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对歌》是鄂教版小学音乐第2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河北民歌由两个工整乐句加重复补充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以 XX XX 的节奏和重复的乐汇开始,在较高的音调中进行,表现了对歌“呼”的特征;第二乐句以歌曲开始的三个基本音6、5、3组成音调,使问与答相呼应,体现了对歌的风格、特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对歌》的演唱形式,在学唱歌词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创编歌词,学会对歌,我分别在一年级两个班尝试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薛彩虹 《儿童音乐》2012,(10):78-81,74
【教学内容】《我的小绵羊》【教材分析】《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G大调,4/4拍,由两部分构成。歌曲的旋律用音节省,多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这是歌曲的一大特点。第一部分由四乐句构成,上行模进是其采用的写作手法。第二部分由四乐句加结束句构成,旋律在下属音上起唱,吆喝声明朗、响亮,给人以新鲜的感受,然后旋律转而重复第一部分的后两乐句,与前面呼应,形成完满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和提琴》并进行歌表演(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跳起来》)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我和提琴》这是一首挪威儿童歌曲。D大调,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是弱起,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旬旋律变化重复,其中出现了含有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使得  相似文献   

5.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学习力度记号:f、p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一首充满童趣的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为二四拍,二段体结构,A乐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富有起伏感,仿佛是视线随着延绵起伏的群山而移动。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并  相似文献   

6.
课型:唱歌课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钟声叮叮当》教材分析:《钟声叮叮当》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的第一首合唱歌曲。6/8拍,大调式,全曲有两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旋律优美,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方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起伏,仿佛是美妙的钟声“叮叮当”在空中回荡。  相似文献   

7.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山谷回声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全曲短小精练,是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一、二、五乐句运用重复变化的手法,使旋律简单、明快、流畅;三、四乐句旋律的严格重复以及力度的强弱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回声的音乐形象。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听辨声音的强弱,寻找自然界音响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音、弱音。2.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够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3.了解自然现象———回声,从中体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九册《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中的比较法吴文章(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一乐句的比较每一首歌曲总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而几个乐句中,往往有比较相似的乐句,这相似的乐句中,有的是节奏相同,旋律不同;而有的则是旋律音相同,节奏不同;更有的是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或是前半句不...  相似文献   

10.
赵鑫 《广西教育》2014,(41):117-117
正歌曲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学生较难掌握和表达的某些乐句,甚至是某个节奏、某个音、某个字,它只是歌曲中的某一个片段。在歌曲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歌曲的重点,关注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层层深入的教学。笔者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有效解决难点问题,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尝试。一、通过肢体语言解决旋律难点肢体语言就是运用四肢和躯干的协调合作来代替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  相似文献   

11.
正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以编创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内容:人音版《音乐》第三册第五课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材分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蹈》是一首2\4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XX X节奏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12.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歌曲《谁唱歌》(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材分析:《谁唱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C大调,四三拍,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分解和弦式的跳进音程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二、第三乐句均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采用了同头换尾式的重复创作手法,恰当地表现了歌词接二连三的问话。歌曲旋律、节奏与歌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模仿了小动物的叫声,情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师的音乐课教学中,怎样上好理论课?如何在形式上、教法上进行改革,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在全省中师系统举行的音乐录相课比赛中,我执教的《儿童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变化重复》运用“学习—创作—表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现将这堂课的教法、体会总结如下,和专家同行共同切磋。一、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掌握知识,感受音乐儿童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与一般歌曲一样,有重复、对比两类。而重复又有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移位重复。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复中的——完全重复。请同学们视唱下面两首歌曲,要求边唱边注意思考找出歌曲中…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歌曲《红星歌》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邬大为、魏宝贵词,傅庚辰曲。影片《闪闪的红星》是描写贫苦农家少年潘冬子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故事。全曲为一部曲式,D宫调式。歌曲的前奏雄壮有力,演唱部分既雄壮又带有抒情性,并具有少年儿童天真的情趣。音乐形象十分鲜明,仿佛使人看到一队革命少年,肩扛梭镖、木枪,威武而神气地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着。全曲由六个乐句、二段歌词组成(除前奏部分),第五、六乐句是第三、四乐句的重复,仅在结尾处作了变化。唱起这首歌,人们就象身处在党的温暖怀抱,对党的爱恋之情从…  相似文献   

15.
吴明霞 《云南教育》2002,(13):36-36
一、教材简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曲调改编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狂欢歌舞的生活侧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曲调旋律欢快、跳跃。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节奏相同,音调稍作变化;全曲明快活泼,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教学难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调演唱这首歌。三、教学目标1.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刘芳 《考试周刊》2012,(84):179
教材简介:《小雨沙沙》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首儿童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2/4拍,中速,轻快、活泼,唱着这首歌常有置身春雨中的联想。教学目标:1.在层层推进的教学中教唱《小雨沙沙》,让学生明白种子离不开雨露,就像儿童离不开祖国。2.通过丰富多彩音乐活动,让学生在音乐表现中发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陈莺 《儿童音乐》2008,(11):64-66
一、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通过重复轻快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塑造了热情、灵巧、开朗的小主人公的形象。在句末辅以击掌或用打击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分析】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2012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跳起舞》中的歌唱内容。它是一首二拍子、大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前十六分节奏型贯穿全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表演边歌唱。歌曲属于经典儿歌,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外接触过且已经会唱基本内容,显然歌曲  相似文献   

19.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册《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手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的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bE大调,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第一、三乐句完全相同。演唱时采用中速。教科书中有沙锤及三幅大雨、小雨、雨过天晴时的图片,启发学生用沙锤以及不同的力度表现三种自然景象,以体验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对比。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表达自己热爱春天的感情,并能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