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课间活动是调节课次的缓冲间隙,它不是课堂的间断,而是课堂的继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好课间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山区村小的课间活动,则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研究课间活动的指导与管理问题。一、目前山区村小课间活动的现状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六所村小课间活动的观察、分析,发现山区村小课间活动具有以下五种特性:1.无序的体育活动性。下课时间是属于学生们的时间。下课了,同学们有…  相似文献   

2.
精彩十分钟     
谈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一般仅注重课堂而忽视课间。其实,课间活动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下降,体育课程达标难,身体综合素质也在不断下滑。而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呢,打闹的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来说,男生喜欢追逐、打闹,女生喜欢跳皮筋、踢毽子,除此之外,也有人干脆呆站着看人家活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指导开展各种课堂之外的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间。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文化和素养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着重陈述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的一些课间科学探究活动的实例与成效。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职课间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综合反映。体育大课间的创建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大课间综合效益,把大课间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智力开发及校风、校纪建设体系,把创建大课间与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相结合,借鉴经验与做法,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其基本形式为音乐引领,无口令,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为30分钟。在音乐引领和活动编排上,要考虑整体艺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5.
谈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一般仅注重课堂而忽视课间。其实,课间活动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话是进行交际的基础。说话能力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每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人交流,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课间与同学交流,在家又与家长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一、鼓励开口——想说  相似文献   

7.
管卫锋 《林区教学》2012,(11):114-116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的检验。大课间体育活动拓展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的视角,为教师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方式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探讨了大课间活动对身体锻炼的涵义、特征、功能,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对大课间活动工作计划进行制定,探究大课间体育活动对策与思考,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提供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新课堂标准要求下,基于传统大课间操而发展出来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是教育部关于落实学生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性运动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结构。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让学生继续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积极锻炼身体,提高综合素质,放松心情,消除学习疲劳状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已推广进行多年,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性的困难。本文结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经验,对实践体育大课间活动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期望能提高各种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海文 《教师博览》2023,(21):93-94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应当是有机联系、有效融合的。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将与生活关系密切且具有明显体育特征的内容引入大课间,可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夯实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基础;在运动内容基础上对运动方式进行优化,可以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有机融合,从而让两者相得益彰。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融合,本质上是面向学生去追求的体育参与态度与体能、技能训练的融合,因此学生主体是融合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杨徽 《教书育人》2007,(1):50-51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分成课堂学习时间和课间活动时间两个组成部分的话,就会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已经被学校规范管理起来,课间活动管理却被很多学校忽略了,成了学校很少管、活动无人抓的空白地带.那么,课间活动应该如何界定、课间活动管理应不应该被忽略,怎样规范管理,成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十分关心和热衷探讨的学校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型思品课之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活动是学生思品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课前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道德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课前活动可包括:资料搜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课前游戏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课间,学生总是生龙活虎,又蹦又跳,一双双眼睛闪动着灵气。而一进入课堂,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或眼神游离,或畏畏缩缩,或目光呆滞。为什么学生课内与课间判若两人?学生的这些表现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笔者认为,这些都是由于我们的课堂出了问题。我们的课堂只有始终树立“生本”思想,才能培养学生的灵性。  相似文献   

13.
外语课堂是教师利用口语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的口语实践课能够使师生在课堂上的交际活动处于一种互动状态。  相似文献   

14.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要通过活动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团结协作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在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一、课间体育的性质课间体育是指学生从进校到上课及课间所进行的身体练习,它是课间活动的内容之一。很多学校习惯将课间体育纳入课外体育,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课外体育是课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在体育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课外体育归属活动课程,有课程性质,它是体育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总体规划。而课间体育只是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重要手段,并不具备课程性质。因此,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现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小梅 《学子》2013,(11):82-82
一、课前小活动,体现人文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刚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分钟,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够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也许是受到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干扰,也或许是受到快乐的课间十分钟的余音干扰,即使安静下来的学生也基本没有能够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就把这段时间用来开展一些小的活动,以便让学生进入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够紧密联系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我个人觉得这一举措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陈建忠 《西部学坛》1998,(1):78-79,91
体育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学校合格的体育教师,而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段炼身体的习惯并增强体质。要顺利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就必须使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和学校体育竞赛这一相对活动的教学与组织活动,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这个实施过程就显得体育教师的能力、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孙瑾 《生活教育》2014,(17):50-51
本文用一些经过课堂实践验证的事例,阐述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活动设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梯度、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和多元学习能力。通过有广度的活动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挖掘和提升。在活动中,通过引领、讨论、肯定、表扬、激励等方法,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对课程形成自己的深层思考,让学生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ACD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会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学业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怎样听课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一、课前准备要充分——首先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把课本、笔记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准备齐全,上课前只把与所讲科目有关的书本放到桌面上,其他书本放在书包里。其次,课间活动要合理利用。有的同学课间活动过于激烈,打闹得浑身是汗,上课铃响后,兴奋劲还没消失;有的同学课间10分钟抓紧时间做习题,大脑未得到适当休息,也会影响下堂课的听课效率。因此,课间活动应做些轻微的…  相似文献   

20.
大课间活动是"一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大课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规范活动内容,合理设计活动场地及器材,组织人员专门对课堂活动进行督导,保证大课间的精彩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