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是街头巷尾和人的心底,关于年的情绪已经渐渐蔓延开来。整天忙碌的人儿,到街头转一转才会发现,哦,满大街都是喜庆的味道了。在大家开心的忙年过程中,《苍梧晚报》2015连云港"民间春晚"也于今天正式启动。连续五年,我们都在这个时间节点搭建起这样的舞台,为的就是让咱港城人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然后参与其中——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演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升军事新闻传播效果,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一直是军事新闻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给这一探索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并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实现价值追求的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3.
林凯 《东南传播》2011,(7):13-15
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在社区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数字社区快速涌现。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给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但在数字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交相对缺少。而"社交图谱"作为人的社交传播系统,可以弥补数字社区中居民社交关系的缺失与不足,是现代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有必要在其中构建"社交图谱",这对社区的各领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柳嘉 《视听界》2010,(3):52-53
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身处真假难辨的"秀时代"。作为社会文化心理的风向标,电视也成了一个尽显"秀"文化的舞台,真人秀节目是"秀时代"的电视明星。  相似文献   

5.
徐树青 《新闻窗》2011,(6):118-119
如今,县级新闻媒体的新闻内容无非就是"领导活动"、"企业动态"、"社区消息"老三样。记者每天围着市委市政府大楼转,围着企业转,围着城市转。因而和吃菜一样天天顿顿重复那几道菜,味口再好的人自然也会感到厌烦、腻味。那么县级台是否有比这更加鲜活的新闻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哪里?在地里——"三农"。  相似文献   

6.
王太师 《新闻窗》2011,(6):11-12
2011年国庆期间,贵州日报一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刊发了我采写的《一个村子的"转型"——来自白云区刘庄的报道》。这条稿件,最初是应编辑部要求"被动"去采访的,可这次刘庄之行,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深入"与"浅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12日,省委大楼一楼2会议室内,贵州新闻广播主持人李盼盼在省委宣传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上的发言《从直播间到田间——一步之遥的距离》,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9.
在多媒体群雄逐鹿、新媒体异军突起、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读者等于市场,影响力无异于生命力。笔者认为,市级党报应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建立起"走、转、改"长效机制,在重视舆论引导的同时,努力提升市级党报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和可读性,从而增强传播效果和与其他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徐斌 《新闻实践》2012,(10):85-F0003
看过芭蕾舞(特别是看过俄罗斯国家水平芭蕾舞)的人,无不为那些舞蹈动作所展示出来的如天鹅般的优雅高贵、与音乐浑然天成的行云流水而折服。体态轻盈、抛托自如的表面,是超常力量的暗中付出,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举重若轻"。我们在台前只看到芭蕾之"轻",在幕后我们才看到芭蕾之"重";舞台上超乎寻常的流畅和优美,舞台下一定是超乎想象的付出和汗水;演出时展现的是美,练舞时积累的是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第一夫人在外交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被媒体和大众瞩目,各国的政治传播也纷纷将第一夫人的形象构建和传播提上日程。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在展现中国形象、为国家领导人助力及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人和世界树立了一个"新式传统女性典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李柯 《新闻前哨》2013,(12):78-79
"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他的《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他们只允许符合其价值标准或群体规范的信息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把关人"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把关人"根据其所属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旭,44岁,来自河南开封;刘刚,29岁,来自东北黑龙江。因为执著于音乐梦想,他们在京城"北漂"。2010年9月的一天,一段"粗制滥造"的视频被挂在网上,传播速度却以几何数字疯涨,王旭和刘刚"赤裸裸"的本色音乐,感动无数网友,2011年他们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旭日阳刚"扬名音乐江湖。  相似文献   

14.
在北疆边防连队"走基层"采访的日子里,每天都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在颠簸的马背上,在寒夜的哨位上,在战士的铺位上,在连队的餐桌上……我们找回了年轻时"兵"的感觉,领悟到当代青年官兵崇高而博大的情怀,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工程》2011,(3):16-16
2010年春晚,刘谦让一只手穿过了玻璃桌面,至今人们仍对他的魔术赞叹不已,舞台上的《穿越》魔术需要互动才能让观众满意,让观众觉得"给力"。其实,现在企业面临信息化整合的难题时,让数据实现"穿越"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而这也和《穿越》魔术一样,要想让人们叫好,必须得有"互动"。  相似文献   

17.
张颖 《新闻世界》2014,(6):110-111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韩流覆盖亚洲并逐渐蔓延到世界,这充分显示了韩国在文化产业扩张上做出的努力。最近几年,韩流在我国电视媒介的传播风头已经褪去,但借助网络渠道的传播依然盛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韩流"在中国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其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在韩流的狂热之势蔓延到多个领域的今天,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正面临市场抢夺和遭受国外文化稀释的威胁,我国正经受着文化安全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守"与"攻"需要我们静观其变,找寻恰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郭漪 《新闻世界》2012,(3):163-164
三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这其中固然有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但也与我国过去不重视跨文化传播有关。不过,2009年秋天的一则在CNN播放的"中国制造"广告,却让人看到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相似文献   

20.
“微博”传播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目前的发展势头强劲。本文将结合"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通过分析使用"微博"的原因,进而总结出"微博"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体现出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