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编辑不仅是记者、记者头子,也是编辑、编辑头子,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在新闻批评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家新闻媒介对新闻批评的部署、决心和采写、编辑的艺术等等,是总编辑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对总编辑综合素质的检验。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困难度,以及一些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的经验教训,要求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至少应当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3.
一副学究模样,一副严肃面孔,编辑记者心目中总编辑的形象。想接近举步欲止,想争辩有口难开。一向无拘无束的编辑记者,在总编辑面前显得那样的腼腆和胆怯。我想,每个总编辑都不希望出现这种局面。编辑记者对总编辑的敬畏,不等于对总编辑的恭敬。敬畏是敬重又害怕,恭敬是尊敬又有礼貌。久而久之,敬畏思想便会在工作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压抑感,工作的主动性消减,工作的盲从性增强,想说的不愿说,该说的不想说,导致编辑部缺乏生气,编辑记者对总编辑是敬而远之,想不通的事只是情投意合的同仁面前  相似文献   

4.
随手翻翻几本新闻杂志,有关“总编辑要当首席记者”方面的文章不少,其意思大多为总编辑要多采写新闻,写好新闻,当好报纸的第一支笔,也就是首席记者。对此,我们做一般编辑的心里总是酸溜溜的:为什么连总编辑都不愿当报纸的首席编辑呢? 总编辑不当“新闻官”,深入下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采写稿件,并从中体会记者写稿的艰辛,本意是不错的,也值得提倡。时下的问题是,一些新闻单位本来对编辑工作就重视不够,总编辑又都忙着采写,哪还有精力顾及编辑工作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容易给人连总编都不愿从事编辑工作的感觉,编辑工作更难以引起重视了。其中有些人这样认为,编辑不就是剪刀加浆糊、涂涂抹抹嘛,不需多大的学问,坐得住就行。事实证明,办好一张报纸,应把编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编辑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一个优秀的编辑就是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英国报业大王诺思克利夫勋爵说过,“记者为报纸写文章,但创造报纸的却是编辑。”我国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强调:“报纸工作应该以编辑部为中心。”在选拔编辑时应考虑到从优秀的记者中挑选,一般来说,编辑应该是记者中的佼佼者,只不过编辑不易比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记者是演员,编辑是剪辑的话,值班总编辑应该算是导演。虽然从新闻理论的角度说,值班总编辑也是编辑,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编辑更倾向于指方向、出点子、  相似文献   

6.
总编辑简论     
据全国报刊登记的数字,我国有1700多家正式登记的报纸,若再加上内部发行的企业报、专业报,报纸总数不下3000。按每家报纸设3名正副总编辑计算,那末,总编辑的总数应有近万名。这万名老总应该是我国新闻队伍中的骨干,是我国30多万新闻从业大军中的精英。本文想就总编辑这个论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并以此求教于诸报的老总们。总编辑: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总编辑,作为报纸编辑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在中外新闻事业史上,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有影响、有作为的总编辑。他们首先是个优秀的记者,又是个克尽职守的编辑。我国著  相似文献   

7.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级报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大多数都是记者、编辑出身,他们在担任报社领导职务以前,都曾经动手采写、编辑过大量的稿件,一些人的成名之作或者影响较大的作品,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但是,自从担任总编辑、副总编辑以后,由于工作需要,这些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了,浮在上面的时间多了,  相似文献   

8.
最近访问了浙江日报,对报社编辑部领导干部的踏实的领导作风留下较深的印象.浙江日报的总编辑和几位副总编辑经常地做一些具体的编辑工作.总编辑除了写评论外,也抽出一定的时间亲自动手编些稿件,从标题、文字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细心加以推敲,有时还抽读原稿,抽查编辑的退稿,阅读读者来信.在编稿中发现问题,就找编辑记者同志来研究,有时则跑到各组去同编辑记者同志谈心,帮助他们出点子,商量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问上问下问行家朽木新闻离不开一个“问”字。无论记者,抑或编辑,乃至总编辑,莫不如是。这不仅仅体现在诸如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上。事实上,“问”。贯穿于整个采编过程的始终。一个好的记者、编辑、总编辑,不仅要对明显不了解、不清楚的新闻事实问个清楚,而且...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梁衡同志说过:“如果把一张报纸比做一艘航船,总编辑就是船上的船长,编辑、记者是船上的水手,读者是船上的乘客”。目前,对编辑、记者和读者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但遗憾的是对总编辑的研究似乎和其重要地位不太相称,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对此进行论述的著作。最近,由《深圳商报》副总编王庭僚撰写的《怎样当好总编辑》一书出版发行了,作为我国第一部总编辑学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大同日报》社对正副总编辑进行了半个月的民主考评。在考评中,正副总编辑作了述职报告,检查、总结了近几年来的工作。报社编辑记者对正副总编辑的功过和政绩进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报纸质量如何,与编辑的素质有直接关系,而树立宏观意识,对于提高编辑素质至关重要。作为版面的编辑,一些人认为,只要把好稿件的政策关、事实关、文字关就行,用不着从宏观上把握,因为上边还有总编辑负责。正是由于编辑有这种偏见,对记者(通讯员)的采访报道指导不力,报纸的质量也直接受到影响。在实际编采工作中常会碰上这样的事情:两位记者采访同一新闻线索,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却差异很大。这在综合性报刊记者和企业报记者  相似文献   

13.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记者、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在现实工作中,还有一些新闻稿件事实的错误甚至是很难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李炳庠,男,195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燕赵都市报总编辑,高级编辑职称。1975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大学本科学历,做过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曾任秦皇岛日报总编辑、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荣获中国新闻三大奖之一的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  相似文献   

15.
总编辑抓精品的辩证法刘桂茂,刘鹏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曾经提出:“精品战略”应该是有出,急的记者的最基本的战略。作为报纸总设计、总把关的总编辑,更应该拿出足够的精力来抓精品。当然,总编辑在抓精品中,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与普通编辑记者有所不同,他应...  相似文献   

16.
李炳庠,男,195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燕赵都市报总编辑,高级编辑职称。1975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大学本科学历,做过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曾任秦皇岛日报总编辑、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荣获中国新闻三大奖之一的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获得河北省好新闻特等奖  相似文献   

17.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自1957年反右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左”的乌云长期笼罩着新闻界。在一些总编辑中,由于身处新闻工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实习记者杨嘉)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特点与创新”研讨会于11月16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主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作了题为“更加自觉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出版支持”的主题报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总编辑朱象清、总编辑沈元勤,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邹学英,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鹏,金盾出版社总编辑郭德征分别结合本社工作特点与创新体会作了题目为“策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职责”、“科…  相似文献   

19.
王田良,男,籍贯浙江,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浙江日报>记者、夜班编辑部主任、编委;<钱江晚报>总编辑.后任<深圳商报>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对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问题谈论颇多,对记者、编辑提出这样和那样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笔者以为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抓总编辑素质的提高。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总编辑就是一家报纸的火车头,只有火车头行得正,跑得快,火车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飞驰向前。总编辑是报纸的组织者、指挥员,肩负着“研究和设计,实施总的编辑方针政策及指导原则,负责领导编辑行政事务,包括组织日常的编辑活动、审稿、审样”的重担。(见(《新闻学简明词典》)可见,对一张报纸来说,总编辑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