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记者到一家餐馆用餐,餐桌上摆收的都是"消毒餐具".用硬塑料布将餐具、茶杯、酒杯等密封起来,上面标注为一元一套.当记者提出把消毒餐具换成免费餐具时,竟被告知只有消毒餐具.服务员介绍,这些餐具是一家专门做餐具消毒的公司提供的,每次客人用完后,公司就会派人把使用过的餐具收回,经过消毒包装,然后再分送到各家餐馆."用这些餐具既保证卫生,又无需清洗,挺省事的."这位服务员说.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新闻世界》2008,(1):56-56
著名企业家黄启均曾提出过“一把盐”理论: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将它比作一把盐的话,那么市场就好比一大锅汤。若将这把盐全部倒进锅里,可能整锅汤仍然淡而无味;但若把汤一碗一碗舀出来再放盐,每一碗都够味。  相似文献   

3.
据媒体调查,一些餐具消毒企业污水横流、苍蝇乱飞、脏水循环使用,用抹布擦擦就封上塑料膜自称消毒餐具提供给消费者。笔者就曾亲眼见过类似的黑作坊。一个小老板在偏僻之地租间平房,再雇上七八个工人,一家标榜消毒实则制造病毒的餐具配送企业就堂而皇之地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4.
《浙江档案》2004,(1):44-44
有一年元宵节,鲁迅约十二三岁。按照过年惯例,鲁迅去乡下看望姨母。姨父阮士升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听说鲁迅幼年读书勤奋,才思敏捷,过目不忘,便想趁此机会试他一下。这天晚上,姨父请客吃饭,本地贡生阮廷藩也应邀在座。席间,阮士升对鲁迅说:“阿张,我先开个头,给你对个课,大家热闹热闹,好吗?”“好!”鲁迅答应着,别的人也都赞成。于是,大家一边吃,一边开始对课了。阮士升指着桌边放着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肉说:“这是红炖肉,就请阿张对‘红炖肉’吧!”鲁迅扫视桌上的菜肴,见中间正放着一碗雪白的鲜鸡块,便不假思索地对道:“白斩鸡!”“对得好!”席…  相似文献   

5.
电子餐具     
家中普通餐具、其实还可以整合上更多的功能,这套电子餐具就在普通的刀、叉和勺子上整合了许多实用的功能。叉子上内置有成分分析器,只要籽其插入食物,就可以实时地显示出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勺子则可以用来称量食物的重量;而刀子则可以用来测量温度。用这样一组餐具吃饭,就可以更好地量化我们的饮食,  相似文献   

6.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1,(8):90-90
1积木餐具这套餐刀、餐叉和勺子等餐具,能巧妙地拼接起来,组成一个三角支架的模样,造型简单、颜色淡雅,摆放起来十分美观方便。2手机手套在手指上使用了裂口设计,食指与拇指处均有可伸出式内套,当需要接听电话或编辑短信时,只需将手指从裂缝中伸出即可。此外,内套表面还涂有导电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净面条?净面条者,即不加任何油盐酱醋等佐料干净纯粹之白面条也。佐料者,附加物、添加剂也。 新闻与面条何干?此说事出有因。 拙作《新闻:拒绝罗嗦》中有一例:当年笔者刚从事编辑工作的时候,就遇见过记者找编辑抗议的场面。那记者不满地说:“我的稿子本来是一碗佐料齐全的打卤面,可经你们一删呢,光剩下面条了!”笔者议论道:然而编辑这么删难道不对么!只要编辑没把“面条”删了光剩下“佐料”,就是好编辑。 拙作刊出后,本报一位同仁见到笔者,对笔者的“净面条说”表示有不同看法。这位同仁认为:有时  相似文献   

8.
我终于读完了《千古文字狱》。其中的很多篇章我是靠着“破译”、“猜想”的特殊手段读完的。读得我好累哟! 由于南海出版公司在保障本书出版质量的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玩忽责任,以致把本该是好端端的一本书(平心而论,该书的选题和内容还是很不错的),搞得“疮痰”斑斑。触目皆是的错情,有如在一碗喷香的米饭里掺进了一把砂子,使人碜牙难嚼。  相似文献   

9.
彩陶豆浅说     
边琦 《山东档案》2012,(2):64-65
陶豆是由盘和柄足两部分构成的一种饮食器具,普遍存在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各文化遗存中,按照豆盘的器形又可分为碗形、缶本形、盆形、盘形豆等等。陶豆的质地为泥质陶,陶色有红、灰、黑三种。陶豆的功能应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实用器,一类为礼器。原始社会的人们多席地而坐,陶豆高高的圈足和把柄将豆盘举离地面,既卫生又方便,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饮食餐具,  相似文献   

10.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梁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相似文献   

11.
原汤化原食     
我妹妹又像老鹰捉小鸡一样端着碗追着她3岁的小孩满屋跑了。小孩一边转圈圈藏猫猫,一边尖声抗议:“饱了,不吃了!”那个当妈的根本置若罔闻。对于“母亲”这种人类来说,孩子说“吃饱了”等于对牛弹琴。我家小孩采取的措施是发现形势不妙索性盖住自己的碗,  相似文献   

12.
〔原文〕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妄,皆令习奋榆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  相似文献   

13.
一笔糊涂账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校勘古籍难道仅限于核对版本吗?各本都错就是合理的错吗?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店主人只把三只碗”筛了酒,武松喝了。“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酒家劝武松不要再喝了,武松却出言伤人,酒家气得“一连又筛了三碗”。先后算来是九碗。“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喝了三碗酒。”武松已经喝了十二大碗,还“只顾要吃”。不但先把银子给了酒家,还威胁说:不筛酒来“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不敢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报业景气指数频频亮起黄灯的时候,法国一些主流报纸仍然放不下身段,端着"权威"的架子岿然不动,坐看市场一点一点把自己边缘化。这就像往昔的没落贵族,穷得只剩下爵位了,还是要撑着用银餐具吃烂土豆,怎么也不肯换一种活法重整河山。  相似文献   

15.
伊人 《编辑学刊》2011,(3):30-31
笔者在本刊上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某人恶诋鲁迅,以至于宣称要把鲁迅"拉下人坛",足显其对鲁迅的深恶痛绝。当然,某人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据某人说,他早年曾经"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如饿汉扑在面包上"。而就在前不久,某人还曾气守丹田地对三千学子坦陈:"我是吃了鲁迅的奶长大的"……整整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某人"才刚刚从他(鲁迅)那一套里钻了出来"——总算,总算回头是岸了,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16.
藏里  马星海 《出版经济》2002,(11):46-48
马大姐想好办小饭桌的事,就具体行动起来了.她做了一份家庭小饭桌的调查表就来找居委会小梁主任:"这是家庭小饭桌意向调查表!我想把这个印几百份,等小学一放学就‘哗'撒出去!"  相似文献   

17.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18.
王大山刚从财务部出来,就被生产经理大张一把拉住,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小王啊,你快点把那个什么报价软件做出来吧!这个月就两次了,每次他们销售找到客户就回来逼我出报价,可是你也知道,这哪是几分钟能算得出来的啊!我们生产部还干不干别的活了?!"  相似文献   

19.
王昂 《新闻世界》2007,(9):17-17
一缕阳光射进小屋,床上的病人动了一下,醒了过来。这时,一个中年女人端着碗汤走了进来,看见他的样子,手猛的一颤,碗摔在地上,碎了。她盯着他,然后猛地将他搂到怀中,泪水夺眶而出,口里喃喃道:"十年了,十年呀!你终于醒了……"  相似文献   

2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30):81-82
“不容分说”意思是不容许对方分辩(分说:分辩).语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后边两个赶到跟前,见了小娘子与那后生,不容分说,一家扯了一个,说道:‘你们干得好事!却走往那里去?’”例如明·吴承恩《西游记》二十一回:“行者依言,按落云头,不容分说,掣铁棒把他洞门打破,叫道:‘妖怪,还我师父来也!’”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七回:“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十五章:“衙役们带着火签、传票,挂着腰刀,拿着水火棍、铁链、手铐,下乡抓人,如狼似虎.一到红帅家中,不容分说,见人就打,见锅碗就砸,声声要抓红帅的爹爹.”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六章:“说完,不容分说,便把朱恽轩摁在堂屋上方正中的太师椅上,扑通一声跪下去,纳头便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