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师德境界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师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技能、职业理想等因素的差异,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境界、责任境界、乐业境界,其中乐业境界是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和内在动力。教师道德修养可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遵守师德规范,自觉接受职业规范和制度的约束,做好该做的工作,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第二重境界是坚守师德良心,即基于对教师道义和责任的体悟和认同,体现出的一种内在觉醒,能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工作;第三重境界是教师体验师德幸福,即教师从日常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过程中获得具有职业特征的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一个自我感受、自我奋斗、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时,师德已经成为教师积极人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反思性存在,教师反思在教师生涯中不可或缺。教师反思有三重境界:教学反思作为职业境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实践反思作为事业境界,拓展教师的实践空间;解放反思作为志业境界,促进教师的自我解放。这三重境界共同作用于教师的个体生命中,做好每个境界的反思工作并突破相应的阻碍,积极努力地向更高境界迈进。这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诠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5.
韩愈在《师说》里,将教师的功能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重境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这三重境界,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避免陷入职业迷茫,明确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带上责任     
有人说,教师职业有三层追求:一是生存境界、二是责任境界、三是幸福境界。第一境界,把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每天复制拷贝着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勤勤恳恳;第二境界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热爱并富有责任、兢兢业业;第三境界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不懈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喜欢,并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在现实中,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境界,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责任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人不同,人生境界也不尽相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社会的典范、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人格素养,更应该树立起好的道德形象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学生在学校生活阶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本文主要从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大境界出发,重点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来阐述优秀教师的道德修炼问题,旨在使优秀教师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基础上,树立更好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形象,从而完善教师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8.
杨绛《老王》能够使学生体悟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生命思考,理想回归和哲学思辨,能够唤醒学生透过“老王”去反思自我,发现人性的闪光。引导学生探讨《老王》的反思内涵,需要挖掘其中的三重境界,即生命境界,求实境界,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认为,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处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事业。也有人把职业分为这样四个境界:敬业、勤业、精业、乐业。敬业、勤业是精业的基础,精业,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体现,是敬业、勤业的结果,而乐业则是职业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一境界,职业就成了事业,  相似文献   

10.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认识一个人,应遵循"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的规律。教师也有四重境界——表象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表象境界是教师的第一重境界。这里的表象是指一位教师通过个人的美言善举留给别人的外在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证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三重境界:自然境界;反省境界;觉醒境界。大部分教师主要停留在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尚未达到第三重境界。而教师实现从第一重、第二重境界向第三重境界的适时过渡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效、高效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文章从拓展教师理解、认识课程资源的广度;促进教师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的深度;调准教师针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评判的精度的角度提出提高境界、改进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践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  相似文献   

14.
一、师德的内涵及其本质 1.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良心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作为和成就的设想和规划,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企业领导干部道德境界养成重要性的思考和认识,阐述了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加强廉政建设及其实效性、抓好典型、正确处理责任与权力的关系、建立长效机制等是提高企业领导干部道德境界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道德可以划分为禁止邪恶,禁止邪恶鼓励向善,最高的善的愿望三种境界。往往人们忽视了最低一级的境界,而以最高的境界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这样容易造成道德的泛化而不能指导道德实践。道德教育者应该在教育中加强第一、二种境界的教育,应避免将最高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官员的角色道德研究是一个有别于官员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视角。官员是一个角色丛,包括了公民、职业和领导三重基本角色,所以,官员的角色道德不只是对其作为一个职业的规范,而是三重角色规范的综合体,它反映了社会对官员的综合道德评价。官员作为一个公民,其社会期望不只是要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而是强调官员应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立场上,为公众谋利益;官员作为职业,其社会期望不是正当地追求私利,而是坚持公职意识,树立以奉献为核心的职业角色道德;官员作为领导,其社会期望不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是做一个社会的道德典范,最主要的是要公正地分配和管理社会资源。总之,一个有别于职业道德的理论视角,对官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一、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是什么?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工商管理硕士(MBA)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近年来MBA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围绕MBA案例教学的目标,提出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的概念,论证了不同境界案例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匹配性,给出了简明的第三重境界案例教学方案,分析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的层级关系,总结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与操守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基本构成是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教师道德建设要提升精神境界,尊重职业是出发点,精通职业是过程,献身职业是落脚点;教师道德建设要操守职业底线,耻感是教师做人的基础,气节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操守,良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自制力;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重在日常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