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钰琳 《世界文化》2012,(11):52-55
沙皇是俄罗斯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据统计,俄罗斯共产生过26位沙皇,颇有意思的是,其中只有7位获得过外号,他们是伊凡四世,外号“雷帝”;伪德米特里二世,外号“图希诺的罪人”;阿列克谢,外号“最仁慈的人”;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外号“大帝”;亚历山大一世,外号“谜一般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外号“解放者”。  相似文献   

2.
在谈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时候,莫泊桑心里怦怦地跳着,激动极了。他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旁人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你的十卷书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3.
俄国的彼得大帝,精力过人,坚韧不拔,一举改变了整个俄国的面貌,使之成为欧洲强国。然而,其残酷无情则笔墨难书,比伊凡雷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讲的就是这个怪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今年有不少可纪念的日子。而这些日子又都这样或那样地相互联系着,它们是“黄金世纪”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标志。米·伊·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为沙皇献身》)成为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石,并决定着俄国古典音乐进一步发展的道路。1986年12月,是该剧首次上演一百五十周年。因此,等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到时,我希望能讲讲这部歌剧的创作史及其不平凡的命运。现在我只提醒一下,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俄国音乐中,几乎没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是以米哈伊尔·伊  相似文献   

5.
在距离巴黎十四公里的小镇布日瓦尔,有一幢规模不大的两层楼房。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法国旅行指南和游览图上,这所建筑物都依照俄罗斯的习惯称之为“农舍”,虽然它与这个名称根本不符。给它取了这个名称可能是由于在法语中没有“别墅”一词,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曾在这里居住过。屠格涅夫是按照俄国的传统建造自己的房子的:木质结构,带有雕花的装饰品,窗户上装着护窗板。这座“农舍”位于塞纳河畔的一个陡坡上。在附近的稍低处,是与屠格涅夫长年交好的波琳娜·维阿尔多的房子。四周,延伸着一片林木蓊郁的梣树园,因而庄园取名“亚谢尼”。屠格涅夫曾在布日瓦尔从事过大量的创作。他在构思文学作品时,喜欢独自在公园里漫步。他白天写作,晚间去维阿尔多家里。他在那里有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6.
著名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一八一八年出生在距奥廖尔城不远的斯帕斯基·鲁托维诺沃的一座富丽堂皇的贵族庄园里。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生于1870年10月10日,比他的朋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小十岁.去年(1985年)1月是契诃夫诞生125周年,而10月是布宁诞生115周年。两位作家是1895年12月12日结识的,即90年以前。在这四年之前,两人开始通信,布宁请求安东·巴甫洛维奇看看他的作品,并且谈谈自己的意见.契诃夫回信说,他“是一个差劲的评论者,评论初出茅庐的作者时,总免不了失误”。他请求布宁寄些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给他,“只是不要寄那些已经发表过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了《布宁文集》  相似文献   

8.
王梅 《世界文化》2001,(2):32-33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1993年虽然谈不上惊心动魄,但也值得一书。古老的双头鹰正是在这一年被重新定为国徽。然而,或许是由于数年来人们对红色这一色彩的偏爱,当年政坛的“鸟类学家们”竟将双头鹰绘在了红色盾牌上。生性诙谐的俄罗斯人不愿放过任何针砭时弊的机会。围绕双头鹰再度成为国徽,民间流传着不少笑话,其中一个便是:“为什么这鹰会有两个脑袋?”“因为给它照相时它不停地摇头晃脑,照出来就成双头了……”玩笑归玩笑,有关双头鹰的来历究竟从何溯源呢?现在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伊凡三世在位时迎娶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帕里奥洛加斯…  相似文献   

9.
苏珊 《世界文化》2004,(3):24-26
来自阿肯色州小岩镇的伊凡塞斯除了他们的家乡外,最初几乎是毫无知名度可言的。当他们为电影《夜魔侠(Daredevil)》录制了电影原声带Bring Me To Life,伊凡塞斯的成功契机便出现了。但将伊凡塞斯一夕成名的原因归功于这部电影并不客观公平。取得初步成功的伊凡塞斯凭  相似文献   

10.
正俄罗斯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在自己执政时期至少都做过两件事:首先宣布要与行贿受贿的恶习做斗争,然后又不得不承认此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1556年,莫斯科贸易广场。伊凡雷帝问站在一旁的刽子手们:"你们谁会分鹅?这个家伙太贪了,收了一只烤鹅,鹅肚子里塞满了金币。"此时他脚下正跪着一个即将被处决的贪官。刽子手们鸦雀无声,伊凡雷帝见状冷笑着继续说:"我来教你们。先砍下他的两条小腿,然后再  相似文献   

11.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基高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历代沙皇的宫殿,后来是前苏联党政最高领导机关的办公地点,现为俄罗斯总统府的所在地。从1156年木头小城堡算起,克里姆林宫已经有840年的历史,现在的雄伟建筑由15世纪末伊凡三世建成。宫墙使用的是赭红色砖块,宫墙...  相似文献   

12.
1804年5月20日,斯摩棱斯克省的新斯帕斯科耶村子里,一只夜莺特别嘹亮的歌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就在这朝霞满天的时刻,贵族伊凡·尼古拉耶维奇·格林卡的家里生下一个婴儿——他就是未来的伟大作曲家米哈依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格林卡的父亲的领地很象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的拉林家的庄园: 老爷的府邸幽深而清静, 府邸的前方是金色的田野, 开遍鲜花的草地色彩斑斓, 疏疏落落的村子依稀可见,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牧放, 同拉林家的庄园一样,一个绿荫如盖的大花园和宅邸相连。  相似文献   

13.
李晓彬 《寻根》2007,(2):29-33
辜鸿铭,这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的语言天才,这个英译儒经、“中学西传”的“东方文化代言人”,这个平生嫉恨“歧华”、最是反对“崇洋”的可敬老人,这个性情偏激、顽固保守的“封建遗老”,这个偏爱缠足、认为纳妾合理、蓄着一条灰白小辫的“京城一景”,敬之为怪杰也好,骂之为怪物也罢,委实是近代中国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4.
俄国的“荷马”和“莎士比亚”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荒漠。同时代的欧洲作家要比他幸运得多,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可以继承:希腊人有荷马,意大利人有但丁,西班牙人有塞万提斯,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拉伯雷……然而普希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基辅罗斯时期曾有一个好的开端,产生了几部编年史和一部俄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但在鞑靼统治时期,却只有《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几部历史故事;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值得一提的只有伊凡雷帝和库…  相似文献   

15.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0):12-14
18~19世纪.托尔斯泰家族中超尘拔俗的人物为数不少,有作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等,但也有闻名遐迩却令人担惊不安的人物,此人全名是费多尔.伊凡诺维奇·托尔斯泰(1782-1846)。他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堂房叔父。费多尔在世时流传着许多传奇轶事。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这位堂叔有过颇为全面而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行为不轨却魅力四射的人,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常置人类道德规范于不顾,而且还屡屡漠视刑律,但他却是一个勇敢、机智、有教养、讲信义的挚友。”  相似文献   

16.
友情的诠释     
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在我的心头。友情,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般荡气回肠,还是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般肝胆相照?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般豪爽洒脱,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18.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于1804年出生于一个庄园主家庭,童年时就对民间乐曲发生兴趣,从农奴乐师学习小提琴、钢琴,经常是农奴乐队音乐会的座上客,而且参加演奏小提琴、长笛等。1818—1822年,在圣彼得堡贵族寄宿学校学习期间受教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诗人丘赫尔别凯,有进步思想的学者老师,如法学家库尼岑、历史学家阿尔谢尼耶夫、  相似文献   

19.
光军 《世界文化》2006,(1):48-49
最近英国的“苏兜酷”太太常为“数独”所苦。英国的这位“苏兜酷”太太最近常被人问她和“数独”这个日本游戏有没有关系,为此备受困扰。“苏兜酷”太太今年54岁,是非洲裔英国人。她按照非洲话的读音把英文名字拼成“Su Doku”。几十年来安然无事。日本的一种叫做“数独”的游  相似文献   

20.
谷子 《世界文化》2007,(11):32-33,36
一个“甩到墙上那就是3个洞”、铜豌豆般硬梆梆的名字——“江邦固”——却被一个女人叫了几十年。小时候,她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不像花啊,梅啊,薇啊之类,听名即可定“性”,甚或带出一种美丽。青年了,刚进大学门,因为这个名字被还未谋面的同学质疑:“怎么女生宿舍塞进来个男的?”她多次向父亲“请命”改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