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写观察事物的观察日记、周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熟悉生活.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写作的情景.激发写作兴趣,叙写自己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见闻。这样使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表达.言之有物.写出有血肉的文章。例如:我引导三年级学生观察天空、晨雾、太阳等以及学校周围的景色.包括校园的花草树木、学生的早操、早读等活动后。学生通过观祭结合实际,写出较为生动的《校园的早晨》。我还这样引导五年级的学生写系列观察日记.观察前。我提出观察要求,观察的对象是植物,其一是独立生长的。这种植物生长过程。不依附于他物,如青松、荔枝等。其二是非独立生长的,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依附于他物,如牵牛花、爬山虎、莆爪、葡萄等。观察时除了看清两类植物的外形,包括枝、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和气味之外,还要了解他们的生长过程和作用。由于要求明确.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观察任务.并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观察记录。尔后,接着指导学生讨论两种植物生长的异同。重点识别非独立性植物的缺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第二篇作文。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独立性植物和非独立性植物生长的优劣情况。然后以松、柏、梅等为例召集学生讨论.他们认为这些植物.不依附他物能独立生长。根深蒂固,不怕风雨,在高山峻岭巍然屹立,不怕严冬冰雪。不落叶枯黄。真是“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而非独立性生长植物。遇狂风暴雨。如果依附物倒塌。它将失去生长的机会:我接着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设想一种环境.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两种植物在平时和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从而说明一个道理。这篇作文类似童话.使学生+产生莫大的写作兴趣.表面上看似乎对他们要求过;高,事实上有了观察的基础。写作起来就能够得心应手,言之有物。批改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能紧翱中心,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其中课文最后一幅图旁边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关于“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一是关于“仙人指路”的描写。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恰好碰上领导听课。我没到黄山旅游过。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等,都没有说明这幅图是“金鸡叫天都”还是“仙人指路”?这幅图给我的感觉是“金鸡叫天都”。于是我在出示公开课时,“仙人指路”,我是让也没曾见到过黄山的学生们来想象这块奇石的样子的,而“金鸡叫天都”是边让学生欣赏图边欣赏课文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3.
星期五,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校园一角”的作文。聪聪回家憋了好久,也写不出来,便问爸爸:“怎样才能写好校园的景物呢?”爸爸说:“要写好景物,首先必须细心观察。明天我们俩一块去观察你们的校园,边观察,边教你怎样写好景物。”聪聪高兴地拍着手说:“太好啦,先谢谢爸爸啦!”第二天,爸爸和聪聪一进校门,就看到喷水池正在喷水呢。爸爸问:“你觉得这儿美不美呀?”聪聪脱口而出:“当然很美了。”爸爸说:“那你就写校园的喷水池吧,好吗?”“好!”聪聪回答。爸爸指着喷水池说:“要写好它,首先就要仔细观察,抓住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物课外活动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又要善于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把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学习植物形态和植物分类的教学内容时,可将学生带人大自然中,到校园、到野外去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观察了植物的形态结构,而且全面地了解了生态环境与生物学特性。如在学习蔷薇科植物时,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5.
张依芳 《福建教育》2005,(6A):59-59
人教版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习作课是《校园里的一处景物》,习作前,我布置学生:课间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各种景物,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上课时汇报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杨秀山 《现代语文》2006,(7):117-118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交上来一篇作文,我仔细看了看,这篇作文从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都有探究的价值。我觉得是一篇可供修改的坯子,我就把它打印了下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高等院校农学、林学、生物学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己采集、观察大量的新鲜植物,拍照获取植物信息;建立开放的校园植物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自主完善和更新校园植物信息;鼓励他们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和开展科学研究,做校园植物的文化传播者。通过对校园植物的数字化采集、管理和应用不但可以让学生快捷、全面地了解校园植物动态,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有关理论知识,还可以让校园植物成为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有效发挥校园植物在生态、文化、教育及科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壁虎》(小语第五册习作例文)原是北京女二中初中一年级学生叶小林写的一篇作文,叶圣陶先生在作过精心修改后,曾写了这么一段批语:“仔细观察某种东西,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是练习作文的好办法,仔细观察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1.提高校园广播质量,丰富其内容与形式,增强吸引力。2.学习寻找、积累、挖掘生活素材的方法,解决作文没什么可写的问题。3.明确通讯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提高校园广播编辑水平。4.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观察应变和人际交往等能力。5.弘扬校园正气,批评不正之风。6.促进师生在校园内讲普通话。二、安排1.时间:4个星期。2.形式:每天向广播站投通讯稿,尤其欢迎随稿交采访录音带。3.评比办法:1每天由值日主编学生确定优秀采访稿件若干篇作为复评稿予以公布;2征稿结束,广播站从各班学生中邀请一名评委组织…  相似文献   

11.
兴趣:写好观察日记的钥匙李宝林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可以把学生引入作文之门。所以刚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周还要检查一次。结果大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只写上三言两语,或编上几句应付差事,甚至有的连连交白卷。于是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他们有...  相似文献   

12.
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笔者听了一位教师主讲的一节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指导课一《校园里的菊花》。这是一次记实性的素描习作训练,其目的是通过习作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植物、描写植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观察实验课,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是游戏,是玩。我抓住儿童这一特点,重视利用实物材料,特别是植物,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特点,巧用本地的实物,取代教材中不同的材料。同时根据植物的特点,把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认识植物为主,通过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研究,让学生接触认识植物。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教材中选用的观察材料,在当地不可能都找到,有的植物当地到处可见,但教材上没有提到,这时可根据植物的特点,找一些替代材料,一是利用校园绿化植物,给它们挂牌,便于识别、记录和描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阳市李八庙小学生态校园建设概况,论述了在该校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如何开设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观察、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等课程,并指导该校的语文、艺术和科学课程的老师进行课程设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了生态校园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荣萍 《甘肃教育》2001,(10):22-22
一、指导观察指导学生写字,必须先指导学生观察。即让学生静心仔细地看字帖,看清凹型本上田字格中范字的位置,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在的位置,找个性,抓特点,使范字印在脑海中。学生在读帖时可一面用手在桌面上写范字,一面分析各字的解体,在充分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实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心理素质、敏锐的眼力。如写“寺”前,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型,找“寺”的特点和关键笔画,让学生抓住“寺”中笔画最多的是横画这一特点,进而观察这些横画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三…  相似文献   

16.
“无话可说”是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1.观察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锻炼和引导学生在观察积累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缺乏的根本途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应停留在对一般事物的即兴观察上,而要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可以随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某一事物。比如在讲授《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一个熟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版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泡子植物生殖特点”一课,包含两个知识点和重点:①池子植物生殖特点;②泡子植物主要特征。重点中又含有两个难点:①萍和联的生殖过程;②破抱子囊群和相干的形态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①知识上:使学生掌握抱子植物的生殖特点和池子植物的主要特征。②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③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为了让学生能从多方面去观察抱子植物的生殖过程特点,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学会运用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去探索掌握相…  相似文献   

18.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介绍:《小学教学》2009年的7-8合刊中,有我的一篇设计《有趣的动物、植物》;有一次,本打算按此设计到外地讲课.但是.在熟悉学生情况时发现。这一个班级的孩子.对于动植物的知识了解不多,口语交际训练的系统性不强.课前准备很不充分。于是,根据当时情形,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颗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