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罗建英  丛湖平 《体育与科学》2005,26(3):46-48,51
以体育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类要素为切入点,从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技术并辅之于区位、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分析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认为上海市可以重点发展竞技运动观赏服务业;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轻工业类的体育用品制造业;江苏省可以重点发展以技术、资金密集型为基础的体育用品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2007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5个单项维度的评价结果显示:近5年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和上海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企业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及资产运营状况3个方面持续占据前6强,各纬度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而综合排序处于第7~22位的地区多属中、西部,其各纬度综合得分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两方面尤为突出;2003-2007年天津、湖南、河北、北京、安徽、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债务负担均存在走高态势,2004年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债务状况最为严重,共9个省(市)高出全国平均债务水平,且2005年至今各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债务负担未曾出现明显缓解迹象;山东、浙江与江苏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其他财务费用支出连续5年排名前三甲,而广东、福建和上海的其他财务费用支出综合排序明显下降.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与上海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连续5年保持前6强,其中广东5次蝉联全国第一,而其余16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说明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已出现"强者趋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即"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且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域发展现状与国内"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相脱节.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综合评价得分靠前的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天津,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综合评价得分领先的依次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其对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不断升级优化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支出.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影响非常显著,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对其发展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4.
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供需均衡的首要任务。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消费升级与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互动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为:促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增质量,突出“智能制造”;提效率,推进“共享制造”;塑生态,坚持“绿色制造”。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滞后、多主体协同共享程度较低、绿色低碳发展不充分等现实困境。据此,该研究提出了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持续扩大消费内需,推动供给提质增效;增投技术创新要素,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夯实共享制造基础,加快制造效率变革;实施产业绿色转型,健全生态循环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5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山东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较强,且近6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发展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第1、2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强)主要包括东部少部分经济较发达省份,第3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弱)主要以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为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泛殊三角区域、东部与中部地区问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差异性尤为显著,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市场行业集中度指标(CRn)与产业空间集聚指数(β),对中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2002-2007年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我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6位的省(市)主要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上海,该6个地区均隶属东部,中、两部则榜上无名,说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2002-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均呈增长趋势,而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却呈下降趋势.按其增幅大小顺序依次为: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2007年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球类制造业和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分别位居前三甲(β>0.1),其余4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也均大于0.05,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位于0.05及以下的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则为无,表明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已非常显著.同时,就国内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与工业生产总值展开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工业总产值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并应用收敛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各省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差距较大,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可分为3类,第1类创新能力最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第2类次之,包括安徽、湖南、广东、重庆和江苏。其它为第3类,创新能力弱。(2)只有第1类地区表现出较明显的σ发散,说明其内部各省市间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在逐步扩大。(3)在全国范围内以及第3类地区内存在绝对β收敛,说明其内部各省市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呈现收敛趋势。(4)全国总体、第2类地区和第3类地区都存在条件β收敛,表明在吸收先进技术和获得管理经验后,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增长速度得到提升,最终各地区达到一个稳态水平。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及收敛的可能性,为缩小地区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冯广  冉建  周佳梅 《湖北体育科技》2024,(2):97-102+118
系统梳理我国体育用品研究的历史演进,揭示其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文献资料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年发文量、时间线图谱、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与突现进行分析。发现:1)我国体育用品研究发展历经尝试探索、高速增长、平稳过渡、降速增质4个阶段,年发文量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核心科研团队已初步形成,团队内部成员协作密切,但团队间合作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内容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早期的“现状”发展到“现状+案例+数据”再到“案例+数据+理论”并重,理论的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4)研究热点主要有体育用品品牌、体育用品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与体育用品贸易,在未来一段时间数字化与智能化、双循环与新发展应成为体育用品研究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视域出发,就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影响效应进行深度剖析,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及能源消费结构为中介视角,采用2013-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内在机理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变革、产业结构革新优化及数字治理开拓引领三个维度;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正向作用;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间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以国家发展的战略顶层设计为引领,推进体育用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2)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动力,建构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生态圈”;(3)以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框架,因地制宜制定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广东、福建、浙江属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投入地区,吉林、甘肃、四川则属于低投入区域;同时,广东、山东、浙江属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产出地区,四川、贵州、广西、甘肃、湖南则属于低产出地区.但总体上讲,国内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产出水平整体偏低.全国共计9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产出排名超过投入排名,说明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的效率较高.另外9个省份的经营管理绩效产出排名小于投入排名,表明经营管理绩效的投入产出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指标构建基本原则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我国省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Q型聚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找出我国省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力较好的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我国省域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力与省域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负债合计、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省域就业人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体育用品规上制造业的区位熵及产值份额变化量来识别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移,通过标准差椭圆结果分析其转移的方向、路径与距离,同时运用逻辑模型对短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2000—2015年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东部地区具有绝对集聚优势,但通过产业转移,一些中西部省份如江西、湖南等开始跻身优势区域;(2)在转移数量上,上海、福建转出量最大,中部地区江西、湖南和安徽转入量最大,西部地区四川、广西转入最大,东部地区如山东也存在产业转入;(3)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空间上呈“北(偏东)—南(偏西)”的分布格局,并呈现“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垂直翻转的“√”型转移的趋势;(4)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经济支撑是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入的主要因素;人力成本越高、地方政府税收越高则会降低产业转入的概率,其中人力资源与地方政府政策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型制造”成为多因素驱动下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也亟待加快产业服务化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剖析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并进行产业模式创新阐释。在服务要素的引领之下,与之结合的新兴技术、数据要素、劳动力需求在制造模式、资源配置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凸显了服务型制造的时代性与创造性;由绿色理念、新业态及区域合作引导了体育用品消费模式、社会投资模式以及进出口贸易模式的变革。基于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提出:应当加大数字科技的应用,提高产品研发力度;激发消费者参与热情,驱动价值共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品牌内涵;加大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优化区域体育产业布局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区域分工指数、区域竞合关系模型、区位熵测度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年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水平与竞合关系。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分工水平偏低,上海与安徽区域分工水平最高,浙江与安徽区域分工水平最低;从分行业看,长三角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分工最明显,体育服务业区域分工亟需改善;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同时存在强互补合作关系和强竞争关系,江苏是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互补合作能力最强的省份;从产业专业化视角分析,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专业化优势,但专业化同构也成为制约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合作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从加强区域沟通合作、提高地方专业化水平、构建良好竞合关系3方面提出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7,(3):108-1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具体思路和策略支撑。本文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伴随着体育全球化以及中国制造业的背景衍生出来的,存在着价格低、数量大、处于产业链低端、品牌创新与特色不足、消费者忠诚度低等弊端。破局之策在于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等供给要素入手,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推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去产能、降成本;解决好"僵尸企业"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最大的阻碍就是解决由此而过剩的人力资源的出路,要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为先导,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补短板;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多管齐下去产能,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去杠杆。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对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发展有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关企业整体规模小,加工工艺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是长三角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政策平台,加强区域规划,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强行业整合、自主创新与产品研发能力等对策来促进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从而实现体育用品制造大区向品牌强区转型。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浙江体育产业接轨上海提出了若干对策,认为浙江省应优先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大力扶持中心城市的健身娱乐业;积极开发体育旅游业和竞赛表演业。  相似文献   

18.
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是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有助于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并从要素、产业、企业、消费者等层面阐述其价值维度。结论: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是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其要素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有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创新产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据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要素供给、鼓励产业融合、强调主体建设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全球产业价值链视角审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传统的升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的需要.现阶段实现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再升级,必须立足国内市场,依靠自主技术创新产生的分工广化和深化效应,构建国内不同层次的价值链、价值网络,这是摆脱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下的有效升级途径,最终使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达到全球价值链产业高度,完成体育用品由中国“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运用Soopat网站专利检索系统检索1985-2016年我国授权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明专利,从专利维持时间、不同维持时间段终止专利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分布等视角对中国授权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及所属球类制造业、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有效专利和终止专利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用品制造整体产业有效专利存量较大,专利运用活动活跃;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专利有效率最低,该领域技术壁垒相对较弱;球类制造业与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有效专利发挥潜在价值的剩余寿命较长;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终止专利中高质量专利比重相对较高,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专利整体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