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构建更加温馨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常规的书面语言、口语之外,成功的老师在眼神及肢体语言的应用上也有过人之处,两大类语言的交替运用,将使课堂更具活力,更加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要将口语语言、肢体语言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准确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这个发展性的教学手段,增进课堂的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肢体语言与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借助人体的某一部位做出的一种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在内)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所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并牢固地记忆课堂上的新授知识。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也符合中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特别在语言课堂上,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彭帅 《文教资料》2013,(22):34-35
语文课堂教学上有效的肢体动作是需要教师研究的。一方面丰富、得体的肢体语言可以增加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文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配以各方面的课堂实例,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而当前思政课堂存在语言枯燥无味、理论色彩浓厚等问题,必须实现思政课语言转换工作,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实效性。鉴于此,从师生互动视角出发,构建高职思政课语言转换机制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教材体系语言转换为授课语言,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时事政治语言要转换为教学语言,真正做到"接地气";三是社会焦点语言要转换为课堂语言,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幽默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幽默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枯燥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游戏,幽默的网络文化,幽默的肢体语言和语言笑话寓教于乐,使学生触类旁通。幽默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和提高情商,广大英语教师也需与时俱进,提高课堂幽默感。  相似文献   

7.
在篮球运动中,肢体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实现的。肢体语言在篮球运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代替非语言要表达的意思,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了解肢体语言的特点、作用及运用。从而有效的把肢体语言运动在篮球运动中。  相似文献   

8.
吴荣添 《中学生电脑》2011,(5):51-51,53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如果学会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身势语,包括手势和面部表情,被用于无数微妙和复杂的方式交流。如今,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教学、调查等。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交流的程度,而不当的肢体语言则会破坏交流。有时,肢体语言,或者换句话说,非语言比语言更有用,更有效。本文首先介绍了肢体语言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肢体语言的特点、种类等。然后主要介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补关系。根据研究,肢体语言也是课堂上的一种交流方式。最后阐述了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来提高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丹 《华章》2012,(10)
一般来讲,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哨音语言等形式,科学合理的课堂语言对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等阐述体育语言的概念以及分类,并提出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体育课堂语言,为更好组织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有效实施教学互动,有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准备阶段的教学互动设计,其关键之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讲授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为泛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课堂进行阶段重点在于使学生在很自然和真实的状态下始终运用语言,强化已有的语言知识,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技能;课堂延续阶段,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及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对基本英语能力的附带习得十分必要。在开展教学互动时教师应以认真投入的教学态度、关注互动的教育意义并运用灵活和创造性的互动反馈完成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对于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就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及其教育价值展开论述,通过有效发挥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幼儿接受能力,拉近师幼关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运用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弥补我们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丰富的肢体语言,也会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需的交流载体,它架起了一座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什么是肢体语言呢?教师在课堂上讲课,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需借助于一些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的表达来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传递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用表情、手势或动作来交流思想的铺助手段是一种伴随语言,称之为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5.
殷庆化 《考试周刊》2010,(10):183-183
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因素,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做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课堂的肢体语言是教师在语言艺术的基础上,为达到教学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它在政治课堂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那些语言难以描述.而学生又有必要知道的内容,运用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学生就能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太多重视说话这一有声语言,却忽略了另一种语言——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及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课堂上肢体语言大致有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合理地运用它们,具有不凡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替代的,而肢体语言教学更是能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引言:语言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和交流的重要途径,由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中,师生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的表演,能给当今电脑操控下的课堂带来一些温暖和感触。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亲身参与,使整个生物课堂真正“舞”动起来,展现出生物课堂的灵气和活力。在几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笔者努力去探索课堂中肢体语言及表演方式的运用策略,并从中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一、通过肢体语言体现教学目标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提出新方向。生物课堂中运用肢体语言及表演更能体现“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思政教育“大课堂”与“小课堂”有效衔接的问题是关乎着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做好大小课堂的衔接问题既有助于促进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确保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保证。缺少了“大课堂”的有效支撑,思政“小课堂”便失去了实践的阵地,也会由于给养的不足而终成为“空中楼阁”,而缺少了“小课堂”支撑的社会“大课堂”也会失去凝聚力,也会由于内在核心强化不足的问题而呈现出步履维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