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在一个监狱里,一名患有哮喘病的囚犯因难以忍受狱友吸烟的习惯而数次要求换囚室,但一直没得到应允。他在那里几乎无法呼吸.非常痛苦。一名妇女知道这件事后想帮助他,就打电话给一家报社的编辑,问他是否可以写点什么。那位编辑回答:“等那人死时再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在前线打仗的小兵,有一天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父母他快退伍了,可以回家。父母当然非常高兴,在电话中对他表示,希望他回家越快越好。小兵告诉他父母,他  相似文献   

3.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4.
有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实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  相似文献   

5.
4月7日,我收到了来自新华社办公厅的电话。打电话的陈秘书告诉我:“你写给穆青同志的信穆老收到了,他看了信很高兴、很感动。他本来要亲自给你写信、打电话,但最近他身体欠佳正在住院治疗,特委托我给你打电话转达他对你的亲切问候。你信中提到以后有机会来北京登门拜访穆老,请他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书上签名留念,他高兴地答应了,他欢迎你来北京到他家做客!”  相似文献   

6.
秦朔 《出版经济》2004,(3):78-79
2003年9月,胡润版“2003中国百富榜”发布前不久,他打电话给我,说还要做一个“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五十强”,希望我也投一下票,每票选五个人。在收到他传真来的选票后,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格里填上了王石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闻仲 《今传媒》2005,(7X):58-59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打电话,了解“理论新秀”蒋金锵同志的来历。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崇敬蒋金锵同志深厚的理论学养,想近距离地向他讨教或共同磋商理论难题,有的或许是想约他为自己供职的报刊撰写文章等,但无论是何种情况,蒋金锵同志在理论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同名相吸     
有一年夏天,母亲扭伤了脚,而那几天我因为太忙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她想我想得要紧,正好看晚报上有个记者和我同名同姓,便通过报社的热线电话,找到了那个女孩。  相似文献   

9.
当个军人本身就不易,当个从事新闻工作的军人更难。当我有点空的时候,总想多读几本书,或写点东西,也就常常因此而耽误了写家信。有一段时间,我先是忙集训,接着忙演习,回来后又参加驻地河道清淤,差不多3个月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这下可急坏了父亲,他专门搭了趟车赶到县城,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不巧我又F部队,妻接着了电话,父亲在电话中告诉妻,说还以为他的儿子失踪了。一个星期后,我高高兴兴地赶回部队,我想妻见Z我一定会和以前每一次那样,十分亲热地问长问短。可是这次,妻的脸色显然不对,一看就冷冰冰的,着实有些气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7日下午,我给韩晓征打电话,本想约她为我们北京日报副刊的"人物版"写篇稿子,不想她礼貌地打断我,说:"我正要给您打电话呢,我父亲,今天凌晨去世了……"就这样,我无意中成了最早知道韩少华先生去世这一噩耗的人之一,也因此最早承受着痛失我师的悲痛.  相似文献   

11.
练就多看、深看、高看的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调查者受命去调查一个地区贫困的原因。临走前有人告诉他,那儿的人特别懒。这话给他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他来到该地后去田里暗访,看到一农民在割草。那人坐在深深的草丛里,割一会儿就喘一会儿气。调查者想,连割草都要坐着,真是懒得无可救药了。于是他生气地往回走。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眼睛不经意地又瞥了那人一下,发现那农民原来就没有双腿!调查者惊出一身冷汗:幸亏看了第二眼,否则我就要冤枉了一个勤劳的残疾人啊!后来他能得到真实而准确的结论,主要归功于多看了一眼。这第二眼,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人民日…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5,(1):96-96
今冬南京天寒地冻,冰冷刺骨,在亚热带长大的我做梦都想成为越冬的候鸟,于是和几个哥们相约,到仙境一般气候宜人的泰国普吉岛去度假。拿到护照的那个上午,得意忘形地给哥们打电话。哥们侥幸道,你不知道?普吉岛现在已是人间地狱!此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上网。  相似文献   

13.
朱希良 《今传媒》2005,(2):50-50
和肖健交往也有将近六年了。2004年12月3日,他打电话给我,说是自己;隹备出一本书,想请我帮忙给看一下,然后就可以送出版社了。我先是感到有些惊奇,仔细一想这也符合肖健做事的风格不事张扬,稳稳当当,有思路,有耐心,过段时间,就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陈原先生住进北京天坛医院已近一年了,我虽能不时地去探望他,但还是时常挂念着他。陈老是2001年9月23日在北京红螺寺召开的《赵元任全集》编委会上突然患病住院的。去年9月22日,我从昆明回来,想起与陈老约好书市回来见面,便几次给他打电话,可一直没人接。我自我安慰道,陈老可能外出开会了。9月28日,我爱人告诉我说,他刚刚接到刘杲先生的电话,陈老病了,很严重,住院了。我大吃一惊:怎么会?他十天前打电话还谈笑风生呢。我赶紧给柳凤运先生打电话,柳先生说,是的,陈老处于昏迷状态,医院正全力抢救,目前还不能去探望。柳凤运先生说,陈老是在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5.
那一天深夜12点多,电话铃响了。是儿子打电话告我范总去世的消息。那夜,我想了很多。是的,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想得不多。他走了,我们却想了很多。范总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心中崇敬的老领导,失去了一位让我获益颇多的良师益友;范总走了,是一个当代文坛才子、新闻大家的别离;范总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当代  相似文献   

16.
理想与现实永远是个矛盾。在中国要做一家高品味的书店只适合那些资金雄厚的玩家,不适合作为盈利的手段。晚饭前,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寒暄几句直奔主题说他想开一家书吧,即有阅读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18.
薛耀晗 《今传媒》2010,(6):125-126
小郭一天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准备把这些年在各种传媒上发表的作品选编成书,邀请我写个序。并说选编的目录和文章都发到《今传媒》杂志的邮箱了,你抽空看看,写序时好有个针对。写序我不敢当,但为小郭出书祝贺,我倒真想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9.
怀念觉民     
觉民走了。 觉民走了已十多天了,他的走一带给我极大的悲痛。我至今还不能接受他是真的走了。今天早晨我拿起电话要告诉他一件事,正要拨电话号码,忽然想起,就黯然放下电话,坐在椅子上默默地陷入悲伤和沉思中……  相似文献   

20.
闻仲 《今传媒》2005,(7):58-59
据《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同志撰文介绍,近些年来,不断有人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打电话,了解“理论新秀”蒋金锵同志的来历。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崇敬蒋金锵同志深厚的理论学养,想近距离地向他讨教或共同磋商理论难题,有的或许是想约他为自己供职的报刊撰写文章等,但无论是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