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开放大学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给远程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从胜任力的角度来研究开放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参考O*NET工作分析问卷,结合文献查阅法编制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问卷,在对全国范围内的远程教育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统计软件对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结构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描述,即流体能力、人格特质、晶体能力、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以往所研究,基于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分析,运用文献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要素,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理论构建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模型,指出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模型可以作为选拔聘任的条件依据、岗位培训的科学标准,是高校心理咨询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于用人单位发展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在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关键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出口,同时关系到企业的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本文主要对比了西部偏远地区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胜任力的差异,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地铁步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后,路网指挥中心调度员担负网络化运营下高密度、高协调的行车指挥任务,其胜任能力决定着整个网络的运营安全和运营效率。目的:文章依据胜任力理论,构建区别"线路杰出调度员"的"路网杰出调度员"胜任力特征模型。方法:结合O*NET工作分析法与BEI行为事件访谈法两种方法,借助Spencer模型编制《杰出调度员胜任力特征辞典》,运用SPSS与Amos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验证。结果:经过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职业素养、核心能力、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4个维度13项特征的二阶胜任力模型。结论:胜任力模型能有效地鉴别不同运营模式下杰出调度员的胜任特征,对日趋完善网络化运营"杰出调度员"的培养具有一定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师范大学生职前内隐胜任力是大学生未来成功教学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是其职业发展与成熟的必备品质。因此,培养其内隐胜任力是各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探讨内隐胜任力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认识教师角色,提高师范大学生动机胜任力;通过多渠道渗透,培养师范大学生情绪胜任力;通过多形式参与,提升师范生大学生效能胜任力;通过多方位引导,构建师范大学生人格胜任力。  相似文献   

6.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构建来自对核心员工胜任力的管理,本文通过对核心员工特点的分析,建立了核心员工胜任力模型,最后通过对核心素质行为指标的分级完善了整个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会社团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困境。基于胜任力模型,提出高校学生干部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并基于此胜任力模型从选拔、培养和考核方面提出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科级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工作分析、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以及专家评估等方法,确定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科级干部胜任力模型的三个维度:个人特质、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并指明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科级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运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法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以上海体育产业管理者为调查对象,对我国体育产业中管理者胜任力特征模型进行构建,归纳出了由体育专业素养、人际洞察力、自信、主动性、指挥、人才培养、关系构建、分析决策、影响力、客户服务意识及团队合作11项构成的体育产业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在与国外体育产业相关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对比后发现本文提出的模型更强调管理者的体育专业素养、影响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方法,选择汉语国际教师和学习者作为访谈对象,对访谈记录做主题分析,获取汉语国际教师的97个胜任特征项目,并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等统计分析技术建构了汉语国际教师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11.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出色完成除了以运动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技能基础,更要求有相当的肌肉重量和力量作为生理基础,而运动员的体成分是力量等基本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参加过冬奥会或世界杯等重大国际比赛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体成分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求高竞技水平空中技巧运动员的体成分特点并给出改进训练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动作技术的整体实效性角度,研究110m技术的本质特征。认为直线性是跨栏跑技术的首要特征,是指导不同水平跨栏运动员学习提高技术的标准,而不是生硬模仿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社会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其特征和作用已日益凸显出来。从 4个方面提出了创建运动员社会学的依据 ;探讨了运动员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性质及意义。分析了运动员社会学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 ,提出了进行运动员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了女性月经不调及其影响因素及训练可能对女性生理期造成的影响,确定研究目的为调查并分析水上项目运动员月经不调的状况及原因。方法:研究选择水上项目43名运动员、100名体育学院大学生和100名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被调查人群在月经不调的主要特征、伴随症状、以及月经经期的若干具体表现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人群在不同调查因素上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调查分析了体院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经期的运动状况,由此推测运动女性月经不调的可能原因。结论:(1)水上项目运动员在月经不调症状出现的频率、强度上均高于同年龄组的普通女性;(2)过强、过多的参与体育运动并不一定有助于女性调节月经期的生理状况,甚至可能造成负面影响;(3)对于需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特别是水中训练的女性运动员,在经期要尽量避免进行大强度的水下训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挖掘出国外运动性猝死研究的热点,包括:(1)胸部钝性创击和心震荡有关的运动性猝死的研究;(2)青年运动员中发生的非创伤性猝死的研究;(3)运动中猝死的发病率与生活习惯等因素关系的研究;(4)运动型猝死的医疗预防研究;(5)运动员心肌肥厚与结构性心肌病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健美操一线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青年竞技组的98名运动员与31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和成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我国近三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青年竞技组各单项前三名获得者进行了简要统计,并就如何巩固高校这块竞技健美操主阵地、实现竞技健美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田径速度性项群体能主导因素的权重,以及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身高指数排序各不相同,男女运动员的指距-身高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无规则分布特征;100m和200 m男子运动员的躯干和髋部形态更偏向于粗壮型,而400m和400m栏男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均稍偏向瘦型;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之间呈正相关,表现出训练水平越高去脂体重与体重/身高指数趋于增大;不同单项所需的运动素质具有独特的组合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指标特征综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了选材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综述了游泳选材的相关指标和国内外选材工作现状,对国内近年的选材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和掌握全国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选材指标特征,征询基层教练对于选材测试指标的意见,探索寻找对于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敏感性较强的指标,为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选拔苗子提供有效、可靠、实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动直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建构了运动直觉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如: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直接地和迅速地解决的思维.2)运动直觉具有直接性、快速性、或然性、情境性、运动水平差异性、信息受限性和直觉过程伴随着对结果正确性的自信心等特点.3)运动直觉是独立的直觉的下位概念,是认知技能的较高水平,在运动思维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4)运动直觉存在着运动水平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群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心理策略量表》对山东省653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策略存在明显的训练水平差异和年龄差异。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策略运用频率和优化程度明显好于准优秀和一般青少年运动员,多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2)与成年优秀运动员相比,各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应对、归因等多项竞赛心理策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青少年运动员对竞赛心理策略的运用不尽合理。各级教练员应提高认识,以竞赛策略理论为依据,有意识培养、设计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策略目标,实施技战术、身体、心理一体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