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7月的一天早晨,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活动。有个孩子捡到一只蝉壳,他兴高采烈地马上拿去给老师看,谁知那位老师吓了一跳,而后就厉声责难那个孩子,要他把蝉壳扔掉并且从此不准捡这一类东西,那个小朋友尴尬地低下了头,很不情愿地把蝉壳扔掉了。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由沉重起来。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而且还要善于组织和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领略一草一木,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陶冶  相似文献   

2.
笑画跳跳堂     
不行,一定会被他取笑的。要鼓起勇气!还是不行。123草莓说得对,要得到他的心,我得积极点,不能退却,不能逃避。夹生饭,你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刻到了,加油加油!芒果,我爱你!……门儿都没有你看,蝉就要脱壳了!太好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蝉脱壳呢!奇怪,它怎么还不开始脱呢?你们两个臭流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古诗中蝉的意象:一、“与物心无竞,离尘翼最轻”的高洁之蝉;二、“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的羁旅乡思之蝉;三、“人貌非昨日,蝉声似去年”的离别伤时之蝉。同时指出古诗中的蝉实际上是诗人心中的蝉,是“情化”的蝉。  相似文献   

4.
诗歌     
夏天来到了, 太阳当头照。蝉在高声唱: “知了——知了——”瞧,他有多骄傲, 好像他什么都知道! 一天大清早, 蝉在睡懒觉。勤劳的小蜜蜂, 在他身边叫: “蝉哥哥,快起床, 懒懒洋洋的多不好。”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笔下的"蝉"与以往诗人所吟咏的"蝉"有很明显的区别,他没有着意抒写"蝉"的清高不食,而是重在阐发"蝉"所蕴含的幽怨惆怅的涵义。李商隐诗歌中的"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内涵,主要源于他幽愁敏感的悲剧性格和晚唐颓丧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飞碟!"蛤蟆先生说。但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蝉在红果冬青上"知了、知了"地叫,蛤蟆先生以为蝉在跟他说话,就说:"你知道了?你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会知道呢?""我知道你是个神经病,丑八怪!"蝉说。  相似文献   

7.
月亮飞碟     
“我有一个飞碟!”蛤蟆先生说。但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 蝉在红果冬青上“知了、知了”地叫,蛤蟆先生以后蝉在跟他说话,就说:“你知道了?你怎么知道呢?”  相似文献   

8.
牧童捕蝉     
有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黄牛去森林里放牧,嘴里还唱着悦耳的歌。突然,小孩听见蝉的叫声,连忙闭上嘴,看着树上鸣叫的蝉。他想:我要是能把这只蝉捉下来玩一玩那该多好哇! 于是,他就从牛背上跳了下来。小孩爬上树刚一伸手去抓时,不小心滑下来了,衣服也挂烂了。  相似文献   

9.
屎壳郎住在泥洞里。他的邻居是金色的蝉先生。屎壳郎和蝉先生虽然是邻居,但由于大家都很忙,平时除了见面打个招呼外,交流并不多,所以彼此之间也不是很了解。一天清晨,屎壳郎又像往常一样到草地上收集粪便。当他路过邻居家时,发现蝉先生不在家。屎壳郎没有太在意,以为邻居也去找食吃了。屎壳郎的运气不错,在离家不远的一棵树下找到一堆新鲜的牛粪。他高兴极了,立即  相似文献   

10.
师:刚才我们弄清了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很大不同。那么,法布尔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生:他有观察的有利条件。他家门前有树,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他家门前的树。生:我觉得是善于观察的结果:“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专注的力量     
【寓言故事】孔子带学生去楚国采风,路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捕起蝉来,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轻松自如。"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啊,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孔子恭敬地问。"方法肯定是有的。"捕蝉翁捋捋胡须,认真道:"捕蝉首先  相似文献   

12.
捕蝉者说一天 ,孔子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一片茂密荫郁的树林歇凉。正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 ,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 ,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于是 ,孔子问老汉 :“你捉蝉这般巧妙 ,其中有规律吗 ?”老汉回答 :“当然有。蝉很机灵 ,一有风吹草动 ,它就逃了。因此 ,首先要练得手拿竹竿不晃动。放两颗弹丸在竹竿顶端不掉 ,捉蝉就有了一定把握 ;放三颗弹丸不掉 ,捉十只才会逃走一只 ;放五颗弹丸不掉 ,捉蝉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光这样还不够 ,还要善于隐蔽自己。我站在树下 ,就像半截树桩 ,伸出手臂 ,就像枯木朽枝。”老汉…  相似文献   

13.
上期回顾:拉夫得小镇突然出现了一种红眼蝉!生物学家霍勒发现,红眼蝉体内有一种休眠基因。在酋长的再三恳求下,他将这种基因注射到了患有小脑萎缩症的桑迪体内……桑迪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了。在过去的日子里,只要注射了休眠基因药剂,他便会处于睡眠状态。可是现在,他总是躺在病床  相似文献   

14.
一、续编故事,激发说的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也为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提供了素材。教师应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说话和写话。如在教学古诗《所见》时,在学生读懂古诗的前提下让学生续编故事。“牧童捉到呜蝉了吗?”学生对编故事很感兴趣。他们便津津乐道地说起来。有的说,牧童捉到了鸣蝉,他看到鸣蝉后悄悄地爬上树干,就捉住了鸣蝉;有的说牧童拿来一个打鱼的鱼网,一下子就把鸣蝉逮住了;  相似文献   

15.
高处与低处     
小山 《小火炬》2013,(4):20-21
有一只蝉,非常向往高处。这只蝉叫阿龙。阿龙看好了水边的一棵芦苇。夏天的芦苇长得很高了。"我一定要到达最高的地方,然后—我,会一鸣惊人!"他胸有成竹地说。当然了,这是阿龙奋勇地爬出地面的原因。谁都知道,蝉在黑黢黢的泥土里实在是呆得太久了,那里又冷又湿,使好几年来蛰伏的蝉备受折磨。"若是你曾经终年不见天日,你也会理  相似文献   

16.
漫长梦境     
暮色夕阳的边缘处碰到群山的怀抱,她的脸颊瞬间绯红。绯红的脸点燃了半片天空的霞彩。飞鸟看见了这景象,转身飞进了丛林深处。静默降临了大地,如影子一般沉郁。影子的触角掉进了河里,搅碎了那片金黄的海洋。老者坐在庭院的角落,那把椅子同他一样苍老。他的眼睛里有两  相似文献   

17.
思长安     
唯心 《青少年日记》2014,(10):52-52
凄凄月光 渲染了夜空 皑皑白雪 沁凉了血沙 戟交剑光 斑斓了金甲 盼故人归 泪湿了枕榻  相似文献   

18.
正满满的月光带着露珠的沁凉扑到我的窗前,我才发现,秋了。秋天的月光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夏天的月光是活泼的、透明的,秋天的月光则是丰腴的、成熟的,千帆过尽,无限风情。它招引着我想到秋夜底下去。一前一后的脚步声相互应和,"沙沙,沙沙",我的,他的。黑夜里看不见我们的笑,但我们在笑,像两个顽皮的孩童,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溜到他们的视野之外去,心里面有窃喜。夜是宁静的,更是干净的。空气里流动着的是夜的体香,树木的、花的、  相似文献   

19.
丁立梅 《快乐阅读》2014,(11):59-59
<正>满满的月光带着露珠的沁凉扑到我的窗前,我才发现,秋了。秋天的月光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夏天的月光是活泼的、透明的,秋天的月光则是丰腴的、成熟的,千帆过尽,无限风情。它招引着我想到秋夜底下去。一前一后的脚步声相互应和,"沙沙,沙沙",我的,他的。黑夜里看不见我们的笑,但我们在笑,像两个顽皮的孩童,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溜到他们的视野之外去,心里面有窃喜。夜是宁静的,更是干净的。空气里流动着的是夜的体香,树木的、花的、  相似文献   

20.
夏天的夜晚     
"知了!知了!"伴随着蝉的欢乐叫声,我们迎来了夏季。夏季是美丽的、愉快的,也是美好的。夏夜尤其如此。夏日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着大地,给大地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银粉。星星在旁边点缀着,好像给天空挂上了许多耳环。在深黑的夜里,你仔细看,隐隐约约会看到几片白云,给人一种意境朦胧的感觉。蝉在奋力地唱着他的自创曲。他好像嗓子永远不会哑似的,从下午唱到晚上。夜深人静蝉的歌声就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