那朵梅花——<雷雨>中"梅花"细读》等文本解读的文章;1994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从文本中接受它所要表达的意义,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产生沟通与默契,使作品中的"原我"(作者之"我")和作品外的"自我"(读者之"我")之间构成一种情智共鸣,实现文本意义向个体认知结构和精神涵养方面的积极转化的过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读懂作者:接受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1.读背景,了解文本历史的文化现状要读懂文本意义,首先要把文本放在外部语境中去分析,看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活风貌、人际关系等文化现状。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时代是作品的土壤。茅盾认为,作品首先要表现出"时代空气",包括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风尚与习惯等,它是时代性必不可少的组成  相似文献   

19.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字的编织体.走进文本,就是带着情感,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涵泳感悟,解读文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认真解读文本真正起到沟通学生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作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该怎样走进文本?我以自己五备《程门立雪》一课为例谈谈.一进文本,备语言文字切入点,明晰中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是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古典小说教学只单纯地侧重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三要素、人物性格特征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大多是教师按照教案机械地梳理情节、解读文本,经典作品的文学意蕴和文化价值被严重忽视。鉴于此,本文提出"教师创造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主要氛围""善于引导学生与小说中人物角色互换""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与现实的交集"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