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韩刚 《现代语文》2007,(9):15-16
一、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分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层次.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脱离具体语境时具有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命题意义;语境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意义,包括语境真实意义和语境联想意义;语用意义是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运用特定言语的用意,包括逻辑用意和情境用意.  相似文献   

2.
交际过程是体现说话人意图的言语行为。说话人的意图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加以确定。为明确这种意图,英美学者引入了“元语用意图”这一术语。梳理当代俄语语言学中有关元语言的论述,我们发现,其中提到的元语言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特定文本、特定语体的元语用及其语用意图分析层面,由此,研究元语言的科学被称为元语言学(mеталингвистика)。本文基于说话者的意图,以语句实现交际功能的载体即基本词汇为研究对象,分析说话者为何在该语境下选择该特定词汇,并透过元语用视角结合语境分析探讨元语用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意义语境论     
话语意义依赖于语境,意义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本文分析了语境的类型,阐述了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与解释作用,详述了动态语境的语用意义,说明为了正确理解话语意义,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把握语境的特征及其语用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跨文化情景语境的含义及要素作了说明,并从交际双方关系、交际场合和非语言行为等方面阐释了跨文化情景语境对话语意义解释的制约作用。话语意义的解释依赖于语境,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借助于合适的语境,听者才能理解会话意义,进而获得说话人意欲传达的信息。反之,交际双方就无法正确获得话语信息,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话语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于交际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语境对意义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帮助消除歧义、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修辞意义以及具有文化含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语用模糊的产生和消除是人们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推理过程。拟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语用模糊,根据交际意图最终是否顺利实现,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积极语用模糊,前者主要源于认知及意义映射的模糊性;后者则主要是出于交际策略和语境效果的需要,交际者有意使用模糊策略、方式或手段来隐含传递交际意图,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积极语用模糊强化了交际的认知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不是直接表达思想,而是采用婉转的方式,将真正的意图隐含在话语中,读者或听者则需通过字面意义理解其隐含意义.话语的隐含意义可以不只是一种,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写者的意图?这就需要借助语境.语境是隐含意义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理解隐含意义的依据.它可以排除多义、歧义,确定和阐释语义.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具有字面意义和交际意图 ,或语义内涵与言外之力 ,对应语言学上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有时会舍弃字面意义 (语义意义 )而传递源文的交际意图 (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可分为六类 ,即言外之力、隐含意义、修辞意义、所指意义、情感内涵及言外效果。在翻译过程中 ,隐含或明示源文的语用意义的取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文本功能 ,不同的翻译目的 ,不同的译者 ,不同的读者 ,不同的传播媒体等  相似文献   

9.
“推导模式”认为人类交际在本质上依赖于推导。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在实现从ST到TT的意义转换时,对原文本信息中的隐含意义应在多大程度上在中传递出来时,译者必须准确地估计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对译文的期望,同时根据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条件,决定对原文中的隐含意义是继续隐含还是让其明示。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语用否定是汉语交际活动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它是指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形式,只有凭借语境、特定语气、特定的句法格式等手段通过分析才能得出否定的隐含意义。汉语交际中的隐性语用否定方式种类繁多。使用隐性语用否定,是礼貌的需要,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是得体的需要。研究这种言语现象,对于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实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表现为它是语义的载体 ,语义的传递才是交际的目的。然而语义的准确理解与表达是与交际活动发生的语言环境 (语境 )密切相关的。研究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 ,对交际双方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境在话语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通过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词汇理解的过程和言语交际一样,同样具有关联性和推理性。它是以词汇原型意义为基础,寻求原型意义与语境之间最佳关联的语义推理过程。认知语境为词义理解提供了推理依据,词义的选择和重构都是由认知语境决定的。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认知语境确定生词的具体意义,从词汇的多个义项中选择与语境有最佳关联的意义,也能依据特定语境下的认知语境重新构建词汇的新义项。从认知语境的角度研究词汇教学为教师提供了课堂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境研究的几种态势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观语境, 其研究呈现出几种重要态势, 即多元化、动态化与认知化。1 、多元化经历了一元化(上下文) 、二元化(语言语境、情景语境) 与三元化(语言语境、情景语境、知识语境) 的过程, 语境的多元化(或者说语境特征的细化) 有助于系统而详细地描述语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2 、动态化是指以动态的观点去分析与解释语境, 它反映了言语交际的实际, 也是当前的语境研究不同于传统语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认知语境不是指任何具体的语境, 而是具体语境的内在化、认知化, 人们在言语理解中所依赖的, 往往是这种认知语境。语境的虚拟化研究, 即视听意义上的动态语境的研究, 是一个很有潜势的课题, 但“语境学(contextology) ”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交际密不可分,彼此联系。中关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霍尔根据人们交际时依靠的语境的程度不同,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中国是高语境文化,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被称为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文章从高低语境的角度对中关言语交际风格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语言语境与人们说话的方式、语义、词汇以及词语的搭配都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日常交流中,语音语境(如说话人的语音、语调甚至重音)对听话人的理解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则会依赖于时间、地点、谈话者的身份等多种因素对话语的意义产生影响;文化语境是除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之外对人们的理解、交流、甚至英语学习造成最大影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Nowadays, cross-cultural study is turning to pragmatic fields concerning communication, such as business negotiation,overseas life and language teaching, etc.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ttempting to reveal how to have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text by case studies. As a resul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case studies prove that although we have cooperative principles a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communication, cultural awareness, especially awareness of High Context(HC) and Low Context(LC), still plays a key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making up for the lost of meaning whil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8.
跨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本正是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试图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的新研究方向,人们对自己的母语都有"格式塔(完整心理)机制",所以能够凭直觉来弥补词汇空缺,但学习者对于外语通常没有这种机制。词汇语用学研究以此类方式,检视词汇在某一沟通情/语境中的意义,这个研究领域今年来蓬勃发展,致力于探究字词从字典定义延伸出来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wel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不同语境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通过认知推理和语境关联进一步揭示其隐含信息的动态性、人际情感作用。对well的这种微观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意识到此类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理解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