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瑞娟 《教师》2013,(34):106-106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经济的出现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对中小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反观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一些做法就会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令人堪忧。时代的强烈要求与教育的现实的状况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这使得我国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显得十分紧迫。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在我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讨论“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更客观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并重新审视我们的基础教育和我们以往的基础教育观,从中认真思考中小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参照深入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从个体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基础教育该为年轻一代奠定什么样的基础?素质教育是无处不在还是归基础教育所专有?走向学习型社会,基础教育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关注三维目标到当前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这也标志着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2011版义务数学课标和高中数学课标(实验版)都明确提到了学习过程问题。本研究针对学习过程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现实中的中小学生是怎么学习数学的?是什么决定了他们这样学习的?这样的学习会有什么结果?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改进和优化这种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的特点,拟主要利用扎根理论等的质性研究方法,提出《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现实(RMLP)及其优化的质性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与时俱进的动态回答。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2000年,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2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02年,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  相似文献   

7.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这既是信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更是学生发展的必须。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中学一门必修课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相似文献   

8.
<正>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总结二十多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深化?如何深化?这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明确的问题。我认为,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难点问题,围绕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社会,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时,也转变着人们的思维品质与文化特征。为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信息技术教育需要从"信息技术常识(Literacy)"教育转向"面向学科核心素养(Competence)"的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界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对信息的掌握也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师范大学生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其信息素养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本文基于网络时代的新要求,从信息能力结构和信息文化素养的角度论述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冯菊香 《学苑教育》2023,(24):14-16
树人,必须先立德。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亘古不变的神圣使命。在信息社会中,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存与发展方式。面对信息社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如网络道德、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阳地区是个穷区,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教育事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全区5658所学校之中,有3847所属于基础教育,占68%;127万在校学生之中,有95.3万是中小学生,占75%。贫困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办基础教育,究竟有没有经济效益?它在经济建设中会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好的教师就不会有好的学校。那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空间?就目前来讲,幼儿园是否应该承担这些责任和义务?应该创建什么样的园本模式去承担这些责任和义务?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中小学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加反而逐渐下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中小学生的品德状况既是现实社会文明的反映,又预示着未来的社会文明,因而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世纪之交,我们的下一代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品质?他们能否担当起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重任?这是每一个关心民族未来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进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放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中认真调查分析了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沿海地区中小学生的品德状况。本文着重分析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品德的状况。评价学生的品德状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  相似文献   

15.
颇受人关注的“第十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很多问题的理性思考:为什么小学时的尖子不一定是走入社会后的人才?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是不是该帮助学生们设计未来?成功的教育应是什么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升学率为评估标准的教育活动机制,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已习惯于用“分数”这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可事实表明,有些在校特别是小学时的尖子,后来都难以成为社会上的人才,而日后成为人才的未必都是在校时的尖子,显然,我们在教育中失落了什么?没有为资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将信息素养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文章首先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学中信息素养培养价值进行分析,接着归纳当前小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倡导站在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去提升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教师教育评价思想、方法和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又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来“生产”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我们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要做什么样的改变以促进和保障我们的教师教育从适合工业化时代向适合信息化时代转化?本文以教师教育评价为立足点,遵循基础教育变革一教师教育变革一教师教育评价变革的逻辑,及其反向,教师教育评价变革一加深和普及教师教育变革一加深和普及基础教育变革的辩证法来展示教师教育评价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中国教育学会的学术年会上,多位教育专家提出,研究、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刻不容缓,这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共同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笔者把核心素养理解为思维素养,或者说,思维的素养是核心素养之一。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大家都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如叔本华认为,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  相似文献   

19.
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各种问题。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在众多问题中抓大放小,重点关注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三个关键问题: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学校?以什么样的课程支撑学校发展?学校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回答、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校长展现从愿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多种领导力。校长要与师生一起描绘鼓舞人和凝聚人的办学愿景,构建促进学生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体系,创生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培养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新课改的探究重点。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需要重点关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藏族中学有许多中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新的课程兴趣不浓,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微课教学来改变学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