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杰出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而创作的著名绘画作品。曹植,字子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的小儿子。他自幼很有文学天才,作品乐观开朗,富有理想和抱负,曾被曹操所赏识,准备立为太子,这引起了哥哥曹丕的猜忌。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千方百计对曹植加以迫害。悲惨的遭遇使他更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他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骨肉相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传说曹植和他哥哥曹丕跟随曹操讨伐袁绍时,得到一美女甄氏,兄弟俩都爱上了她。但由曹操作主把甄氏嫁给曹丕了。曹丕做了魏帝以后,把甄氏立为皇后,但不久就被曹丕的宠妃郭氏害死了。到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进京朝谒,曹丕故意  相似文献   

2.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胞兄弟。曹植少年时聪明好学,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深受他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曾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听信谗言,认为曹植行为不检,作事任性,就改立曹丕为他的继承人。曹丕对曹植的才华一直嫉妒,当了皇帝以后,他对曹植深为不满,怕他日后威胁自己的王位,就找借口向他兴师问罪。  相似文献   

3.
七步成诗者——曹植、李白曹植(192—232)是汉代末年大枭雄曹操的儿子,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得父亲疼爱。曹操认为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字才能都超过他的兄弟,可以“定人事”,几次想立他为“世子”(继承人),后来因他太喜欢饮酒和不讲究礼节才作罢。因此曹植也招致胞兄曹丕的忌恨。曹丕建立魏朝当了皇帝(魏文帝)后,先杀掉了曹植的党羽丁仪及其家属,还想找个借口杀掉他。一天,曹丕突然下令,要他走七步吟出一首诗,否则处死。他果然不凡,刚走完七步就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曹植为了…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曹植天性聪慧,才出众,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本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曹丕“矫情自饰”,用尽各种手段当上了太子、曹丕做了太子后,对曹植进行无端迫害。有一次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并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处死。曹植果然七步之内成诗:  相似文献   

5.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意为难弟弟曹植,限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  相似文献   

8.
精彩片断     
《新作文》2004,(3)
呼悠轶事◆(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九中学初二(2)班◆张杰话说曹丕继承了其父曹操的大部分遗产后,担心他的弟弟曹植也来分红,就想over了他。其帐下大将西门庆献计曰:“吾素闻曹植能吹会砍善呼悠,曾获‘茅厕’文学奖之优秀奖,孔子曾对其曰:‘夫一牛天上飞,然植地上吹也。’今何不试之?”曹丕一想:“Good idea!”曹植闯关◆(415300)湖南省石门县一中分校初二180班◆杨彬大队伍来到了门前,见一个老头站在门前,不用说,他绝对是看门的。“老头,看门的老头,外面的曹植曹大人回宫啦!”曹植手下说。老头终于说话了:“呸,我今天刚上任,就有上百次的…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魏国的曹植自幼文思敏捷,才智过人,深受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称帝,猜忌排斥曹植,令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否则处死。自幼敏慧的曹植镇定自若,特定的情境使他迅速捕捉到可供寄托的物象,诗句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流传至今为世人熟知的《七步诗》,曹植因此得到“七步之才”的美称。据说曹丕听了此诗后面露惭色,曹植因而保命了性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非逻辑思维方法——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可以说,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类比解决问题,是解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 类比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我们的日常交谈、文学创作和艺术表演中广泛运用的“比喻”就是类比。 相传曹操的长子曹丕十分忌恨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想找个借口害死他,先是要求曹植按他的命题,行七步赋诗一首,曹植七步成诗之后,曹丕又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曹植说,行,你就命题吧。曹丕说:“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不  相似文献   

11.
煮豆燃萁     
【解释】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魏武帝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和曹丕是同母兄弟,很聪明,深得曹操的宠爱。到了公元220年,曹丕即帝位,史称魏文帝。虽然当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篡权,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以除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12.
从休闲的视角对三曹探讨,有利于理解他们的真实性、丰富性。三曹在休闲之余都热衷于文学创作,曹操对文学的态度是“歌以咏志”,曹丕则认为文学是“不朽之盛事”,而曹植的文学创作只是他寻求政治理想的替代品;游宴活动是三曹休闲的另一种形式,曹操在游宴之时不忘政治寄寓,曹丕的游宴多是娱乐,作为游宴配角的曹植,更多的是附和;关于养生,曹操与曹植一样,由刚开始不相信神仙、方术到后来注重养生、甚至渴望在神仙世界里解脱自我,相比之下,曹丕倒较为理性;曹操对于酒可以说是操纵自如,他饮过酒、献过酒并戒过酒,曹丕认为酒能成礼也能败德,曹植则饮酒不节;在其他的休闲活动中,三曹都喜欢武略,曹丕的休闲更多的是娱乐性、享受型,曹植的爱好则更趋向于文人化;曹氏父子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永远的丰碑,从休闲的角度来观照他们,父子三人在显示各自特点的同时,其实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3.
曹氏父子三人都曾写过游仙诗,但因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不同,他们在游仙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曹操只为寿命游仙,曹丕因反对游仙而写游仙诗,曹植心灵求解脱所以游仙。  相似文献   

14.
七步之才     
此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从小爱好文学,具有非凡的文学才华,很受曹操的宠爱。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一心想当魏世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想方设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最后曹丕终被立为魏世子。  相似文献   

15.
不少成语都与历代文人有关,熟读这类成语,既可加深理解意义,也能丰富文学知识。下笔成章所指曹植语出《三国志·陈思王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曹植为曹操的第三子,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后,怀疑是他请人代写的。曹植回答道:"我用嘴说  相似文献   

16.
幸运的曹操     
快开晚饭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丕〔pī〕回来了。曹操看曹丕的身上,吃了一惊——曹丕身上斑斑点点、滴滴答答的沾满了西红柿汁。曹操说:"外国有个西红柿狂欢节,一到这天,大家就拿西红柿扔  相似文献   

17.
周锐 《小火炬》2008,(3):10-13
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整天心事重重。他最大的心事是:四兄弟中,爸爸会让谁来接班?一天,早餐吃的是烧饼和油条。曹操就对儿子们说:"谁能以《烧饼与油条》为题做一首诗?"老三曹植面无难色,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18.
下笔成章     
“下笔成章”,也作“下笔成文”。这一掌故源于曹植的一段话。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十多岁的时候,就读了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写起文章来,文思敏捷,且文词富丽。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称“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并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甚好,不相信是他自己所写,便对他说:“你这是请人替你写的吧?”曹植回答说:“说出话来即为议论,下笔写出即为文章,这是不含糊的,不信可以当面测试,为什么说是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魏王曹操的长子曹丕,8岁时便能画善骑,好弄刀剑;幼子曹植天资聪颖,思维灵敏。这年秋季的一天,曹操和夫人带着儿子曹丕和曹植在郊外游玩。日薄西山时,来到一座庄园前,曹操蓦地抬头一看,墙外攀有一物。他借题发挥,将此物用七言诗编成哑谜,让两个儿子猜出谜底,借以  相似文献   

20.
<正>曹操晚年在接班人问题上着实费了很多脑筋,遴选最合适的人选,是任何英明政治家都需要进行深度思考的问题。曹操的好几位儿子当中,只有曹丕和曹植最为优秀,尤其是曹植在当时的文采名声更大,同时也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许。相较而言,曹丕在文学方面虽然也是出类拔萃的,但是他与曹植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史载,曹植自幼极为聪慧,年十余岁便能"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以至于曹操看了后都感到大为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