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尹博 《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就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教育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教师是系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养成锻炼习惯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到我国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但真正自觉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 ,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工作尚待加强 ,并提出了加速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特点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为依据,对常州4所本科院校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女大学生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递增的不良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未能养成习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须借助不同的干预措施来促使锻炼人群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真正自觉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 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工作尚待加强,并提出了加速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男同学要好于女同学;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是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总体呈现较低水平,大部分学生每周锻炼频率还停留在1~2次左右;阻碍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内部因素的改变或者合理的安排可以提高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温州市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真正自觉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 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工作尚待加强,为此提出了加速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志成 《体育科研》2005,26(1):83-85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良好的认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自觉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而教育因素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毅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106-108
探讨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150名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9个健身组。9个健身组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测试运动后的体重、去脂体重、肌力、心功能、血AKP、ACP、E2。结果:1)有氧运动与肌肉力量锻炼相结合可使去脂体重和去脂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提高,有氧运动能提高心功能,提示,体成分可作为健身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经6个月的锻炼,9个运动组的E2浓度明显升高,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训练的AKP活性升高,ACP活性下降,表明,有氧运动对E2的浓度、有氧运动结合肌肉力量对AKP、ACP水平的影响较大。建议健身者在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时,应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提高去脂体重和骨代谢水平,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罗平  雷慧 《体育科研》2007,28(2):94-95
通过2个阶段的拓展训练实验教学后发现: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改善体育锻炼情绪、延长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促进体育锻炼消费均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以及室内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园内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男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缺乏兴趣"和"缺少锻炼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连芳 《体育科研》2007,28(1):94-95
根据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锻炼同伴主要是同学朋友,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时,大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参加锻炼;而在同伴不锻炼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影响放弃锻炼。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较低,他们对同伴的影响不如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对同伴的影响大,同伴效应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证实不同的力量练习计划对老年人体质健康影响的效果,通过对比高速率的变阻训练(HV)、由慢到快速率的等阻训练(CT)以及高速率的变阻练习与身体功能练习相结合(CB)的3种不同的短期力量练习计划对老年人的肌肉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控制组(CO)相比,HV组、CT组以及CB组的肌肉力量都有显著性的提高,而CO的力量呈轻微的下降趋势;每周两次的HV练习在提高力量和爆发性身体功能时,要优于CT和CB组;与HV和CT组相比,CB组对增加老年人的力量也是有效的,这个结果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能频繁参加力量练习的老年人是一个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健身模式中力量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量训练是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力量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老年人加强力量素质的意义,阐述了不同肌肉力量指标对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作用,揭示了肌肉离心收缩在老年人力量锻炼中的优越性,旨在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动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2,自引:7,他引:65  
陈佩杰 《体育科学》2000,20(6):41-46
综述当前国际上运动免疫学的研究工作,包括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运动影响免疫系统机能的可能机制。提出了运动免疫学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竞速、竞距、竞重项群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能是竞速、竞距、竞重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本文将三个项群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在训练结构、能量代谢、运动素质和机能能力训练、训练方法特征上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项群的身体训练结构具有共一性,但不同的能量供应来源决定了竞速、竞距、竞重运动员身体训练成分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