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彦 《早期教育》2012,(7):83-8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宝鸡市3岁-6岁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父亲对参与幼儿早期教养的认识较为客观正确;父亲参与频率总体偏低;父亲参与教养的内容与方式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其中间接支持参与程度最高,然后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业鼓励、规则约束、情感表达、教育指导、关注监督、成长计划、日...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而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体格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段。随着近年明星父子真人秀节目的热播,社会各界再度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研究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成果,主要涉及其重要性、现状和缺失原因三个方面,但缺乏质化取向研究。通过对一位实习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父亲参与对幼儿成长有实质影响,基本上与前人的定量研究成果相互印证。今后需注意从父亲个人自身、家庭内角色分工、社会各界的支持等方面着手,以期改善当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心理韧性作用机制,本研究将幼儿心理韧性作为中间变量,探究父亲参与教养、幼儿心理韧性和学习品质三者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三所幼儿园的421名父亲及其3-6岁孩子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以及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幼儿心理韧性整体发展呈正态分布;父亲参与教养、幼儿心理韧性和幼儿...  相似文献   

4.
朱红梅 《考试周刊》2013,(47):171-172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过去30年中有关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以往关于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父亲参与对儿童智力发展、人格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研究方法单一,心理学意义上的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缺失,具有中国特色的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缺失。  相似文献   

5.
底会娟 《考试周刊》2015,(7):178-179
随着时代变迁,不少父亲日渐领悟参与孩子成长过程的必要性,不希望自己在教养参与方面被边缘化。以石家庄市200名幼儿的父亲为被试,从互动性(Interaction)、可及性(Accessibility)和责任性(Responsibility)三方面考察石家庄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结果显示,责任性得分最高,然后依次是可及性和互动性;幼儿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互动性上有明显差异,在可及性和责任性上无差异;父亲参与教养水平在幼儿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334名3~7岁幼儿的父母施测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结果显示:父亲参与对幼儿情绪有显著影响;父亲的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能有效预测幼儿的品行问题;父亲的鼓励与表扬能有效预测幼儿的情绪和同伴行为问题;父亲的管教与约束可以预测幼儿的多动行为问题;父亲的支持与规划能有效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对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专家们把父亲的这种参与分成三种水平:一、父亲直接与幼儿相互作用,如和孩子一起游戏、谈话等等。大多数父亲的参与水平都属于这一种。二、父亲间接与幼儿相互作用,如做饭给孩子吃,替孩子打扫房间等等。三、父亲富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心。处于这一水平的父亲,能够担负起教养幼儿的重任,意识到幼儿不仅有社会和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认知和身体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水平的参与是最重要的。为了使父亲更积极地参与幼儿教育,提高参与水平,美国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父亲日”活动。从父亲角度看,这一活动能加强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父亲更好地了解幼儿,特别是自己的子女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者对父亲参与教养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更正了长期以来忽视父亲作用的观念。然后总结了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划分维度、影响因素及现实意义,并对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372名3~6岁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并探究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亲参与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两维度得分较高,而在家庭作业指导、家园沟通两维度得分较低,即父亲更多地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较少参与学校教育。(2)父亲参与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母亲参与。(3)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除模型M1(父亲生活指导)外,母亲教养效能在父亲参与与幼儿社会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  相似文献   

11.
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不理想,主要存在参与程度偏低、教育观念传统、教养方式有失偏颇、父亲的再学习情况薄弱的问题,依靠社会力量来指导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已迫在眉睫,指导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家庭教育法规定父亲的义务,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干预,发挥社区优势开展社区家庭教育以及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指导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揭示父亲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与子女游戏上,父亲与子女建立有效安全依恋、父亲对子女生活的参与程度,对其探索外部新奇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父亲还通过孩子的母亲间接地影响子女的成长。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等三类研究,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存在显著高相关,继而探索加强与子女的游戏,重视与子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向子女提供更多积极反馈、解释或建议,同时克服父亲自己的过度焦虑等维护子女适度焦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父亲参与家庭教养有助于父亲家庭教育功能的提升。采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中文版)对福建省厦门市1580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的父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父亲家庭教养的参与度略呈负偏态分布,父亲参与支持与规划呈现从初一到初三逐年递减,从高一到高三逐年递减的趋势,并且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降低而逐步降低,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呈现从名列前茅到中下等水平递减的趋势,中下等水平孩子最少,暂时落后的水平高于中等水平和中下等水平。不同教育观念、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关分析显示,家庭中母亲对参与孩子教育的态度越积极,则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自我效能感越好;父亲对自身婚姻满意度越高,则父亲参与教养的角色观越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正>弗洛伊德认为,父亲倾向于提供规则和纪律,而母亲倾向于提供爱和温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父亲所拥有的区别于母亲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等,使其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独特、不可或缺的支持。1.父亲参与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父亲参与教养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社会交往和职业类型等的差异,父亲比母亲有更多参与人际交往的时间和机会,相应地就拥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和更好的交往策略,能在人际交往方面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了解祖辈参与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依赖人格的影响,侧重考察教养行为和居住方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方便随机取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和湖州市四所幼儿园的377名幼儿的依赖人格及其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行为进行测评。结果显示:(1)祖辈隔代教养幼儿的依赖人格总分以及决策执行依赖、害怕孤独依赖两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父辈教养幼儿;(2)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人格具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在祖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和父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居住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的依赖人格。因此,为预防幼儿依赖人格,祖辈需改善隔代教养行为并尽可能避免与幼儿同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祖父母参与幼儿教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选取哈尔滨市五所幼儿园400名小班幼儿的祖父母作为被试,对祖父母参与幼儿园教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89.8%的家庭由父母与祖父母共同抚养幼儿,其中90.6%的祖父母愿意参与对幼儿的教养,且58.9%的祖父母经常就教养问题与父母沟通;在幼儿教养方式上祖父母性别差异显著(t=-3.038,p<0.01),即祖母比祖父在教养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以18位学前儿童的父母为对象进行有关母亲守门行为的访谈研究,通过定性分析考察母亲对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的支持和限制。结果发现:母亲对父亲教养参与的守门行为包括显性支持、隐性支持、显性限制和隐性限制四种情况。显性支持有鼓励、重视、直接肯定、指导、协助;隐性支持有间接肯定、避免批评、掩饰、支持性的肢体信息;显性限制有直接否定、介入、阻止、破坏;隐性限制有间接否定、忽视、重做、限制性的肢体信息。在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的过程中,母亲守门行为具有多样性,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父亲教养参与影响的复杂性和情景性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者对父亲参与教养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划分维度、理论和现实意义、影响因素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广州市学龄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调查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并且把夫妻的婚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考虑在内,考查其是否在父亲教养行为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结果显示,父亲不同的行为对幼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质量的婚姻可以明显弥补父亲教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幼儿祖辈依赖是幼儿在祖辈隔代教养过程中由于隔代亲所形成的对祖辈的依赖,包括认知依赖、情感依赖、依赖人格和行为依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幼儿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参与教养的阶段性是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参与教养幼儿的频率和时间,祖辈是否与幼儿同住以及祖辈隔代亲和教养方式等祖辈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祖辈依赖具有显著影响。要防患隔代教养幼儿的祖辈依赖,需要祖辈改善教养方式,摆正教养位置,转变教养观念,避免教养冲突,强化教育自觉性,同时需要家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