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开始接触文言文,他们的文言词汇积累的甚少,独立阅读很是困难,很大程度上他们需要教材、教辅等资料的辅助和教师的讲解才能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因此,选文的课下注释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选文注释言简意赅,对教学很有帮助。然而教材、教参中误解的现象也并非不存在,这对教学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下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可  相似文献   

3.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这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好方法。但是,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对课下注释不加思考和辨析地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文注释,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解释和说明,特别是文言文的注释,有助于培养学生凭借注释进行阅读的能力,正确理解进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文言文的人,时常要通过注释来理解难词难句,注释是文言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拐杖"。[1]注释的准确、简明、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重要的助读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查内容】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查内容】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理解文言文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这是促使学生自主学爿,提高学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好方法.但是,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对课下注释不加思考和辨析地使用,往往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文下注释中含混、错误的地方给学生加以辨析,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而文下注释中常常有如下几种错误,这里稍加举例辨析,以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在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以及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言文的注释不仅起到辅助学生理解全文大意的作用,它更能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兴趣,是叩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大门的重要环节。因此,教材中文言文注释的准确、简明、规范和系统化对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84):10-11
文言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标的这一要求,让语文教师更加困惑了,按照课标意思,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求似乎降低了,只要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对虚词含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已不再作具体要求;可是却要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还要提高欣赏品位。这确实很矛盾,不把其中的字词、句式弄懂并掌握,又谈何理解与运用呢?  相似文献   

11.
【课标点睛】《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文言文阅读作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文言文阅读评价: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课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两点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13.
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提示和注释,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亦是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对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对课本的阅读提示和注释,千万不可忽视。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课本阅读提示和注释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及考前复习中重视并读“活”了提示和注释,这类题目是不难解答的。广东省近三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大多涉及到课本提示和注释。如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选了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14.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能否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可见课文注释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帮手,也是课文中的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们学习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里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样,都属于古汉语常识。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对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会有很大的帮助。通假字,一般都有明确的注音注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是自己参照注释也容易理解掌握。然而,教材中对文言文和古诗词里的有些通假字并没有作出明确的注解,因此,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必须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初中教学的语文教师,笔者现在将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阅读浅易文言文时,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触发阅读、潜心阅读、对比阅读和拓宽渠道等四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应对,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这  相似文献   

20.
文本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恰当角色,有效对话。第十二册第1课《文言文两则》,教学程序通常是教师解释文本,学生理解内容,或学生利用注释理解词句,教师补充。学生对这样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兴趣不高,收获也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