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内高校在金属板料冲压成形综合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面向实际生产全过程的金属板料冲压成形综合实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冲压成形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确定了面向生产全过程的金属板料冲压成形综合实验建设思路、内容体系、实施安排和考核评价方法。7年教学表明,该综合实验的建设与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过程监控与结果考核等方面指出了该专业综合实验的持续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多工位级进模冲压工艺的复杂性,介绍了条料多工位冲压仿真分析的方法,设计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多工位冲压工艺设计流程,提出了有限元逆向展料法与成形工序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多工位成形坯料优化方法,并以某汽车结构件为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及关键技术,在其基础上设计出冲压工艺排样方案,经生产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为板料多工步冲压成形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很多,先进的制造技术认为是快速成型、电磁成型、无模多点成形、低熔点合金浇铸、等离子喷涂技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汽车后座支架的冲压工艺,确定了包含多步弯曲成形的排样方案,介绍了后座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后座支架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调压器口盖为钢薄壳空心零件,该零件采用落料和拉深复合模一次冲裁成形,完成其中的4副模具的设计:①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②整形模的设计;③切边复合模的设计;④内外缘翻边复合模的设计.以上4副模具的设计在实际冲压模具设计中比较典型,为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金莲  周春莲 《华章》2007,(12):282-282
冲压工艺以金属板材为加工对象,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仪表、机床及五金行业.汽车的工业化生产带动了冲压技术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冲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针对某汽车厂生产的汽车车架第一横梁后板,分析了其冲压成形工艺,确定使用落料模和弯曲模(省略)两套模具.由于横梁结构的复杂性和尺寸因素,考虑到设计者的实际水平,对原横梁做了适当的简化.在落料工序中,主要计算了其冲裁间隙、冲裁模刃口尺寸、冲压力等工艺参数,并做了简单分析.在弯曲工序中,主要计算了弯曲件展开长度、弯曲力、凸、凹模间隙以及模具工作部位尺寸.通过CAD制图,画出了落料模和弯曲模的凸、凹模简图.  相似文献   

7.
应用UIDL及APDL对ANSYS进行图形界面开发、参数化程式设计并以Online Help提供参数说明,在ANSYS应用程序中建立金属板激光弯曲成形的有限元程序,并给出一个矩形板料成形算例.  相似文献   

8.
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对其成形精度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验证无芯模旋压工艺可行性,同时深入探究此新型工艺机理,研究并获取旋轮轨迹曲线参数化控制及其对于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趋势。创新要点:基于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的参数化控制;通过构建包括成形与回弹工艺过程的无芯模旋压仿真模型,研究参数化轨迹曲线对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的影响趋势及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研究方法:1.基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旋轮轨迹曲线的拟合以及参数化控制(图3);2.利用LSDYNA软件实现对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工艺综合仿真及其过程、结果数据的提取;3.研究不同参数化轨迹曲线下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变化趋钟(图12和13),获取量化轨迹曲线对于零件成形精度影响关系(表3),并通过增加实验组验证所获关系模型;4.提取成形过程中及成形后板料变形区应力及应变数据(图14-19),深入探究上述变形机理。重要结论:凹轨迹曲线下,坯料中部出现最大减薄及变形程度,且降低曲线曲率,形状精度提高;凸轨迹曲线下,最大减薄及变形区域出现在坯料后部,且降低曲线曲率,壁厚及形状精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验证无芯模旋压工艺可行性,同时深入探究此新型工艺机理,研究并获取旋轮轨迹曲线参数化控制及其对于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趋势。创新要点:基于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的参数化控制;通过构建包括成形与回弹工艺过程的无芯模旋压仿真模型,研究参数化轨迹曲线对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的影响趋势及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研究方法:1.基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旋轮轨迹曲线的拟合以及参数化控制(图3);2.利用LS-DYNA软件实现对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工艺综合仿真及其过程、结果数据的提取;3.研究不同参数化轨迹曲线下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变化趋势(图12和13),获取量化轨迹曲线对于零件成形精度影响关系(表3),并通过增加实验组验证所获关系模型;4.提取成形过程中及成形后板料变形区应力及应变数据(图14–19),深入探究上述变形机理。重要结论:凹轨迹曲线下,坯料中部出现最大减薄及变形程度,且降低曲线曲率,形状精度提高;凸轨迹曲线下,最大减薄及变形区域出现在坯料后部,且降低曲线曲率,壁厚及形状精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属板材的激光弯曲成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弯曲成形是通过局部瞬态加热产生不均匀内部热应力,而导致板材变形的一种无模成形技术。章介绍了这种金属板材的激光弯曲成形技术常见的4种成形机理:温度梯度机理、墩粗机理、塑性皱曲机理和弹性膨胀机理;总结了激光弯曲成形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展望了该技术的研究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多工位级进模中变薄拉深和整形工序存在包紧力大、脱模困难的问题,研究设计了浮动式凹模的新型模具结构。分析了铜壳拉深件冲压成形的工艺特性,阐述了铜壳多工位级进模的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投产检验证明:该模具结构可实现顺利脱模,保证产品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板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模成形技术,是采用固体颗粒代替刚性凸模或凹模(或弹性体、液体)对板料进行成形加工的工艺。固体颗粒介质板材拉深成形工艺为拉深和胀形两种变形模式的复合成形,其变形过程与传统拉深成形工艺有很大的区别。以抛物线型零件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形过程进行研究,建立固体颗粒介质板材软凸模拉深成形的几何条件和应变计算公式。创新点:1.首次提出了描述固体颗粒介质板材拉深成形变形机理的拉深权和胀形权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2.建立了固体颗粒介质抛物线型零件软凸模拉深成形的几何条件和应变计算公式。方法:1.通过对抛物线型零件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成形的变形过程分析(图1~3),将变形过程和成形工件的变形区进行划分;2.将数学中权函数的思想引入到对抛物线型零件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成形的分析中,提出拉深权和胀形权的定义及相应表达式(公式(1)和(2));3.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不同成形阶段抛物线型零件拉深成形过程中的应变计算式(公式(28)~(30)和公式(62a)~(62c))和壁厚计算公式(公式(31)和(63));4.利用MATLAB编制抛物线型零件拉深成形应变计算程序(图14);5.以某航空零件为目标零件,通过试验试制不同成形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抛物线型工件(表2和3),将理论计算壁厚与实测厚度进行对比(图19),将试验轮廓与理论计算轮廓进行对比(图21),验证分析过程中所提假设及理论计算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将试验获得成形工件的几何尺寸(表3)代入MATLAB计算程序中,对该航空零件的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图15、18、19、21和22)。结论:1.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成形过程是胀形和拉深的复合成形,通过对其变形过程分析,首次提出了拉深权和胀形权的概念,并且给出了其计算公式。成形过程中,拉深权越大,工件成形后的壁厚差越小;胀形权则正好相反。2.利用拉深权和胀形权,建立了固体颗粒介质软凸模拉深成形变形区应变计算公式,且可以计算出应变分界圆位置半径,为分析固体颗粒介质软凸模拉深成形工艺变形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3.设置合理的成形条件、拉深权的提高和应变分界圆半径的缩小可以降低拉深成形过程中底部的过度减薄,进而提高极限成形高度。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在第12届中国专利颁奖大会上,由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辊锻工艺研究所所长李明哲科研团队负责研发的“板材无模多点成形装置”荣获了政府颁发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随后,他们又获得中国第五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李明哲还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的称号——每年全国只有10个人能获此殊荣。这是继2009年李明哲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又获得的2项大奖。  相似文献   

14.
斜顶料立式挤压在汽车转向节锻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转向节为典型的复杂叉形锻件,其常规开式模锻工艺金属消耗大、材料利用率低,制坯复杂。本文介绍了一种在热模锻压机上采用斜顶料立式挤压预成形与开式模锻相结合的汽车转向节少飞边锻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锻件材料利用率及节约机加工量。  相似文献   

15.
液压胀型技术的发展,为大型薄壁类零件的成型加工提供了新的途径。无模液压胀型技术是一种新型液压成形技术,具有成本低、加工周期短、成形好等显著特点。其基本工艺过程是:先由平板或经过滚弯的单曲率壳板,焊接成封闭的多面壳体。然后在封闭的多面壳体内加压,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壳体产生塑性变形而逐渐趋于理想形态。大型不锈钢弯头的基本工艺过程是:下料→滚弯→焊接成封闭的环壳→环壳内部加压成形→分段。  相似文献   

16.
拉深成形中凸、凹模圆角半径一直都是成形的关键,严重影响成形的质量。以板料成形理论和abaqus软件为基础,探讨带凸缘圆筒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凸、凹模圆角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深成形过程中,板料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凸、凹模圆角半径处;在一定范围内拉深时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整形以后侧壁的厚度也较大;但凸、凹模圆角半径处的壁厚变化则刚好相反,随着首次拉深圆角半径的增大,壁厚逐渐变薄,甚至出现破裂和折叠;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很好地预测其成形缺陷,并可对计算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模具企业的升级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结合企业项目,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分析后裙外板结构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四工序的冲压工作方案。在拉延成形工序,对冲压方向、压料面的形状和拉延筋等成形因素进行分析,利用UG软件对后裙外板拉延工艺面进行三维建模。拉延模、翻边、翻孔模等模具用UG软件设计,得到三维模型结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板料成形过程中工件与模具不同的接触条件,采用常摩擦模型,提出相应的摩擦应力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模拟分析,证明了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摩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板料与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的摩擦阻碍了金属向凹模内流动,对板料拉深成形是不利的,而增大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则可以有效限制制件侧壁的变薄,这对成形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如图1所示,面积均为S的金属板A、B水平放置,相距d,构成平行板电容器.金属板A接地,且金属板A中央有小孔D,金属板B开始不带电.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液滴从小孔D上方高度为h处的P点由静止一滴一滴落下.假设液滴接触金属板B可立即将电荷全部传给金属板B.液滴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微电机转子片与定子片冲孔、落料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