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自谦语通过自贬以表现对听话人的尊敬。汉语自谦语在英语中存在缺项.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汉语自谦语所包舍的文化负载,关键在于处理好文本、译者与读者在文化层面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3.
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汉英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中方位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对某一具体的空间关系 ,汉英语中的表达形式可能互有异同 ,这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认识上的差异。“东、西、南、北”是汉语中一组基本的方位词。本文旨在对其在汉英语中表达法的某些典型异同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根据委婉语所表达的内容 ,对英语传统委婉语与文体委婉语某些方面的表达形式与汉语进行对比 ,可以探讨英汉双语委婉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根据委婉语所表达的内容,对英语传统委婉语与文体委婉语某些方面的表达形式与汉语进行对比,可以探讨英汉双语委婉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李莉 《教书育人》2010,(5):82-83
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性是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映,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思维决定了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载体。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汉语语言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介语变异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是民族文化互通的产物,是语言文化发展表现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9):86-87
在中华茶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茶艺英语尤为重要。论文对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语言特征及其功能加以研究:语言特征中词汇层面最为显著,三种中国英语的构词法在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中都具有;句法层面体现在使用汉语式的简练句式;语篇层面主要体现在茶艺解说词方面。茶艺英语具有文化标记功能、人际功能,以及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二语写作研究中,母语的作用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母语迁移理论的发展,各派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Cummins提出的语言深层共享理论的启发下,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的关系。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考察汉语写作水平与英语写作质量的关系:(1)汉语写作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对英语的写作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2)汉语写作能力对英语作文中语篇修辞模式的影响,并如何体现;(3)汉语写作能力对英语作文中语篇衔接的影响,并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因此,中国与以英语、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国家,在经贸和文化等方面往来日益频繁,外国人士来华学习交流日益增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传统,值得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关注.汉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不仅拥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还包含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在与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和交流中,更好地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异同的规律,进而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减少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汉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的词汇结构和含义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对其分析、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减少交流中的信息衰减和误解,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阅读中发现中英的自称语并非完全对应的。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中的自称语更为丰富。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自称语,这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同时自称语还兼具文化性,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而有变化。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实例说明中英自称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泉州南音曲词中的文化负载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相关英译研究却很少。泉州南音曲词闽南古语、现代汉语、英语三语平行语料库中的文化负载词经人工标记提取后,根据其所激活的源语图式和目的语图式间的关系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别。就具体案例来看,这三大类文化负载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英译处理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传统戏曲曲词英译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充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2西文式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的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厅所属的文化审议会国语分会敬语小委员会于2007年2月份提出了新的"敬语指南",把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沿用的敬语三分类扩充为五分类。其中,把自谦语划分为自谦语Ⅰ和自谦语Ⅱ,进一步明确了自谦语具有两种鲜明的不同特征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委婉语所表达的内容,对英语传统委婉语与文体委婉语某些方面的表达形式与汉语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双语委婉语的异同,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罗洁 《职教论坛》2003,(12):59-59
英语的总体表现风格趋向于“间接”(indirectness),这种间接的倾向往往导致表达形式的多样化(complexity),进而采取委婉、含蓄、迂回的陈述方式。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委婉语(euphemism)展现了英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英美社会,说话婉约、含蓄、幽默被视为文明礼貌的象征。汉语中也使用委婉语,然而相比之下,英语委婉语不仅数量更多,使用范围也更广。语言交际是人类维持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为避免摩擦和纷争,伤害他人,往往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英语…  相似文献   

16.
以语篇连贯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文化语境对语篇连贯的影响,揭示英汉书面语语篇因文化语境差异在语篇连贯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以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汉语作文为研究语料,分析文化差异对中介语语篇连贯的影响,重点分析文化差异所引发的语篇偏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在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着重对源于汉语的英语词以及中国英语中的文化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语姓名在构成、称呼及表达形式上,均不同于汉语姓名,了解英语姓名的特点和文化涵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9.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本文试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和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杜璐璐 《考试周刊》2009,(23):66-67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