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目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却在逐步丧失,表现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冷漠、嫉妒、不满、自私、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  相似文献   

2.
小学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指导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而形成的行为问题,主要有退缩行为、依赖行为、不良习惯和品行障碍等类型。一、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是指胆小、畏惧、孤僻,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不愿与其他儿童交往,常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无其它精神异常。这样的儿童常有拒绝上学的现象,家中来了客人也常躲避。这主要与气质、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及某些精神刺激有关。退缩行为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见识增多,逐渐好转,成年时则可基本正常,但不及时予以纠正,对…  相似文献   

3.
隐私一般是指公民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权是指“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或者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者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在各国法律制度中,隐私权是未被完全承认的个人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干扰人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的行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或行为产生反感情绪,意欲做出与常理相悖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心理上表现为厌烦、厌恶、反抗和对立:行为上表现为拒绝接受教育,不愿执行合理的要求,故意对抗,行为上具有对立性、抵触性、放任性的特点。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即后进生)有大量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诸如考试作弊,无故旷课,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或是有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诸如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父母师长,不愿诚心帮助别人,不讲明礼貌,厌学,不愿学习,到校混日子等。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启发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醒悟,使他们思想升华,最后顺利成长。那如何才能较为有效地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呢?笔认为教师可抓住“四点”,转化后进生。  相似文献   

6.
对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所谓学生问题行为,也就是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学生干扰教学正常进行,或弱化教学质量与效率(含安全隐患)的行为。一类是攻击性行为,如干扰他人听讲、看示范和练习等,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类是消极性行为,如学生个体不想学。不愿活动,沉默寡言,其行为并不对他人产生主动性影响,但亦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幼儿独占症”是指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不愿与别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要不到就哭闹不止的一种现象。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的家庭环境、幼儿的依恋情感、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道德认识水平等,都是引起这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师损害自身形象的五种行为教师为人师表,其形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镜子。但教师中有五种行为极大地损害教师自身的形象,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一、甘于现状,不求进取。自以为文凭、职称到了手,不愿再吃苦去自学搞教改,甚至在教学上也“走过场”。二、无自豪...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的     
何慧洁 《考试周刊》2013,(70):193-194
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很"自私",不愿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正确引导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12,(12):151-151
你的孩子有磨蹭、攻击、撒谎、不愿分享等行为吗?这些行为是否令您担忧、焦虑、恼火?孩子在发出什么信号?该如何帮助他?  相似文献   

11.
<正>你会如何看待那些因为不具有社会情感能力,从而用“问题行为”来表达自己诉求的学生呢?刚接班时,我就听说小海总是“问题”百出:冲同学竖中指,将卫生纸沾满水扔到教室的天花板上,把标志筒从三楼扔到一楼……就像是在集体之外游离的个体。我不愿把这些行为看成问题,我相信在小海这些特殊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他的心理诉求。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及问题行为概述 尤溪职业中专学校04综课(5)班学生刘某,男,18岁。经常无故逃学、旷课,闹失踪;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内向、多疑,有较强的自卑感和忧郁倾向:在人际关系上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为人处事消极。  相似文献   

13.
熊雪琴 《南昌教育》2006,(12):22-22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过失行为,如恶作剧、起哄捣蛋、无理取闹、骂人、打架、损坏他人财物或公物、不遵守集体规则等;第二类是不道德行为,如小偷小摸、小赌小博、占小便宜、撒谎等;第三类是自我消极行为,如厌学、逃学、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吸烟、自暴自弃等。教育界已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青工“轻工”何时休石家庄车辆厂教育处李彦坤当前在青年工人当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当工人和不愿学技术的现象(即青工“轻工”)。这种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工人不愿在生产一线,不愿学技术。即使在生产一线的,也有一部分人不愿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教师宣言     
我不愿 我不愿做吐丝自缚的春蚕 当我是一棵树吧 繁茂茁壮 蔽荫了一群又一群人,也 伸展我自己 我不愿 我不愿做迎风流泪的红烛 当我是一颗太阳吧 永远地燃烧 照亮了别人,也 辉煌我自己 我不愿 我不愿做默默无闻的石子 当我是一座山吧 快攀上来 我抬起了你,也 长高了自己 是的 !我——不——愿 我不愿燃烧与毁灭接踵 我不愿奉献与贫寒相连 我不愿牺牲与辛酸携手 我不愿奋斗与埋没相伴 如果挥洒热血却得不到回应 我宁肯明朝采薇青山 如果搏击风浪却无人喝采 我宁愿解缆散发扁舟江南…… 但 只要我听到 只要我听到 孩子们的呼唤 我情愿 流着…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诗歌是语言手段运用最为灵活的文体。而语用的相关视角,对研究言语行为背后的用意,对探究现代诗人不愿直露的幽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用学视角下,教师除了要重视现代诗歌中的指示语,还应该注意现代诗歌物象的突显义,以及诗歌创作的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7.
谈社会性退缩儿的教育矫治郑晓边,邱淑慧在幼儿教育咨询过程中,常常有人提出幼儿的退缩行为问题:如表现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这些表现正常吗?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帮助?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父母的关注,也给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郭莉 《考试周刊》2009,(46):233-233
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抢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什么要求,大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了自私,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玩具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是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其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阶段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否具有社会交往能力是衡量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主要依据。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任性、喜欢独处,不愿与同伴交往,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不愿进入陌生的环境,在交往的过程中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伤害对方等行为,这些都是幼儿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友好相处、遵守行为规则,才能逐步适应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