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惠特曼是对中国新诗影响较大的诗人之一,其《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草叶集》的译介与传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五四时期.它是民主的象征与革命的艺术符码;在抗战时期它是救亡图存、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在文革以后,它是张扬自我、独自喧哗的一棵大树。它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过程恰恰彰显了传播者与接受者自身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蜜蜂华报》(葡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它创办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而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正是大众传播时代的先奏时代。那时,传播技术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上,各个国家、地区间的信息往来主要靠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和邮政系统。《蜜蜂华报》就是通过以它为终点站或中转站的若干条海陆通道维系着它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陆地区)的贸易与信息联系的。本文以《蜜蜂华报》的船讯和其他讯息为依据,详细考证了该报信息传播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并且对大众传播史前期以澳门为代表的岛屿传播模式以及包括《蜜蜂华报》在内的各国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规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湍口澄瑞健华图书馆是临安市湍口镇争取外援建立的图书馆。美国加州洛杉矶“加州圣峪中华文化协会健华社”是一个专门向会员筹募捐款用来帮助中国贫困乡镇共建图书馆的华人社团,自1990年以来已在中国大陆的贫困乡镇建立健华图书馆36个。据健华社驻中国联络员夏勇教授介绍,这36个健华图书馆发展都很好。健华图书馆为何能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呢?从湍口澄瑞的经验来看,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第一份外报——《蜜蜂华报》的历史坐标□程曼丽对于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者来说,《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是一份极为特殊的报纸。其特殊性就在于,首先,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其次,它是洋人在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5.
在戏剧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民间戏剧由于其形式多样、风格前卫,一直是戏剧发展非常重要的生力军。而这种环境是许多中国大陆的戏剧人求而不得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经了将近200年的历程,由近代传教士的在华办报活动的萌芽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模仿到超越的状态。其中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矛盾尤为突出,本文在梳理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学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简要分析不同时代中的主要矛盾,并对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未来走向提出了发展期望。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6,(6S):4-4
王关义、孙海宁在《中国出版》发表的《多元利益角逐下的出版社改革》一文中,分析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时,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出版社自主发展倾向的强化,出版行政主管单位和出版社利益分歧逐步加大,二者之间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利益纷争。主管单位可能会继续谋求对出版社的主导权,而出版社则希望在继续得到主管单位支持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反对主管单位的某些控制,这种倾向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密勒氏评论报》是由托玛斯·F·密勒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翰·B·鲍威尔(老鲍威尔)1的协助下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物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10间因美日开战而停刊。抗日战争结束后,老鲍威尔的儿子约翰·W·鲍威尔(小鲍威尔)子承父业,在上海恢复《密勒氏评论报》的出版发行,直到1953年7月彻底停刊。《密勒氏评论报》在华前后共出版发行了约32年时间。刊物的英文名称6次更改,却始终沿用了一个中文名称——《密勒氏评论报》。它也是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人在华英文报刊。它的停刊,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台、港、澳除外)外文报刊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大陆与台港声息不通的局面被打破之后,台港的文化产品便纷纷进军大陆。首先是通俗歌曲抢登大陆,继而有武打及言情小说争奇斗艳,随后影视作品风靡一时。但是台港学者严肃的学术著作还不多见。对娱乐性的文化产品万分热情,而对学术著作却过于冷淡,这种现象恐怕与大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现状不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台港学者论中国文化》一书,是颇有勇气和眼光的。  相似文献   

10.
博客的盛行标志着中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对中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在这一冲击下,"恶搞"这种次文化的流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应如何疏导这种文化,使它最终向世俗关怀、终极关怀的理想方向发展?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192 0年韦棣华女士在武昌创办中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校 ,1 930年又以捐款为基础成立韦棣华基金会。 1 997年 ,在吴文津先生和杜克先生的斡旋下 ,韦棣华基金会在中国大陆设立“韦棣华奖学金” ,资助众多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学子完成学业。表 1。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12.
陈小英 《兰台世界》2007,(6X):15-16
本文分别从大陆与台湾行政公文的分类、理解、历史演变三个方面,展开两地公文的差异比较,探寻中国公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李兴耕等集体撰写的《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正434页,俄侨在华出版书刊目录102页)一书,这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出版的有关这一题目的最详尽作。但遗憾的是未使用日本投降后留在中国大陆的秘密档案,因此,本对有关档案略作介绍,以促进今后对日寇铁蹄下中国大陆日占区的白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谈到经济广播,我以为它在中国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中有三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市党报是地市一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它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地区行政区域的沿革而诞生的,它为地方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有过曲折的岁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闻体制的改革,尤其是省级媒体的扩张,地市报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做强做大地市报?我认为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现行的体制下,地市报要“就地闹革命”,在打造“本土龙头”地位上下功夫。当  相似文献   

16.
图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决定于社会的需要。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社会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必须在历史的条件下考察。根据现在很多图书馆学者关于图书馆发展三个阶段的说法:十九世纪以前的图书馆属第一代图书馆,十九世纪初出现了第二代图书馆,本世纪中第三代图书馆在发展。各个时代的图书馆都有其不同历史条件不同的特点。在中国,图书馆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史,从殷商废圩发掘大量的甲骨卜辞起,有人说这是图书馆的萌芽。《尚书·多士》记载:“唯殷先人,有典有册”。这种典与册,就是一种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曾有万人空巷的传奇。多数人以为那是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起源。其实,电视娱乐节目在中国几乎与电视台的历史一样长。1960年,中国大陆举办了第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就汇集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起串场主持人作用的是侯宝林先生。电视诞生不足百年,但它无疑延承了戏剧艺术(譬如京剧)带给公众的娱乐功能。受众在看电视和戏剧时,都  相似文献   

18.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正被一些敏感于江苏改革效应的中国其他省市悄悄而大胆地复制着。这种天生名不正言不顺的改革,不但没有法律的保护,就连最高育行政部门直到今天还有着不同意见。金陵学院学生罢考事件的发生,会不会影响它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报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新闻追求,同人报刊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种重要的报刊存在形式,它在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而报刊的发刊词往往最能体现一份刊物的办刊宗旨、方针等内容.对于同人报刊发刊词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新闻价值,进而从中汲取一些对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借鉴作用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从契约文书看明清广东的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广为流行的私人文书,具有法权行为,代表了对某种物权和债权的拥有,在每一个历史时代它都以不同方式发展着,体现了特定社会经济形式下对土地和财产的占有方式。明清时代,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契约也广为流行,这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向土地、农民失去土地、阶级予盾激化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