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4月23日中午,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平常很安静的伯尔尼图书馆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和掌声——应邀来此出席世界读书日活动的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女士和中国驻瑞士大使董津义的风趣对话,吸引了图书馆里的许多读者。伯尔尼图书馆将2010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主题定为中国,特地请来瑞士联邦主席和中国大使在现场同读者一起互动对话,他们对话的话题从读书、书法、语言、旅游到中瑞两国关系和上海世博会,跨度大、内容多,增进了现场读者对中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树立图书馆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在经历了八十年代初期高速规模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并未迎来预期的繁荣景象,相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热潮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图书馆陷入经费严重短缺、读者显著减少、专业队伍不稳定、研究教育不景气的困境,不可否认,外部的社会环境确实给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图书馆对自身的价值及其效益模糊不清的认识,也给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问题,由吴建中博士主持的关于图书馆未来的系列对话,不仅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而且反映并澄请了现实中的许多焦点问题,令人茅塞顿开,信心倍增,尤其是美国图书情报学院凯尼格教授的对话,更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我们以为这正是图书馆问题的根源所在。图书馆唯有首先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和效益,才能争取全社会的共识,摆脱困境,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网站是为用户服务的,因此不是图书馆自我欣赏的言语作品,而是与用户展开对话的话语作品。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普遍存在着话语错位问题,使得与用户之间的对话难以顺利展开,从而影响了用户的访问量和利用率。应通过与用户之间的话语对接,赋予高校图书馆网站以对话性格。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杂志》1995年笫3期发表了上海图书馆吴建中博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史蒂尔教授《关于图书馆未来的一场对话》,读后很受启发,相信对于了解未来图书馆并开展研讨很有帮助。《一场对话》中,吴博士提出的几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史教授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2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普遍缺乏对话性格,但正在从独白走向对话.为更好适应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的对话要求,文章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对话的视角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对话理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与学科文献、学科读者之间展开的互动对话.对话的层次与水平直接决定学科服务水平.文章基于学科服务时话要求,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贵刊由吴建中博士主持的《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刊出以来,每次收到《图书馆杂志》,“新视野”便成了我最先抢读的栏目。《对话》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每一场对话都是当前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引人入胜,一年多来的仔细阅读,的确受益不浅。以前,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我们仅是将目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吴建中博士和韦伯博士之面向未来的“冻结模式”的对话,强烈共鸣,颇多启示。对话积极而冷静地看待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客观地反思了欧美发达国家在图书馆现代化发展方面值得吸取的教训。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图书馆员深思。首先是对于是否真正会出现无纸化社会和无纸图书馆的怀疑,这是很有道理的。从表面上看,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杂志》第4期刊登的吴建中先生与舒茨先生“关于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对话”读后,感触尤深。《对话》围绕当前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作用和办馆观念上亟待弄清的一些问题,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10.
本刊自1995年第3期起在“新视野”栏目刊出了由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吴建中博士主持的访谈录,围绕当今图书情报界关注的问题展开系列讨论。第一篇由主持人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科林·史蒂尔教授之问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引起图书馆界同行的热烈反响,下面选登部分作者的“读后感”,以飨读者。本期发表的是由主持人与鹿特丹市立图书馆舒茨先生之间的对话,欢迎大家继续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评论。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五》,我感到:由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吴建中博士主持的《对话》越来越点到要害之处,涉及到图书情报界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当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术语在国际、国内的宣传媒介上频频亮相,被作为重要议题讨论、争执,风  相似文献   

12.
十年图书馆学回顾与思考——关于学术史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对新世纪图书馆学术史作了梳理,对学术史发展中涉及的人文、制度、技术,人文精神和图书馆精神,公平和效率,理念和概念等作了探讨。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3.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图书馆活动中对话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它的核心在于以交互原则取代主从原则,以对话取代独白.以主体间性理论观照图书馆活动,建构馆员、文献与读者之间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在于主体间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馆员角色应定位于这种多元对话的策动者、组织者、建构者.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图书馆普遍存在建筑规模宏大却不实用,读者到馆率虚高,馆藏利用率低,单向度阅读等弊端。为了破解规模与生机的悖谬,图书馆应建立对话机制,依据文学意象对图书馆的启示建设理想中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有益探索,既引领了全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又力所能及有效地实施服务,激荡图书馆的生气。  相似文献   

15.
知识序化论: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如何使文献群体中的知识或知识单元有序化。这既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问题,又是图书馆人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移民数量的增加,当今许多国家、地区的文化逐渐从单一性走向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生活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这里所说的文化,应被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各种特点之总和。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之一,担负着展现、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职责,理应为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对话做出贡献。在当前人口流动频繁、外来人口不断上升的社会中,图书馆如何帮助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生活,并保持其群体特有的文化,是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杂志》第5期刊登的吴建中先生与瓦拉莫夫女士关于“保护文化遗产,抢救文献资源”的对话,阅后受益非浅。对于一位多年从事抢救文献资源的工作的图书馆工作者来说,更加树立了信心,开拓了视野。今天,文  相似文献   

18.
程亚男 《图书馆》2000,(6):12-16
20 0 0年的 9月 12日 ,正值中秋佳节 ,以周小璞女士为团长 ,由各省、市、区县、乡镇图书馆的代表组成的中国大陆公共图书馆代表团一行 2 0人 ,踏上了去台湾的旅程。邀一轮明月 ,捎一份乡情 ,开始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同仁的第一次对话与交流。1 两岸图书馆的“多主题”对话公元二千年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研讨会于 9月 14日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 ,数百名台湾图书馆同仁出席了这次会议 ,4 3位两岸图书馆同仁围绕 9个专题发言。发言后由听众提问。由于台湾出席会议的同仁大大超过大陆代表 ,也由于过去两岸公共图书馆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人机对话机器人在对话回复内容方面的局限,提出一种融合人物画像的对话生成模型,使其回复更具个性化和趣味性,以提升图书馆智能咨询服务效果。[方法/过程]利用人机对话技术,对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用户和问题进行自动建模,建模方式分为个性化回复风格建模和特定用户属性建模。在个性化回复风格建模上,提出一种基于对话表示和相关性回复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学习到对话相关性的同时,利用个性化文本生成个性化的回复;在用户个人属性建模方面,基于信息抽取技术生成用户的人物画像。[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个性化回复生成模型优于已有的回复生成模型,人物画像识别的F值达到了99.8%。  相似文献   

20.
不断发展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正着手建立本身的外语学习语言中心。由于人们在学习中需要大量外语辅助,语言中心便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与流行的外语视听项目共同蓬勃发展起来。一、口语的提高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外语口语的需要,图书馆增设了一些普及实用而又有一定深度的口语录音带资料,给读者通过对话和发音实习打下流利对话的基础,图书馆这项服务受到了读者们的积极响应。语言中心无须作宣传广告,便能很快为读者们发现。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市图书馆视听管理员玛丽说:“外语录音带及语言资料象‘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