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带有男性去势颠覆色彩的两位隔世者,她们都是在宗法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她们以金钱和权力为栖身之地.并用情欲对男权社会提出反叛,但她们又皈依了男权社会,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两尊祭品。  相似文献   

2.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批计谋型女性,她们用尽心计,或争权,或谋利,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她们的悲剧结局也表明了封建社会中男权控制的强大。  相似文献   

5.
陈学昭与丁玲是20世纪新女性的杰出代表,其特立独行的时代女性身份是她们文学创作最重要的生活素材与灵感之源,她们写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南风的梦》《莎菲女士的日记》是20世纪最早的典型女性主义文本之一。她们的创作不仅在当时对男权社会和男权中心主义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颠覆和反叛,而且有力证明了女性写作是反叛封建传统和男权中心主义的有效方式,也是女性独立自强、进入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金锁记》和王安忆《长恨歌》都是以传统女性为书写对象,展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通过对比曹七巧和王琦瑶性格命运的相似性,从男权社会意识和女性心理痼疾两个角度梳理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从而可以看出两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着眼点的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哈代笔下几位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所处的时代和作者的男权思想是制约她们获得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她们的坎坷命运充分体现了哈代独特的悲剧宿命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封神演义》女性角色的分析中揭示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不仅丧失了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而且丧失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她们的情感被忽视,她们的心灵被扭曲,这些都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的结果。男权社会下,主流价值评判所称道的贞洁刚烈中包裹着吃人的谎言,而女人是祸水的侮蔑更是对男人过失的粉饰。  相似文献   

11.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2.
周大新长篇家族叙事小说《第二十幕》塑造了盛云纬、曹宁贞、王文蕊等主要悲剧女性形象。她们为爱而生,为情而死,最终却沦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她们与男性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二元三人”模式。男权社会压制与女性自身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双重原因。女性塑造也深刻体现了作家对百年中国历史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13.
茅盾试图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致力于对女性情感、女性心理、女性意识进行深层挖掘,在关于情欲与革命的纠葛的缝隙之中塑造了一大批在性道德方面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的"新女性".这类特异女子,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可谓是跨过历史门槛的先驱.传统的封建观念、男权思想,在她们身上已不能发挥作用.相反,她们蔑视社会道德,试图支配男人世界.她们豪爽刚毅的性格,敢作敢为的气魄,毫不客气地践踏一切束缚女性的传统和法规,痛痛快快地丢弃男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蘩漪、白露、金子背弃了几千年以来男权传统赋予女性的角色所指, 拒绝按照传统贤妻良母的生活法则限定自己, 丰富的情感追求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她们天然成为男权主义文化观念的叛逆者。然而往深处走, 你将发现她们虽然在形式上脱离了对传统的认同, 但在本质上, 依然没有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相似文献   

15.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刻画了一群年龄不同、阶层各异的失意甚至失败的女人群像,直至她们都回归到男权社会笼罩的传统,显示了现实的一种不再反抗的、悲观的、无奈的女性主义立场。女性的精神追求和理想的破灭,肉体的衰老和破损,婚姻家庭中的出走与回归,表明了所谓的“后现代生活”其实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导致她们最终必须回归,回到依附的地位,回到男权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王熙凤、曹七巧都是在男权社会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她们最终难逃悲剧命运。本文从身份及地位、爱情及婚姻、金钱及权力、奋斗及复仇几方面阐述了二人的悲剧命运。她们终究是男权社会的从属者、压抑者和殉葬者。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王安忆是执著于追求女性精神的两位作家,她们在城市的背景下抒写普通女性对自我的追寻。由于作者女性意识的不同,她们对城市的态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从批判自我到超越男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编自朱德庸漫画《涩女郎》系列的电视剧《粉红女郎》塑造了四位个性迥异的都市女性,她们的种种表象超出了时人,被目之为新女性。但是当借助女性主义之手撩起她们迷人面纱时,我们发现这些新锐女性依旧只是男权社会中的异化者、被言说者,甚或在这个世界上安生立命都要借父之名。而且剧中还有一条贯穿全剧的线,那就是男权社会对规训者的褒奖,对僭越者的惩戒。因此《粉红女郎》中的女性并没有突破男性秩序,她们依然是一代旧女性。  相似文献   

19.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拉夫人——传统型女性;莱兹小姐——独立型女性;埃德娜——反叛型女性。她们各有特点但都拘囿于男权社会的束缚。小说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批判了男权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对女性主体性的遏制,展现了肖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