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凭借声画兼备的特点,将观众带进了无限美妙的精彩世界。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景观,听到新闻中人物声音和现场音。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发扬电视新闻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善用电视同期声这一优势,可以增强电视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2.
同期声分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两种。从广义上说记在现场采访,在拍摄活动图像的同时打开话筒开关,将现场声音随图像一起录在磁带上,这种现场声音,就是同期声,通常我们习惯把它称之为现场声或效果声。我们平常讲的同期声,往往是特指现场采访同期声,即在拍摄人物讲话的现场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  相似文献   

3.
王慧敏 《东南传播》2012,(8):126-127
在历史纪录片中,环境声、音响效果声不但被大量运用在资料画面、再现性画面中,起到叙事、造型、象征、渲染作用,提高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被作为典型声音形象加以塑造,成为节目的线索,起到了结构性作用。它强化观众的听觉体验和想象,丰富了电视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电视是声画合一的艺术。如果说电影可以划分为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时代的话,那么电视的声像合一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先进的电子声像合成技术和迅捷的传输方式使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电视以其逼真的画面,配合以生动、统一的人声、动作声、环境声以及音乐烘托,在流动的时间和空间中直接诉诸观众,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再现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因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感受。视听统一是电视的重要特征,它赋予了电视最大程度的真实感。在这种“真实”的还原和再现过程中,应该说同期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晓峰 《视听界》2002,(6):71-73
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态势:创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同期声的使用。虽然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制作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但是在实践中,创作者已经突破了解说词先行的创作模式与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同期声的使用。本文试通过对变化中的同期声使用的描述,分析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张丹琳 《视听纵横》2006,(6):109-109
在专题片的创作中,声画关系的主要表现是画面和解说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但是,专题片中的声音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多种元素的综合。卡雷尔&;#183;赖兹说:“最理想的是,不给观众有时间分辨音响与画面的关系,观众只因当接受那联合起来的效果。”专题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解说词,音乐,自然音响。  相似文献   

8.
韩雅琴 《新闻世界》2009,(11):54-55
中国电视新闻50年来节目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但变来变去有一种表现形式始终没有丢弃,即电视新闻、评论、法制、民生、科教、文化节目中都会穿插适量的同期声。尽管其长短、语义、语境更趋向于策划性、主题性、生动性,但它作为一种电视元素一直受到电视采编们的重视。人们在真实再现视觉空间中始终注意到了声音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樊建军 《新闻世界》2009,(10):89-90
同期声,作为电视音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还原现场的气氛,增加电视的信息量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电视新闻中使用好同期声可以使新闻报道真实可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郑竑 《记者摇篮》2004,(6):30-30
同期声也叫现场声。是指在拍摄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新闻现场的各种音响)和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人物说话的声音)。典型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宋书·乐志》在著录歌诗的时候,虽然没有记载完整的乐谱,却别具心裁地运用了以字记声等特殊方法,务求从歌辞、音乐两个方面全面保存历代乐府歌诗的原始面貌,让后人得以窥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某些音乐要素和表演细节,在传世典籍中堪称首创,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同期声越来越多的被电视记者运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毋庸置疑,运用好同期声,能使电视新闻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详实,画面更加丰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采摄新闻的过程中,乱用同期声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整个节目质量。当前,地方台电视新闻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报道是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的,观众也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接受信息的,图像和声音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而电视新闻报道中加强同期声的运用,无疑是必要的。同期声,是指电视画面上出现的现场声音和人物的同步语言。 同期声的恰当运用可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电视新闻报道中恰当运用的同期声,把观众带人了所报道的现场,使观众不仅看到了现场实景,而且听到了真真切切的现场声和人物对话,在感受到报道现场气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闻的真实。例如,去年 11月 24日的烟台海…  相似文献   

14.
司季发 《大观周刊》2012,(45):66-66
本文主要分析概括美国当代作曲家乔治·克拉姆的三重奏《鲸之声》的结构和技术,以及创作特点和创作思想,为当代音乐的创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电视报道中的同期声只不过几句话,没必要去刻意追求,其实不然。同期声内容与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编辑、记者的意图、构思和宣传效果。而编辑、记者的意图“最终靠采访中的提问来体现”。 同期声采访有技巧。当拿起话筒进行镜前采访时,如何提问、问什么内容,应该是已成竹在胸。合适而恰当的提问可令采访对象妙语连珠;反之则会令人生厌。会不会提问或者说会不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物质财富积累加快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紧跟着日益增强,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更是不断增长,那些浩然弘扬正气、充满故事性和正确引导性的法制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等。这是国内已经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电视法制栏目。那么,作为地方电视台,如何进一步办好法制栏目?在笔者看来,法制栏目应该加强创新,在节目形态、题材、深度上下工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期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它与视觉画面、解说、字幕构成电视新闻的主要元素,然而,长期以来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处于辅助、从属甚至是点缀的地位(新闻节目太长时它往往成为删除的首要对象)。人们认为,没有画面不成其为电视新闻,没有解说词无法明确地表述记者的主观意图。但没有同期声仍然可以清晰地再现新闻事件,尤其是现场声,更未能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视觉为主、声音为辅,声音为画面服务,声音从属于画面的观念一直制约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在新闻实践中不少新闻记者还没有录现场声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金 《新闻前哨》2005,(11):57-57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广播新闻编辑相比,相同之处都有文字编辑,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集文字、画面、同期声于一体,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互补,体现电视媒介的个性。因此,编辑人员负有比其它新闻工作者更加重大更加直接的责任,由此也决定了对编辑人员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警句点明要旨,使全篇生色。作为以声画结合见长的电视新闻,如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点好“同期声”和“画面”这两只眼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电视突出的优点就是视听兼备,声画并茂。视与听是我们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眼耳并用,能在人脑中录下事物的基本特征。据专家研究,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0%;看到的信息能记住30%;那么边看边听就能记住50%。声画并茂视听兼备的综合传播顺应了人类的生理特征,必然会得到快速发展。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趋向求真求实。电视艺术顺应了人们对真实的追求。新闻和纪实性专题节目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窗口。观众要求在声和画应用上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