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报刊竞争的日益加剧,除日报外,晚报、家庭报、都市报都在蚕食着广播电视报的领地,它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刊登节目预告,有的甚至还刊登剧情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报也只有适度扩张,把晚报、都市报的强项——社会新闻打造成广播电视报的一个亮点,这样广播电视报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刊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把社会新闻打造成广播电视报的亮点呢?  相似文献   

3.
刘国华 《新闻前哨》2002,(10):33-33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新闻媒体向市场化进程中,长期受到主流媒体冷落的社会新闻身价陡涨。晚报、都市报率先抢占滩头阵地,各级机关报、综合类报纸,甚至行业报、专业报也积极仿效,纷纷调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社会新闻与晚报、都市报特别投缘。晚报、都市报因率先研究、善抓社会新闻而打开局面,蒸蒸日上;而社会新闻也因晚报、都市报的大力实践、创新而提高品位,焕发新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社会新闻的广阔领域中并  相似文献   

5.
王扬 《新闻三昧》2006,(1):32-33
企业报作为我国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一员,可以起到延伸党报、行业报、都市报触角的作用。由于当前我国企业报相对于上述报纸来说,一般出版周期较长,因此无形中就削弱了企业报新闻的时效性。但是,笔认为,可以利用专栏,尤其是集纳性新闻专栏主题集中、新闻造势强烈的优势,弥补企业报新劣。同时,集中在一个栏目内,还可以产生影响,引人瞩目,增强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闻立报是媒体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个公理或日通则,无须再行论证。但我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是用什么样的新闻立报,立什么样的新闻。也就是说,向受众叫卖什么货色,把新闻立报的立足点放在哪里才是最佳最合适的位置。才能实现双赢呢?  相似文献   

7.
李静 《今传媒》2011,(6):43-45
本文立足于都市报的发展,把都市报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梳理,以探讨现今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倾向,力图从中获得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偏重和欠缺。通过分析可知对于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分析比较全面,这是它的优势,对办好都市报新闻评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可发现其中体育评论和娱乐评论的研究较少,而它与舆论监督和公众领域建构的结合也有可研究之空间。  相似文献   

8.
朱斌 《新闻窗》2011,(1):38-39
近十余年,都市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但在其“红红火火”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以社会新闻立报的办报方针已导致“小报”形象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家长里短的报道内容已不适应新兴的中产阶层受众的口味;通俗化的办报风格已严重制约了报纸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伴随新闻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程的加快,长期受到“冷落”的社会新闻“摇身一变”,“身价陡涨”。大批晚报、周末报的勃兴和都市报的崛起,不仅让社会新闻在这些报纸中正儿八经地坐上了“正席”,成了“主角”,连行业报、专业报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调整结构,腾出版面,为更多的社会新闻走进报纸大开绿灯。 应该说,社会新闻地位的不断变化和数量的急剧增多,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可喜的进步,是新闻改革的一种成功的标志,也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然而,当大量社会新闻昂首阔步走进媒体的时候,也带来了一…  相似文献   

10.
吴定勇 《新闻界》2004,(6):37-38
当今的中国报纸中,市场化程度最高、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恐非都市报莫属。近年来传媒学者们对“都市报现象”作过深入的研究,但多侧重于探讨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特点和创新,并将此视为都市报迅速崛起和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而对都市报得以诞生、成长的社会历史条件甚少涉及或语焉不详。特别是都市报号称“市民生活报”,可“市民”到底是什么、都市报的横空出世与市民社会有何关联等问题,似乎少有论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报刊之友》2011,(6):43-45
本文立足于都市报的发展,把都市报与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梳理,以探讨现今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倾向,力图从中获得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偏重和欠缺。通过分析可知对于都市报新闻评论研究的论文很多且分析比较全面,这是它的优势,对办好都市报新闻评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可发现其中体育评论和娱乐评论的研究较少,而它与舆论监督和公众领域建构的结合也有可研究之空间。  相似文献   

12.
陈旭 《新闻导刊》2006,(4):18-19
正面报道.正在也肯定会成为都市报新闻竞争的主战场.无论是重大时政题材的拼抢.还是社会新闻新的报道领域的开拓.都非常清楚地预示着,在“揭露、批评”和“建设、服务”之间,都市报的考量和选择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寇双利 《新闻三昧》2006,(1):108-109
从些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晚报、都市报等报种的强势冲击,使得各家电视报在传统优势被削弱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各种形式的改版,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纷纷开设和增加社会新闻版面,以增强自身立足市场的竞争能力。勿庸讳言,电视报做新闻,在时效性和信息量上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劣势。那么,怎样利用自身特点做好社会新闻,就成为电视报记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仅根据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以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都市报以市民为读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创造了报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在新闻实践领域,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而缺乏深度,平实而缺乏权威,通俗而缺乏品位等弊病日益突出。不可否认,时政新闻仍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升都市报的品位,打造主流媒体是新时期都市报的追求目标,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朱斌 《青年记者》2007,(10):54-55
总结《潇湘晨报》的办报经验,一句话:以新闻立报,以服务取胜。在以新闻立报方面,《潇湘晨报》很好地运用了各种新闻体的特点,并以深度报道取胜。它的深度报道深得读青睐,并在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南长森 《新闻知识》2004,(3):29-30,28
当前,无论是党报还是市民报,尤其是新近崛起的都市报,几乎都将社会新闻当成攻城掠地、争夺受众的看家本领。然而,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并不协调,有关社会新闻的性质、特点,采写方法、编排技巧、舆论导向、社会效果的研究不够普遍和深入,应引起业界重视。为此,笔者选取《新民晚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不但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更要经常地减轻压力放松自我。这就给我们都市报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都市报不但要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好帮手,也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中的好朋友。茶余饭后,有趣的报纸社会新闻,能为广大读者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公德方面的社会新闻,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如我所供职的《千山晚报》一类的都市报的主打项目,近年来,随着都市报  相似文献   

18.
楚天都市报是一张市民生活报。创刊初期,以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为主,服务于市民生活。近年来,随着版面不断扩张,内容日益丰富,办报风格与新闻艺术日臻成熟。其中一个较突出的方面,就是楚天都市报越来越注重思想性的多方体现,除通过标题制作、编按语、新闻事实的选择与编排来表达政治思想观点外,更在多个版面开设有小言论栏目,通过言论来表达报纸的观点与意图。  相似文献   

19.
新闻兴趣与地理距离成反比,新闻价值同亲近性、相关性成正比。本地新闻对于城市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晚报和都市报的"肉博"核心是地方新闻大战,谁的本地新闻多,独特、深度、新鲜,贴近生活,谁的报纸就更好卖。  相似文献   

20.
温州都市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于2001年7月正式出刊。一创办,它就打出“新闻立报”的牌子,而社会新闻是其中的重头戏。温州都市报的社会新闻主要有四个特点:以快取胜,以深见长,弘扬正气而不媚俗,讲求可读性而不迎合。快,即快速反应。温州都市报在温州率先推出提供新闻线索有奖、24小时记者值班制度,推出夜间新闻“昨夜最后消息”栏目,使包括深夜、凌晨1点钟之前发生的新闻,第二天上午5点钟就可以见报。如去年底,一外来打工妹因感情问题想跳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