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效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内涵,感悟文本情感,实现个性化解读目标。  相似文献   

2.
吴丽贤 《成才之路》2013,(20):28-29
语文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通过文本的解读,可以实现情感的升华,这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应该以"趣"入文,让学生走进文本;以"情"入文,让学生解读文本;以"疑"入文,让学生挖掘文本;以"写"入文,让学生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3.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林艳红 《教学随笔》2015,(2):99-100
对于语文文本的阅读讲求多元化,目前已经是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但是依然存在着就参考书解读文本,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参考书的解读答案,这是一种无效甚至是有害的解读。对于语文阅读,本文将提出有效进行文本解读的方法和对策,让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做到个性张扬,有效地进行文本阅读,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使学生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高质量的文本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基于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而不是将自己的解读结果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必然千差万别的。在这里,这种差别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从教育和学习的双向性和主体性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处理,无疑更具影响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对学生之间差异的处理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差异的体现。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解读的过程,即对此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的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潜在可能,而非对文本的机械意义的解构或完成。所以,教师的解读作用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而非让自己解读的结果替代学生的解读过程,否则只能造成…  相似文献   

8.
唐梦漪 《天津教育》2020,(5):103-104
小学英语的具体教学工作是极其复杂的,而且文本解读的技巧有很多,但是真正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还需要教师予以探究。文本解读技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形成,小学生应该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文本解读,帮助学生参与语言表达训练过程,通过让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文本解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最终达到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教师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解读文本,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问题",指的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教师应该从文题解读、线索梳理、词句赏析和矛盾思辨等角度设置主问题,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有效的互动过程中曲径通幽,获得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成功的文本解读,往往是学生视界、文本视界及教师视界在对话中有效融合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引导,才能让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阅读视界在成功解读中走向有效融合呢?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本,教学过程中通过文本解读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也能在净化心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谓解读文本则是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心灵与文本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并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的目的。由此,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鼎湖山听泉》为例,浅析解读文本的技巧,感受作者内在的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13.
“文本”是指由语言符号组成的且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即语文教材。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对于怎样去解读文本,解渎的深度、清晰度及维度,决定了文本与教师之间交流的程度,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有效的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深入探究的基础。在文本解读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入文本中,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和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解读气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结合生活认知,展开个性解读。这样,能让学生在深度解读中建立思维认知、形成学科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且是直觉性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文学的眼睛,唤醒诗意的耳朵,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的审美体验中陶醉着,感动着,进而生出愉悦与趣味,在美的欣赏中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解读文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文本为媒介。文本是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文本解读出现问题,会让课堂教学出现蜻蜓点水、随心所欲的现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浮光掠影、  相似文献   

17.
一线教师需要建立基本的文本解读范式,因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范式,才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自己能够掌控的教学思路,才不至于人云亦云。从作者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解读文本,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且是直觉性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文学的眼睛,唤醒诗意的耳朵,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的审美体验中陶醉着,感动着,进而生出愉悦与趣味,在美的欣赏中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解读文本的,让学生解读与学习文本,并不在于积累知识,而在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活化,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针对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策略,让学生把文本读透,对文本解读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