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论证中,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依据是自然数的基本性质,即自然数有最小的数,无最大的数,且每个自然数后面都有一个后继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如下:(1)证明当n取第一个自然数n_0命题是正确的;(2)假设n取某一个自然数K(K≥n_0)命题正确,证明n=k+1时,命题也是正确的.由(1)与(2)可以断定,这个数学命题,对于任何n≥n_0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把自然数abc… lm~n(a,b,c,…,l,m,n∈{0,1,2,…,9},a0,下同)的数字顺序倒转过来,得自然数n_ml…cba,为叙述方便,把它叫做是前一数倒转数。显然这两个数的倒转关系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它们是互为倒转数。倒转数有很多有趣性质,下面分别作介绍。 1.两位数ab与它的倒转数(这里允许a=0而b0;以下省略ab上面的横线)。  相似文献   

3.
我在玩计算器时发现了下面的规律: a、b、c、d为首位数字相同的n位连续自然数,x、y、z、w是将a、b、c、d各位数颠倒顺序后得到的新数.  相似文献   

4.
课前,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研究学习"单。"解决问题"研究学习1.下表中的a、b、c表示连续的3个自然数,任意写出3组这样的数,并求出各组数的和。a b c a+b+c(1)观察上表,我发现:。(2)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数是x,列方程求x的值。其余两个数分别是几?(3)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数是n,列方程求n的值。(4)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还发现:。2.我编的题目与解答:。  相似文献   

5.
1.中华民族的祖先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创造了十进制数,例如用“1=”表示12等,用现在的记号,12表示1×10 2,三位十进制数abc(a,b,c为0~9中的自然数)表示,当a b c被9整除时,必能被整除.二进制数为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所创,例如二进制数1101表示十进制数1×23 1×22 0×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整数概念的叙述和使用,有前后矛盾的情形,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材对整数概念是这样叙述的: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也就是说,“整数”包括0和自然数。但在以后某些地方涉及到整数的概念时,因没有明确规定整数的涵义,而出现某些知识的混乱。例如:课本第31页在定义“整除”概念时说,“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教材在这之前虽然作了说明:“在讲‘数的整除’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但作为数学概念叙述,应是严密确切的。我认为,数a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0,因此可以说“整数a”。而数b,由于0不能作除数,所以必须是自然数,这样相除所得的商也就只能是整数中的自然数了。同时,“没有余数”也是不准确的。0虽然可以表示“没有”,但它们是一个数,所以“整除”的概念应这样定义:“整数a除以自然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余数是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相似文献   

7.
教学小资料     
自然数加法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是以基数理论为依据,以集合为基础概念来进行定义的:设A、B是两个不含有公共元素的有限集合,它们的基数分别是a、b;如果集合A、B的并集C的基数是c,那么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另一种是以序数理论为依据,以自然数列为基础概念进行定义:设有自然数a、b,如果在自然数列中的数a之后再接着数出b个数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目前所通用的小学数学课本中都是采用第一种定义为理论基础描述加法概念的,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似文献   

8.
1.设α是最小的自然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α、b、c三数之和是——.  相似文献   

9.
1 .如果存在 1,2 ,… ,n的一个排列a1,a2 ,… ,an,使得k ak(k =1,2 ,… ,n)都是完全平方数 ,则称n为“好数” .问 :在集合 { 11,13,15 ,17,19}中 ,哪些是“好数” ,哪些不是“好数” ?说明理由 .(苏 淳 供题 )2 .设a、b、c为正实数 .求a 3ca 2b c 4ba b 2c- 8ca b 3c的最小值 . (李胜宏 供题 )3.已知钝角△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1.证明 :存在一个斜边长为 2 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覆盖△ABC . (冷岗松 供题 )4 .一副三色纸牌 ,共有 32张 ,其中红黄蓝每种颜色的牌各 10张 ,编号分别是 1,2 ,… ,10 ;另有大小王牌各一张 ,编号均为 0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等于两个相邻自然数之积的若干方法,供参考。一、末位数法根据“相邻两自然数之积的末位数只能是0、2、6”可以判断一个自然M不等于相邻两自然数之积,只须证明M的个位数不是0、2、6。例1.求证对于任意自然数n,n~2+n+1都不能被25整除。证明:因为n~2+n+1=n(n+1)+1的末位数只能是 1、3、7,所以n~2+n+1不能被5整除。故对任意自然数n,n~2+n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02,(Z4)
值2002年新年到来之际,特拟一组与2002有关的新年趣题,献给本刊亲爱的读者!1.设a、b、c、d是0到9之间的自然数,且2002=abed+abc+ab+a,则abcd=____ 2.自然数1、2、3、…、2001、2002之和是一个奇数.现将这2002个数中的任意n(n <2002)个数添上负号,记这时的2002  相似文献   

12.
李、,口、、产、、户了、了.、、了f、一、判断魔1.句子“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命题2.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3.当a笋0时,(a+3)“=1 ~。54.(sa刁b一sa艺bz+4ab)令4ab=Za乙一于ab‘’、“一一-一一’‘一’-一-一4一5.a除以右,商q,余c,可以写成a=匆+c(其中a、b、q、c都是自然数,b护0,c相似文献   

13.
问题1已知a、b、c为正数,S=1/2(a b c),n为自然数.证明:(an/b c bn/c a cn/a b)≥(2/3)n-2·Sn-.(第26届IMO预选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含有特殊定义的问题时有出现。其题型有写出要求符合定义的数(或数组)有多少个,写出符合定义的数或数组等。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之一在正确理解题中的特殊概念。特殊定义的含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推理或计算。以下举出三例。例1 (1991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如果能找到自然数a和b,使得n=a b ab,则称n为一个“好数”。例如3=1 1 1×1。即3是一个好数。在1~100这些自然数中,“好数”共有多少个? 先观察“好数”的特征:n=a b ab。由此可知n 1=a b ab 1=(a 1)(b 1)为合  相似文献   

15.
<正> 意大利数学家Peano提出过著名的定义自然数的公理化定义,通常述之如下[1]: 集合N适合以下五条公理就叫做自然数集: PⅠ、1∈N; PⅡ、对N中每一个元a,都有一个直接后继a~+∈N; PⅢ、对N中任意一个元a,它的直接后继a~+≠1; PⅣ、对N中任意两个元a,P由a~+=b~+可推得a=b; PⅤ、第一有限归纳原理:若N的一个子集P适合;  相似文献   

16.
“问道于零,受福无量”,这是数学教育家傅种孙的名言.“0”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W.Gellert)公理体系,将0归为自然数类.可见0与1、2、3…等自然数的和谐与统一.数列{an}的前n项和Sn,当n≥2时,Sn表示前n项的和,当n=1时,Sn表示a1,而S0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通过下面的研究,便可发现S0的妙用. 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则an=_. 解n=1时,a1=S1=1;n≥2时,an=Sn-Sn-1=n2-(n-1)2=2n-1. 又因为a1适合an=2n-1,所以an=2n-1(n ∈ N*).  相似文献   

17.
问题:设数列{an/2n-1}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是否存在等差数列{bn},使an=b1C1n b2c2n b3C3n … bnC3n对一切自然数n成立.  相似文献   

18.
在証明自然数算朮中的一些基本定理时,經常用到归納公理。因此研究下面的問題是很自然的:算朮中那些定理的証明实質上和归納公理有关? 本文拟对此問題作比較簡單而又明了的說明。文章最后一段附了一个关于归納公理与最小数原理等效問題的註釋。 A.任何一个非空集合N,若对其中某些元素a,b存在看“b跟随a”的关系(a的跟随数記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1.803507000读作(),“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2.6∶5的前项加上3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3.甲数是a,比乙数的4倍少c,表示乙数的式子是()。4.三个连续奇数,中间一个是n。这三个奇数的和是()。5.a=2×3×m,b=3×5×m(m是自然数且大于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相似文献   

20.
一、约数和倍数 1.整除整数a除以自然数b,如果能够得到整数q,这时,就叫做b能整除a(或者a能被b整除)、记作b|a(或者a|b)。如果b不能整除a,记作b(?)a。小学数学教材在讲整除概念之前就提出:“在讲数的整除时,我们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然后提出:“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就不能判断0能不能被2、3等数整除,而按照前一定义,就能作出肯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