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华,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渐入人心,让一个个村庄迎来了"蝶变"。"我们以打造美丽幸福瑶都、谱写美丽江华篇章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安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详细介绍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中的措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枫 《今传媒》2007,(10):4-5
肖东坡,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主持人兼制片人.1994年进入山东电视台,1997年到央视"乡村季风"栏目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002年获得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惟一的电视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提名,中国电影电视神农奖金奖(两项),全国对农节目奖一等奖(三项).2001年,所主持的"乡村季风"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相似文献   

4.
我们新晃县档案局调查组2007年4月11日至26日,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及部分村进行了"村档乡(镇)管村用"工作调查.我们采取看现场、听汇报、与乡村干部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到了乡村档案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理念下"美丽出版"的实现离不开政府部门宏观策略的实施,包括制度性策略、规划性策略、整合性策略和导向性策略,这些宏观策略的使用能对"美丽出版"的贯彻与实施起到引导与规范作用,有利于"美丽出版"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已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所有一切都指向一个宏伟的国家战略目标——美丽中国.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国之大计,建立广泛的群众认知,树立明确的"美丽中国"意识与价值观势在必行,如何推广与宣传"美丽中国"的概念就成为关键.对此,可以从政治宣传,文化宣传,社会宣传与经济(商业)宣传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常山县原是我省血吸虫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县之一.据解放初期调查,1940年至1949年的10年中,全县死于血吸虫病的9917人,全县死绝的有1963户,毁灭自然村48个.当时,患血吸虫病人仍有6059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6.6%.血吸虫病的肆虐,造成人口急剧下降,劳力严重匮缺,田地大片荒芜,经济十分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真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相似文献   

8.
刘东阳 《青年记者》2016,(11):130-131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与时俱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题.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再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9.
记得2009年,一群关心生态和环境的中国年轻人,筹建了名为“绿子弹”的网站.他们坚信,“绿色”不是枯燥的政治口号,而是健康、新鲜、创造性的生活和思考,是积少成多的生活修行,是迈向改变世界的每一小步.他们以“绿子弹”自居,践行着美丽中国的大梦想.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的诞生,带着天然的“绿色”,创刊之初,它就树立了关注乡村自然、人文、社会生态,探讨工业化、城市化洪流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就像一枚枚“绿子弹”,它以娓娓的人文叙事,渴望击中人们内心,呼唤时代给予乡村更多时间、空间和自由.  相似文献   

10.
林桃千 《传媒》2021,(15):94-96
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展现"三农"场景、农村生活、乡村文化的主要窗口."三农"短视频的发展呈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变化,为此"三农"短视频的传播需定位清晰,助力乡村发展.当前"三农"短视频机理主要基于集体记忆的唤起、标签传播特色以及"后台前置"式传播,未来"三农"短视频还需注重内容和质量的表达,以此在乡村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走读: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 "走读"是《美丽乡村》周刊的品牌栏目,也是周刊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它要求记者深入乡土社会,边行走边记录.在浙江,都市文明、资本意识在农村的渗透,不仅对传统农耕生活产生解构作用,而且,伴随着这个进程,一种对乡村的重新审视,蕴涵着城镇化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乡村文化站、图书室为代表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的"塑形"与"铸魂"功能,关系着乡村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结合服务设计思维进行美丽乡村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设计研究,从认知、链接、使用和反馈四个方面进行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触点设计,结合融合传播情境、用户体验行为、服务设计思...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但是少有研究从乡土文化传播要素、渠道、机制等层面作出深刻剖析.为此,本研究围绕"人、物、场"三个维度论证了乡土文化的传播要素,从号召力、交流带、风向标三个层面探讨了乡土文化的传播渠道,最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播机制.希望以此助力乡土文化传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道全  韩启振 《传媒》2016,(3):79-80
2013年以来,国务院、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响应号召,陆续推出一批推介乡村旅游的节目,如央视的《美丽中国乡村行》、北京卫视的《美丽乡村》等.这些节目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乡村的生态美景、健康美食、休闲农业,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乡村旅游服务指南,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尽管这些节目促进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传播和推广,但全面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拟探讨当前乡村旅游电视节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水间的家》是一档体验式文旅探访节目,通过聚焦中国美丽乡村的不同图景,结合文化旅游与乡村传播的双重叙事架构,建构了差异化明显且丰富多样的美丽乡村形象,生动诠释了乡村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生的壮美蝶变。本文从节目呈现的乡村景观、乡民形象和乡土风情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形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小说从世道人心的角度,精细地雕琢了东南地区增坂村的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民俗氛围、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并着力对乡村生活本身进行"日常化"地精细刻画,两代人的命运跃然纸上,琐碎小事里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魅力,也包容了无限的人生感悟:这不仅揭示出了变革中的中国农村的隐痛,更是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木讷的李福仁,溺爱成性的常氏,懒散的安春,滑头的三春,懦弱的李兆寿,鬼精的高利贷李怀祖,做事麻利的、刀子嘴豆腐心的鹭鸶嫂……那简直是一幅乡村人物的"浮世绘".  相似文献   

17.
山西蒲县,因尧帝访贤蒲伊子而得名. 近年来,蒲县将"民生改善"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实施,让全县10万人民感受到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记者近日走进蒲县,翻开了当地百姓这一笔笔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幸福账".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梁漱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仅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7年,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山东7年,梁漱溟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是个有个性、有骨气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始终说真话,长年茹素且不蓄发,被人称为"不穿袈裟的和尚".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一期《龙港,告别农民城》(2010年12月17日)到最新一期《一个浙江农民的大电影》(2011年11月15日),每周二出版的《浙江日报·美丽乡村周刊》已出版37期.就像创刊词中写的那样,"美丽乡村"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三农报道,开创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报道,致力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文学作品中,"乡村"是个美丽的场所,如今看起来却更像个乌托邦;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乡村"是个静态的田野调查文本,相隔数十年仍有现实意义.与之不同,在传播学领域,"乡村"近些年却面临尴尬——当一个突发性新闻发生时,那一个地方几乎人人皆知;而大部分时候,那里真实的图景则不为人知,甚至被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