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在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工作期间,有机会多次见到周总理,并聆听他的亲切教诲,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这里,我记录若干回忆片断,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去年五月下旬,我和老伴同去西北旅游,在延安逗留了两天.宝塔山上,导游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1957年,周总理曾回过延安,见到延安还很破旧,老百姓还很贫穷,心里非常难过.他愧疚地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对不起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延安人民.回京后不久,总理便批示拨出专款,在延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  相似文献   

3.
一次最严厉的批评1959年11月18日,周总理的秘书顾明同志通知我,总理要找我谈话,要我马上到西华厅去。这是我一生中受到周总理的最严厉的批评。当我走进总理办公室时,周总理正在批阅文件。他先把一封信给我看。这是李富春同志写给小平同志并报周总理的信,内容是批评人民日报11月16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1月到10月全国工业生产情况,报道这十个月工业生产总值比1958年同期增长48.9%。富春同志认为,这篇报道严重违反中央规定。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但他的伟大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却永远不会消失;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是对电视事业的关怀,对电视记者的教诲,都历历在目,好象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周总理给我上的第一课我在学生时代,听了不少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虽然都是耳闻,但在我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一个概念——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九六三年,我刚到电视台不久,领导突然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配合老记者李华同志拍摄周总理欢迎班达拉奈克总理的宴会,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刚从农村回台,连衣服也没换就风尘仆仆地去了人民大  相似文献   

5.
当首长和群众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新闻摄影记者该怎样选择自己的镜头!这是我们经常碰到而目前又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周总理对这个问题,有多次的指示。让我们来温故而知新。一九五八年七月二日,周总理在广东新会视察工作。摄影记者抓住难得的机会,把镜头对着周总理拍照。周总理对他们说:“不要老是照我嘛,要有群众观点,给大家照照嘛!”中旬,周总理从新会转到上钢一厂视察,在工人食堂同大家一起吃饭,有记者想拍照,被总理阻止了。周总理说:“你们不要照我,要多照工人。”  相似文献   

6.
幸运的一生     
周小燕 《档案天地》2013,(6):4-7,26
(接上期)最珍贵的人生精神支柱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迷茫中,有人帮你指引;在痛苦中,有人可以倾诉;在危难中,有人鼓励你振作。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对于我和我们一家来说,就是最珍贵的人生精神支柱。我第一次和周总理近距离接  相似文献   

7.
新年假日,一股缅怀周恩来总理的激情促使我从书架上找到了《五洲的怀念》一书,重读了外国记者在周总理逝世后所作的有关报道。我除了重新领略到各国朝野对周总理的爱戴心情之外,体会到了西方记者在报道世界重大新闻时所表现的长处,他们比较能吸引读者和感  相似文献   

8.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溘然长逝了,当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我每天把早餐费省下来买报纸,花费一个月时间剪贴成了一本悼念周总理的剪报集。以后每当我翻看这本专题剪报集,总会被总理的事迹所感动,由此又使我渐渐萌发了收集有关周总理的书籍、报刊、照片、宣传画、海报、唱片、邮品、像章、大铜章、纪念品、历史文献资料的念头。从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到处寻觅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有时为了收一幅照片便花很多钱买一本画册。对我这个爱好全家都很支持,专门腾出一只箱子让我存放。后来我参军入伍、进工厂,好多年…  相似文献   

9.
每当周总理的诞辰或祭日,我便自然地想起周总理操劳国家大事的日日夜夜,想起先烈们的遗愿,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每当看见我一直珍藏的一九五九年周总理、刘少奇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草坪上亲切接见归国留学生的照片,我的心情更加波涛起伏,对敬爱的周总理更加崇敬和深切地怀念。如今,我们得以欣慰的是,周总理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兰图,已成为全党、全  相似文献   

10.
马鸿志 ,这位新中国的第一代空姐 ,当年有幸第一个执行专机任务 ,第一个办好了出国护照 ,第一个飞行国际航线 ,又是第一个飞周总理专机的 ,堪称新中国“第一”空姐。忆及当年的蓝天人生 ,马鸿志顿时满脸情不自禁地洋溢着激动和自豪 ,仿佛又回到那些难忘的岁月。在总理专机上 ,马鸿志为能见到总理而心里激动万分 ,于是工作起来怯怯生生 ,但总理总是轻释她的窘态。马鸿志说 :“总理的一言一行 ,都给我树立了人生的楷模 ,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1 “我们还是半个老乡呢 !”马鸿志刚飞总理专机时 ,心情很紧怅 ,周总理似乎看出了马鸿志的窘态 …  相似文献   

11.
1972年7月,我就当时发掘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出上许多珍贵文物,写了一条消息。消息于7月28日经郭沫若同志审阅后,新华社即报周恩来总理审定,于7月30日播发。 周总理是第二天就将稿子退回新华社的,只改了四个字:将原稿中把出土的一幅帛画说成“古代帛画中空前的杰作”一句中“空前”二字,改为“前所未见”四字。周总理日理万机,但对工作一丝不苟,新华社报送给他的新闻稿,他每篇都字斟句酌,有时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一一重新标过。当时,我只为周总理亲自修改我的稿子并同意播发而高兴,没有仔细去想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改。…  相似文献   

12.
难忘周总理对记者的关怀金凤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有幸就近观察和接近过周总理,最难忘的是周总理关心人、爱护人、吸引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周总理青年时期担任过《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1920年赴欧洲学习时又当过天津...  相似文献   

13.
航空百年之际,我再一次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在运-5飞机前久久伫立,深深的怀念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缔造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周总理精心筹划、直接领导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工作,从一开始就为航空工业指明了发展道路,制定了建设方针。是周总理关心和支持我国的航空事业,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一月八日,在纪念周总理逝世四周年的日子里,总理故乡淮安县的《淮安报》试刊了。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中曾亲笔为《淮安日报》题写了报头,并对报纸提出了殷切期望:“你们的报纸,主要应该反映县里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交流经验。办好以后,要寄一份给我看看。”此次试刊的《淮安报》,报头用了当年周总理的手迹;在三  相似文献   

15.
一把歪尺子     
你看过单本剧《周总理的一天》吗?它是通过周总理一天的日常生活来歌颂周总理的伟大胸襟和品德的。这部电视剧曾在一次评奖中获一等奖。可是许多观众却对之议论纷纷,这就涉及到评价这部作品的尺度是否准确的问题. 我觉得:这部作品的立意是好的,想歌颂周总理的高尚的人格;创作者不是通过惊天动地的神州风云和国际浪潮;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来表现伟大人  相似文献   

16.
[前记]这篇《周总理来到我们身边》,是我1971年4月在参加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期间,用散文形式记下的一段真切感受,最近在翻检旧稿时发现,读着读着,心情不禁十分激动。三十七年前周总理的身影风范、音容笑貌又跃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场景,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忘怀的经历,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回顾这段历史,当时那些艰难岁月的许多往事又历历在目,可说是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7.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希望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就是很想写一篇回忆录。我说你想写哪一段,他说想写1947年延安撤退,跟着党中央转战陕北的时候。因为那一段除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以外,文化界跟着走的一个是陆定一,一个是范长江,新闻记者只有他一个。从延安撤退到全国解放是他一生最宝贵、最值得回忆的经历。”这是  相似文献   

18.
在机场的咖啡厅,又见到了昕。上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我是在后台采访的时候见到昕和沁的。那天是那场大型歌舞剧的最后一次试演,听和沁都在后台为演出做最后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朱德与周总理的最后一次相见,那情景是相当感人的。1975年7月11日下午四时许,周总理午睡后,在病房内运动。他对秘书说:“你去打电话,问一下朱老总的身体怎么样?他现在有没有时间?前些日子他想来看我,因为我当时身体不太好,没能请他来,今天可以了。看朱老总能不能来。”秘书答应马上去打。总理接着说:“现在是四点多钟,如果老总可  相似文献   

20.
1988年2月12日人民日报的一、二、三版上登载了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撰写的长篇回忆录《学习继承周恩来总理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文。文章史料翔实,读来亲切感人,勾起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情思。连邓颖超同志看了也高兴地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恩来的许多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然而,这篇文章从座谈、撰稿、再座谈征求意见到定稿反复了好几遍。前不久我在北京偶然碰上了当年参加这篇文章座谈的韩福裕同志,他是周总理生前的卫士,当他偶然谈及这篇文中的一个小细节的修改时,不由令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